从熙熙攘攘的菜市口十字路口拐进幽静的胡同里,步行不到10分钟,青砖灰瓦间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这里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哨,是京报馆旧址,也是邵飘萍故居。
6月1日,京报馆旧址修缮提升后第一次与公众见面,邵飘萍以“铁肩辣手”为追求的传奇一生也更深入人心。
6月1日,邵飘萍之孙邵澄和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成为首批参观者。
走进京报馆旧址大门,“铁肩辣手”四个醒目的大字随即映入眼帘,向参观者讲述着邵飘萍一生的信念和实践。
地处西城区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是著名报人邵飘萍所创《京报》的办公地旧址,这里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据邵飘萍之孙邵澄介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两句诗原句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名臣杨继盛(字椒山)的诗句。邵飘萍非常推崇这两句诗,他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墙上,用于自勉也勉励同仁。他坚持宣传爱国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冯玉祥曾评价他:“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啊!”《京报》是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出版的进步报纸,由邵飘萍在1918年创办。京报馆小楼里出版的报纸,宣传共产主义,传播马列主义、介绍十月革命,刊出了“打倒外国强盗帝国主义”口号,一篇篇文章体现着动荡年代“铁肩辣手”的时代良心。1925年春天,经李大钊、罗章龙二人介绍,邵飘萍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牺牲,他的共产党员身份没有公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笔批复,确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经过调查核实,正式确认了他的中共党员党籍。《京报》创刊后,邵飘萍得知北京大学要设立新闻学研究会,于是致函北大校长蔡元培,极力促成此事。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邵飘萍被聘为讲师。此后,他每周日去北大红楼讲授一小时的课程,还曾专门邀请李大钊讲演社会问题。听课的学生中有不少进步青年,其中包括毛泽东、高君宇、罗章龙等人。那一时期,毛泽东与邵飘萍有过很多交往,曾多次造访邵飘萍位于北京羊皮市的家。回到湖南后,毛泽东便创办了《湘江评论》。邵飘萍不畏强权、秉笔直书,对年轻的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本人也一直对邵飘萍心存敬意,他在陕北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高度评价:“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京报馆旧址主题展览大纲编制、展览讲解词撰写和设计施工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持完成。第一部分《京报与京报馆》以情景还原的方式展示邵飘萍、吴定九等的工作场所,同时重点展示“京报与京报馆”发展的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百年红色报刊》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并对北京地区党报的历史进行重点介绍,突出北京作为首都在报业发展中的鲜明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三部分《邵飘萍生平事迹》重点介绍邵飘萍烈士在创办《京报》、传播马列主义学说、培养新闻人才等方面的生平事迹。
小院内,还设置了报纸长廊,名为“报纸上的百年风云”。用当时的报纸版面,来记述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大事。据了解,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后,市民可通过官方公众号网上预约,免费参观。具体方式为:■预约方法
微信搜索“京报馆”公众号在线预约。
■开馆时间
每天9:00-17:00
(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开放时间
每天9:00-12:00开放
12:00-14:00闭馆消杀
14:00-17:00开放
■预约参观
每天限额200人
■公共交通
5路、105路公交车到虎坊桥路口西站下车;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F口出,往东500米左右。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骜 方非 戴冰)、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婺城发布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