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沙里程世界最长!是什么成就了一条条“中国天路”?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勾画出一个宏大设想:建设一条东起北平(北京),经阿拉善,西至迪化(乌鲁木齐)的进疆大通道;100年后,一条横贯大半个中国的京新高速公路,将百年前的梦想化为现实:6月30日,(北)京新(疆)高速(G7)“最后一公里”梧桐大泉至木垒段公路项目正式通车,标志着这条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资料显示,“G7京新高速公路”全长约2540公里,从北京途经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一路穿越戈壁、草原、湿地、山地各种地貌直达新疆乌鲁木齐,是国家“71118”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中的第七条射线。全线通车后,北京到新疆的行车里程缩短了1300多公里,也将构筑起我国北部进入新疆最快、最便捷的大通道,开辟一条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天津港的北部沿海最快捷出海通道,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内七大超级工程之一,京新高速公路“横穿大半个中国”,一路可以领略大漠戈壁、草原山丘、璀璨星空等无尽风光。自2012年动工伊始,这条“神奇的中国7号天路”就备受瞩目。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浪漫背后,是无比艰辛的建设过程。京新高速在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中穿行,中途还经过500多公里的无人区,且不说软弱岩地质条件导致的塌方风险,单是高温缺水条件就给施工团队带来巨大困扰。但就是在无水、无电、无人烟、无信号的恶劣环境中,施工人员斗黄沙、打深井、架高桥、磨地质,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最终让“穿沙天路”在大漠戈壁中傲然崛起。
由于许多路段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无人区,京新高速的造价不菲。按西方国家的思路,在这样偏远的地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性价比”实在太低。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偏要干这种看似“赔本的买卖”?
作为“人民的国家”,中国搞大规模基础建设,从来都不拘泥于短期赚钱,而是为了让所有国民“一个都不能少”地分享国家跨越式发展的丰硕成果。“要想富,先修路”,对老少边穷地区来说,路是通道,也是当地人民改变命运、脱贫致富的关键。放眼望去,这些年,大凉山都修建了水泥公路,悬崖村都矗立起了4G信号塔,无论深山还是戈壁,一条条高速路、信息路开启了太多改变人生的通道。而借助于良好的通信、物流条件,深山老农能声情并茂推介“家乡宝藏”,农村孩子能在家上网课,地域的距离被缩短、发展的鸿沟被弥合,万千国民一起赶上了时代快车。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覆盖98.6%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穿沙越山、天堑变通途等“基建奇迹”比比皆是,“为什么是中国”的追问也屡屡被提及。在知乎上,一位网友的回答引起共鸣:我们自称“基建狂魔”,并不是没有我们搞不了的工程;而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会攻克一个个难关,把自己变得很强。
这份“人民至上”的初心,对接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自然就能激发出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的磅礴伟力,从而成就了不起的中国建造。为了港珠澳大桥安装沉管,七家采砂企业、两百多艘船应声停工;从一片荒芜上建起博鳌机场,只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这些事情放在西方国家几乎都是大写的“不可能”。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戈壁的大漠黄沙曾掩埋了无数西域古道,茫茫的崇山峻岭曾阻断了几代人的脚步,但随着一条条“天路”崛起,昔日窘境正在成为过去式。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为民初心,我们一定能让更多通疆达海梦照进现实。
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雨馨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