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座城市,我们还会再来!”
距离北京冬奥会闭幕越来越近,完赛的运动员们也陆续返程,告别这次冬奥之旅。
在延庆冬奥村服务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志愿者许泽卿向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桩暖心故事。
一天,一位外国代表团官员拎着两个大包来到服务台,对志愿者们说:“你好,这些是我们给各个代表团准备的一点心意,请帮我把它们放在代表团的信箱里,谢谢。”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另一份小礼品递给志愿者:“这些是给前台各位志愿者的小礼物,是我们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徽章,上次出了个小插曲,感谢你们及时的处理和帮助。”
许泽卿回忆,听到这番话,“我们都感到十分幸福”,紧接着回答他:“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回应对方的热情感谢,志愿者们和他分享了两句中国俗语:“中国人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份礼物代表了外国友人深深的情意,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的。热情好客也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许泽卿和同伴们给这位外国友人讲解了这两句俗语的意思,他理解后表示要将这两句话记下来,讲给他的孩子听。
还有一位担任代表团助理的志愿者向记者描述了她的难忘经历:“我所服务的代表团昨天回国,我完成工作后就早早入睡了。今早打开手机,我惊喜地收到了他们给我发的许多条信息,有来自运动员的感谢语音,还有来自团长的一大段文字。我看到后感到无比感动和幸福,今天一天都有好心情。”
译文:感谢助理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很好的完成了工作。我们很尊重并且十分感激你们,希望你多保重,我们保持联系!
志愿者开心地说:“工作挺辛苦,但我觉得没有白干!期待能和他们再相聚。”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冬奥村中并不少见。近些天,当志愿者们询问即将归国的代表团们心情如何时,听到最多的答复是:“我们期待还能再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我爱这座城市!”
一位官员说:“我很喜欢中国的春节和元宵节,饺子和汤圆都太好吃了。昨天元宵节,我跟志愿者学习了做灯笼,我要把它带回去给我的小儿子玩!”
“感谢各位志愿者,感谢北京,感谢中国!”也成为了这段日子里志愿者们收获的最温馨的话语。
外国运动员在“朋友圈”花式点赞北京冬奥
在社交媒体上,各国运动员频频向网友们分享着自己冬奥期间的美好经历。一些已经完赛回国的运动员,表达出对中国、对北京的留恋与不舍。
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刚回国就想念
被志愿者那句“欢迎来到中国”而感动落泪的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结束比赛后已经回到了美国。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花了几天时间来回顾自己在冬奥会上的经历。
特莎说,“感谢大家在过去两周给予我的爱和支持。我一到中国,就感受到了很多人的爱和欢迎,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之后回去旅游。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人、食物和文化。谢谢你们的支持。”
在这趟冬奥之旅中,特莎感受到志愿者的友好热情,品尝了冬奥村各式美食,还自己动手拼出了“中国长城”乐高,这一切都给特莎留下无比美好的回忆。在回美国的前一天,特莎难掩对中国的不舍。
“我太难过了,我会在飞机上哭的,我要哽咽了,爱你们。
“感谢北京”“感谢中国”
2月13日,北京迎来虎年第一场雪。日本冰壶运动员吉田知那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自拍照,她感慨道,“参加了三次冬奥会,这是我第一次在冬奥会期间看见下雪。”
吉田还发文向志愿者表示感谢,“一大早就在酷寒中努力铲雪的冬奥村志愿者们,非常感谢你们。”她特意用中文写了“谢谢”两字。
“感谢北京”“感谢中国” ——许多运动员都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来自西班牙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蒂博·马格宁用中英双语表达感谢:“来自中国的如此多的爱。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阿伦·布隆克分享了在北京冬奥会滑雪项目赛道的照片。布隆克说:“这无疑是我滑过的最好的雪道。非常感谢来到这里。”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