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
一群年轻人从一艘红船扬帆起航
敢教日月换新天,让山河焕新颜。
100年后的今天
青少年们在天安门广场喊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这是今日青年对党的庄严承诺!
今天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青年少年献词朗诵
献礼建党百年
这四名领诵员是谁?
他们是如何被选上的?
我们一起来看背后的故事
↓↓↓
彭友馨
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彭友馨3岁开始练习舞蹈,目前是学校金帆舞蹈团的团长。挺拔的体态成了她入选领诵员的加分项,但因为从未接触过朗诵,她在入选后经常大呼“压力山大”。其实,在选拔领诵员的时候,专家们在面试时看中的,是彭友馨纯净的声音、阳光的性格、大方的举止。没有技巧的修饰,能表达出青少年最真挚的情感。但先天条件再好,也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来展现最佳的朗诵状态。学习词语背后的含义、掌握朗诵的技巧……入选领诵员预备队以来,这个小姑娘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养分。可毕竟只有短短3个多月的训练时间,她经常会遇到困难。献词里有一句话:“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这句话开头的“妈妈”二字,发音既不能太实,又不能太虚,还不能用生硬而夸张的朗诵腔,得让听众有一种画面感。彭友馨总是找不对感觉,每次练习,老师就会指出,她这句“妈妈”说得不好。“老师说,这句里的‘妈妈’要有亲切自然的感觉,让听众觉得妈妈真的就站在你面前。”一直练不好,彭友馨急得直哭,甚至哭得想妈妈了。跟妈妈视频的时候,她把难过的情绪一股脑倒出来之后,还不忘问妈妈:“妈妈,我以前都是怎么喊你的啊。”这个练过9年舞蹈的小姑娘深知,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达标。从那天起,她反复练习,逮着同学老师就喊“妈妈”,请大家帮她指导,预备队的老师同学几乎都被她叫过“妈”了。最后,彭友馨不仅通过了老师的考核,还给队员们做了示范。参与领诵员的过程,让彭友馨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虽然最后站在最前方的只有4个人,但都会带着另外6个人的支持完成任务,我们是一个集体。”“特别巧!10年前,五年级的我就在学校组织的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上,参加了向党献词的朗诵表演。没想到,10年后,我竟然能站在天安门广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朗诵!”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冯琳,连呼自己“太幸运了”。与其他一起入选的同伴相比,“科班出身”的冯琳,显然在朗诵技巧和能力上更有优势。“背下一篇800多字的朗诵稿是件很轻松的事。”但很快,她就发现了问题,背稿虽易,但朗诵可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轻松。过去朗诵,自己仅依靠技巧就能“撑全场”,对朗诵稿并不用有多么深入的理解。“用那些从学校学到的技巧,依靠声音的高低、虚实、气息变化、韵律节奏,就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变化。”但这种“技巧派”,最多只能算是读稿子,读的次数多了,自己也会产生“疲劳感”,远达不到在广场上朗诵的要求。为了让孩子们增加对朗诵稿的理解,朗诵稿的原作者特意来到培训基地,为大家讲解稿件的创作历程。培训老师们为孩子们安排了党史学习课、心理辅导,课余时间,则安排孩子们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电影,让孩子们通过影视作品重温光辉党史。“我是浙江嘉兴人,从小就知道,我的家乡是革命圣地,是红船破浪启航之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冯琳听着老师讲述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看着革命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复原场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她第一次以朗诵者的身份站在天安门广场,张开口,说出第一句献词,真挚的感情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当冯琳说出“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这样的语句时,她的眼中盈满泪水,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其实我到现在还是懵的,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被选中的。”来自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姚牧晨说,他从海选的一开始,就有运气的加持。3月份海选的时候,姚牧晨正在上数学课,突然就有几位老师推门而入,挑选出几位同学让做自我介绍。姚牧晨原本不在其中,就在老师们即将离开之际,一位女老师再次环顾教室四周,将他叫了起来。这位女老师就是后来领诵预备队的指导老师刘鹏。直到现在,刘鹏还清楚地记得,姚牧晨坐在靠窗位置的倒数第三排,穿着深蓝色的衣服,形象气质俱佳。不过,由于坐的位置较偏,姚牧晨起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捡”回来之后,发现是个可塑之才。虽然之前参加过“曹灿杯”全国朗诵大会、人民大会堂的迎宾等活动,但是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姚牧晨觉得自己对稿件的快速理解能力不够,为此他没少跟在哥哥姐姐的后面学习。“还有语言的表达,表情的变化,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多次的集训,让姚牧晨不得不放弃了一些东西,这也一度导致他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比如,因为时间冲突,他错过了一所中学的特长生考试,还错过了一场自己本应该担当主力的全国篮球联赛。经过老师的心理疏导,姚牧晨慢慢释怀了,“篮球今后我可以再打,但是这次献词意义重大,我的肩上担着的是中国青少年的时代使命,绝对不能退缩。”姚牧晨已经计划好,在参加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之后,他马上就要准备7月6日举行的小学期间最后一场考试。另外,由于队友们给力,球队的篮球赛之旅颇为顺利,他已经憧憬着和队友一起冲击7月10日的总决赛了。“这个夏天,注定会让我铭记终生。”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大四学生赵建铭,是献词的领诵员之一。因为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在集训的最初阶段,他还是略显吃劲。虽然也曾在大学期间主持过不少活动,但毕竟之前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赵建铭对朗诵的热爱完全来源于兴趣。集训练习时,对发声气息的把控是他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有时候找不准发声位置,感觉自己声音会发虚,老师也经常指出我气息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他对身体的控制感一开始也很难拿捏准确。虽然指导老师一直强调说,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要做到有“容”有“形”,但赵建铭对面部表情的控制却没有那么容易。眼睛不够亮、笑容不够灿烂,让老师也一度替他担忧。在集体练习之外,赵建铭一直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加练。对于气息不足的问题,他反复练习腹式呼吸,一点点地体会在发声的时候,腹腔该怎样去用力,怎样用气来托声;对于表情控制的问题,他对着镜子练,注视着自己的脸,想着开心的事,代入一种情绪感逼着自己笑。在基本功得到很大提升之后,赵建铭发现,自己在朗诵稿件的时候,传递出来的情感不够饱满。“情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是单纯练练气息、对着镜子笑笑就能解决的,可能主要是自己对历史了解较少,脑海里所包含的画面不够丰富。”为此,《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经典电影及一些红色歌曲都进了他刷剧听歌的清单。“积累得多了,慢慢也就有了画面感,朗诵的时候也就能声情并茂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再去看我面试时候的视频,我真的感觉变化很大,现在的我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热烈。”赵建铭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青少年们真挚的献词感动了无数观众。
领诵的学生们。
千人献词团来自本市多所大中小学,如何练就千人齐声?献词团中的两位清华大学学生揭晓答案——“一遍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正值学期末,清华大学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傍晚,田邵君、郭育松完成学习后,还要抽出两个小时,和其他18位同学一起去蒙民伟楼练习朗诵献词。
郭育松,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今年3月,献词团队开始选拔,他加入献词团队。
郭育松此前并没有太多朗诵经验,得从基本功开始练起。
呼吸,是郭育松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朗诵时要用胸腹式联合呼吸,也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这样发声才能有力、有底气。”郭育松说,他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找这种劲儿,甚至要通过长跑后的疯狂喘气,来体会这种呼吸方式。
献词团导演丁小棋(左)和刘鹏老师(右)为献词团领诵的孩子们指导。
献词不仅仅是朗诵,更需要情感的传递,所以朗诵者对献词的理解和体会尤为重要。清华大学邀请相关老师和博士生讲师团,多次为献词队员开专场讲座,为他们梳理建党百年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献词环节之后有《歌唱祖国》合唱,我特意去查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公共管理学院的在读硕士研究生田邵君说,这首创作于70年前的老歌深深打动了她。朗诵前,听听这首歌,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很自然就融入了朗诵中。
唱歌的节奏、声调都有统一标准。朗诵却不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咬字习惯,力度、速度、语调,单独朗诵没有问题,但千人一起朗诵,只要有一人抢哪怕0.1秒,都会影响整体效果。
千人齐声,如何做到?
田邵君、郭育松的回答极其简单:“只能一遍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每周校内训练2次,组内训练3次,定期还会有跨校的千人合练。不仅要刻苦,还要讲究技巧。比如献词中有一段,领诵者在说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之后,群颂者要朗诵“同心向党,奔赴远方”,导演在两句之间标出了一个气口,所有群诵者要在此处换完一整口气。这样一来,就大体上保证了节奏统一。
献词团导演丁小棋(前排左)和刘鹏老师(前排右)为献词团领诵的孩子们指导。
天安门广场的特殊环境,也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小挑战。“我们千人合练时,是在6.6万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里。而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4万平方米,会形成混响的效果,所以站的位置不同,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有差别。”郭育松说,这样的困难只能靠不断反复练习来解决。在朗诵技术上,则要清楚干脆,不拖沓,“每个字都要立起来。”
清华大学为献词队员量身定制了训练方案,每一位学生的考试、组会、上课时间都有专人统筹协调,保证同学们心无旁骛投入训练,以最好的状态参加庆祝大会。
“在党的新的百年历程的开篇,我们能够作为全国青少年代表,站在天安门广场表达这份感情,我非常荣幸。”田邵君的声音里,透着自豪。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叶晓彦 张楠 孙延安 蔡代征 朱松梅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