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奥之行|夏奥的志愿者,冬奥的记录者

北京日报 2022-03-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京呈 Author 潘之望


盘点照片,二十天的记忆而来,有透彻心扉的冷,有喜极而泣的泪,甚至还有从冠军嘴边飘来的韭菜香……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冰雪上燃烧的奥运精神。因为拼搏,冰天雪地也能让人热血沸腾,失败与遗憾也能闪闪发光。

我的镜头里,他们享受胜利,也与失误和解。拼尽全力,每个人都了不起。

▲2月1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夺得金牌。

▲2月16日,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国选手齐广璞夺冠后落泪。

▲2月14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比赛后等待成绩时吃起了韭菜合子。

从烧烤摊到奥运冠军领奖台,徐梦桃的人生“逆袭”路上满是荆棘。那些深夜里流过的泪水、雪地里洒下的汗水、跌倒时留下的伤痛……最终换来圆满的结局。

▲2月14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冬奥会“四朝元老”徐梦桃以108.61的高分夺得金牌,夺冠之后,徐梦桃身披国旗,连续四声嘶声大喊:“我是第一吗?”等了十六年圆梦之后,徐梦桃的情绪也是彻底地抒发出来了。

颁奖时,徐梦桃手捧金牌,泪在脸上淌。我摁下快门,也躲在取景框后湿了眼眶。

▲2月15日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奖牌颁发仪式在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举行。该项目金牌获得者、冬奥会“四朝元老”徐梦桃现场再次落泪。

记忆回到2月2日的上午,当我踏上了冬奥列车的那一刻,也正式开启了我的20天冬奥时光。

▲冬奥列车驶过居庸关隧道,京张高铁承担着连通北京、张家口两地三个赛区的运输任务。

列车驶过延庆赛区,远处海陀戴雪,五环塔映入眼帘,冬奥,真的来了!

▲延庆赛区的海陀塔,塔顶的奥运五环格外耀眼,矗立在北京延庆的群山中,与远处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遥相呼应。

50分钟后,抵达张家口赛区。

20天,单兵作战,需要克服低温天气、通勤往返多个赛场等挑战,还要“抢”最佳拍摄角度、不断权衡主次、学会取舍,拼体力、更拼技术。

▲张家口赛区承办了2022年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六类雪上项目。

压力就是动力,看着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奇迹,眼前的困难也显得微不足道。

一旦投入,就忘我拍摄,用镜头致敬奥运健儿,也用影像传递赛场上的感动。

▲2月5日,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产生了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

拼搏

我很喜欢这句话:“奥林匹克的意义绝不局限在争金夺银本身,而是不怕年龄的阻碍,不惧失败的打击,不畏对手的强大,让生命的张力、人性的光辉、拼搏的酣畅,浓缩成一个个竞相绽放的比赛瞬间,以永不放弃的拼搏意志、坚持梦想的奋斗姿态,共同组成奥林匹克运动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色。”

▲2月3日,女子雪上技巧资格赛第1轮,加拿大选手克洛艾·迪富尔-拉普安特在比赛中。


▲2月11日,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日本选手平野海祝比赛中与影子击掌。


▲2月14日,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资格赛,中国选手孔凡钰以资格赛第二轮排名第四的成绩晋级决赛。

▲2月13日,越野滑雪男子4×10公里接力,俄罗斯奥委会队第一棒选手阿列克谢·切尔沃特金在大雪中,最终俄罗斯奥委会队夺得冠军。

▲2月16日,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队选手齐广璞在本届冬奥会上首次拿出5.0的高难度动作,并以出色的发挥获得129.00分,夺得金牌。

▲2月8日,单板滑雪男子平行大回转决赛。

▲2月10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前三位选手最后冲线,竞争激烈,最终奥地利选手亚历山德罗·黑默勒(前)夺冠。

▲2月12日,“雪如意”诞生了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男子个人大跳台的冠军。挪威运动员林德维克凭借决胜轮的一跳,摘得个人首枚冬奥会金牌。

▲2月17日,女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国选手李方慧顺利晋级决赛。

▲2月18日,自由式滑雪男子障碍追逐赛,瑞士选手里安·雷格兹一路过关斩将摘得金牌。

▲2月20日,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中国选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在比赛中。

收获

他们怀揣梦想,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2月7日,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三轮比拼,17岁的小将苏翊鸣摘得银牌。

▲2月8日,单板滑雪男子平行大回转比赛,1985年出生的奥地利老将卡尔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夺金后的他激动地亲吻领奖台。

▲2月17日,自由式滑雪女子障碍追逐决赛,获得铜牌的德国选手达妮埃拉·迈尔看见金墩墩激动不已。

▲2月11日,越野滑雪男子15公里(传统技术)比赛,来自芬兰的伊沃·尼斯卡宁以37分54秒8的成绩夺得冠军,在北京冬奥会之前的比赛中,伊沃获得过铜牌,他的姐姐凯尔图获得过银牌,这一次尼斯卡宁一家终于收获了金牌。

▲2月18日,自由式滑雪男子障碍追逐赛,瑞士选手里安·雷格兹一路过关斩将摘得金牌,他曾因为18岁时未能进入国家队而放弃了滑雪,短暂从事绘图员工作,如今北京冬奥圆梦。

▲2月15日,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谷爱凌以0.33分之差错失金牌,她第一时间拥抱了冠军格雷莫德。

▲2月12日,冬季两项男子10公里短距离比赛,挪威的兄弟俩,约翰内斯·廷内斯·伯厄夺得金牌(中),他的哥哥塔尔耶伊·伯厄取得铜牌(右)。获得银牌的法国选手康坦·菲永·耶向两兄弟表示祝贺。

▲2月20日,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比赛,获得银牌的美国选手杰茜·迪金斯冲过终点。

不放弃

奥运赛场永远充满无限可能,有胜利,就有失败。

我的镜头追随胜利者,也记录下不完美的那些瞬间。

跌倒、爬起,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2月11日,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35岁“高龄”的肖恩·怀特,由于出现失误,最终无缘奖牌!三届冬奥会冠军的肖恩·怀特,这是他的第五次冬奥之旅,也是这个项目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奥运参赛选手,此役后这位“单板滑雪U型场地之王”的冬奥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2月12日,冬季两项男子10公里短距离比赛,中国选手朱朕宇完成比赛。

▲2月20日,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获得冠军的33岁挪威女将特蕾丝·约海于格在终点处鼓励最后一个完赛的中国选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

无论是百折不挠赢得的胜利,还是赛场上的云淡风轻,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磨练出的强大心脏,都让人动容。

▲2月16日,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贾宗洋最后一跳失误,无缘决赛轮。作为四届追寻冬奥梦想的空中技巧名将,被称为“钢铁侠”的贾宗洋在本届冬奥会上用自己的敬业和拼搏,与队友一起拿下混合团体银牌,对得起他用钢钉穿起来的四届冬奥人生。

▲2月15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一名选手在比赛中失误,落地时一支雪板飞出。

▲2月6日,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摔倒。

花絮

比赛之外,我也留下了不少“花絮”,这些不容易见诸报端的画面,也是赛事的一部分。

▲一名戴着面罩的选手正在进行越野滑雪比赛。

▲在云顶滑雪公园,来自澳大利亚的教练组在比赛间隙,躺在“雪沙发”里享受冬日里的阳光浴。

▲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摄影运行经理吕虓,比赛中在场地为摄影记者坚持服务。

▲颁奖仪式,一名颁奖礼仪大雪中摆放金墩墩。

▲低温下志愿者坚持为参赛者提供服务,大雪天坚守岗位时,一名志愿者的眉眼上结出了冰凌。

▲云顶滑雪公园,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赛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影留念。

圆梦

一座城市,两届奥运。

冬奥会的举办让北京成为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也为我的人生烙上“双奥印记”。

2008年夏奥会举办时,我以奥运志愿者的身份第一次来到北京。省内奥运志愿者可谓“千里挑一”,机会难得。而这次机会,竟意外成为我摄影生涯的起点。

那个夏天的故事,历历在目,还记得,志愿服务期间,在我常驻的击剑赛场,我总是忍不住将目光望向场边的摄影记者,满是好奇、羡慕,“你们的现在就是我想要的未来。”我暗自许下心愿,一颗做摄影记者的种子就此生根。

▲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举办时,我还在读大学,以奥运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北京。

从夏奥到冬奥,走过14个寒暑,我从当时的青葱少年到临近不惑之年,如愿成为一名职业摄影记者,走上了冬奥大舞台。

▲被迫“独眼”拍摄。鹿麟 摄

ps:拍摄冬季项目,对戴眼镜的摄影记者太不友好,被迫“独眼”拍摄,呼出来的热气遇冷结冰,紧挨着相机的口罩就无数次“粘”在相机上。感谢小伙伴为我记录下“囧样”,这也是摄影记者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本次冬奥会我携带的设备清单」

佳能R3机身,佳能R5机身,RF600mm F4,RF100-500mm F4.5-7.1 ,
RF70-200mm F2.8,RF24-70mm F2.8,RF15-35mm F2.8,增倍镜 RF1.4×

记录历史、传递感动,是职业赋予我的使命。而这次冬奥拍摄的经历,不仅为我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更加坚定职业选择,唯有热爱才能做得更好。与双奥结缘,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我还将拍下更多故事,记录更多感动。
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文并摄) 来源:京呈

监制:刘昊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