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暗访!北京各大公共场所,仍有这些防疫漏洞!
周末,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多路出击,暗访市内各大公共场所发现,临街商铺、公园、商场、居民区循环播放着广播提示、张贴着宣传标语,大家的疫情防控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测温扫码松懈、不戴口罩等漏洞。
临街商铺
个别“防疫专员”
只顾推销商品、理货
沿着西单北大街前行,几乎每家商铺的门上都贴着“北京健康宝”二维码,写着进店请扫码、测温、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等提示,大多数商家都能做到提醒顾客扫码,但仍有个别服装店、烟酒店,并没有相关值守人员要求扫码和对进入人员测量体温。
一些戴着红袖箍的“防疫专员”或是在推销商品、理货,或是低头玩手机,门上的健康宝、宣传提示反倒成了摆设。
看到这种情况,孙先生有些担心:“现在疫情正紧张呢,其实掏出手机‘亮码’也花不了几秒钟,该登记还是得登记。”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直门内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和通州区临河里一商业街上的店铺。记者随机进入了20家店,每家都严格要求扫码登记。
“小姐姐,请扫描二维码。”在新街口北大街的一家服装店门口,一位店员正拿着测温枪等候在门口,提醒进店顾客遵守防疫要求。
店员说:“这几天疫情比较严峻,我们设置了专人在门口值守,上级部门也在不断检查,发现商铺没有落实扫码测温,还会有相应的处罚,我们一点都不敢马虎。”
公园
20平米小亭子支了两牌局
不少公园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提醒游客注意防护。
在陶然亭公园,几名保安手持循环播放着提示的扩音器,不断在各个角落巡视;而在天坛公园,至少三辆巡逻车在园中来回巡视,不仅播放着提示音,车上的保安看到游客不戴口罩也会劝阻。
然而,如此“盯防”之下,仍有“不自觉”的游客。
“对儿3!”下午3时,陶然亭公园北门附近的亭子内传来了打牌声。20平方米的凉亭里支起了两个牌局,十几位牌友扎堆聚在一起。
不管是打牌的还是观战的,大部分人没戴口罩,有的还吸着烟。看到这一幕,过路游客纷纷绕行。
继续向园内行走,山上的小亭子内传来了二胡声。
“你刚才的音慢了,没跟上……”一位票友正在指导同伴。只见7名票友在面积狭小的亭子内唱着曲儿,同样,他们大多数没有正确佩戴口罩。
问及为何不戴口罩,刚唱完的市民不在乎地说:“戴着口罩唱曲儿不方便,这处亭子周边少有游客光顾,而且通风很好。”
下午2时,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记者走进天坛公园东门的长廊内,看到几名没戴口罩的游客正坐在长廊中休息,还不时聊着天,而在长廊的另一头,几名游客也摘下口罩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商场
餐饮区混坐
扎堆聚集领小样
相较前些时日,顾客、商家的疫情防控意识已有明显提高,商场门口的测温扫码也严格了不少。
西直门附近一商场,每层扶梯旁都放着喇叭,循环播放着佩戴好口罩的提示,但仍不时能看到不戴口罩的顾客和外卖员在人流密集的商场中穿梭。
中午时分,商场就餐区“一座难求”。餐桌上贴着“分流就餐温馨提示”:“为避免集中用餐发生交叉感染,请您尽可能采用轮流或分散的方式就餐。”
可单独来吃饭的刘女士,一顿饭就遇到三个陌生人“拼桌”。她只好抓紧吃完,赶紧离开。
就餐区里,还不时能看到没戴口罩刷手机的、午休的人。一位戴着耳机的男士,先是直着身子闭目养神,不一会儿便趴下身呼呼睡去,而他的口罩就一直挂在胳膊上。
在西单某商场二层,二十余位顾客正排在机器前等待领取小样。商场地面并未施划“一米线”,大部分人的间隔只有几十厘米。
他们有的三五成群地聊着天,有的凑在机器前查看说明。其中,还有两人未戴口罩。
居民区
卡口测温扫码形同虚设
疫情管控升级,不少居民区又恢复了测温、扫码、亮证的出入制度。然而在西单北大街一胡同口,防疫设施一应俱全,测温扫码却形同虚设。
大喇叭里,正播放着:“居民朋友们您好,疫情防控期间,请您出入小区卡口自觉佩戴口罩,主动扫码登记,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出入证,谢谢您的配合。”旁边的牌子上也写着防疫提示。
胡同口的卷闸门,只留了一条供人出入的小路。一位穿着工作服、戴着红袖标的工作人员坐在门口,但骑车的、步行的人在出入口自由穿梭。工作人员要么理都没理,要么扫了一眼,又继续和旁人聊起了天。
十几分钟里,一连6人进入,无一人测温、扫码、亮证。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