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进女厕引骂战?尴尬背后暴露了哪些真问题
近日,某地一名6岁男童跟着妈妈进了女卫生间,导致他人不满,双方因此发生激烈争执。视频被传至网络后,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孰是孰非,仅凭视频片段难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近些年类似的矛盾着实不少。从厕所,到浴室,再到更衣室,孩子跟异性家长出入这些特定场所难免让同场人不自在。据一般规律,孩子在3岁以后就渐渐明白“男女有别”,并对异性身体结构产生好奇心,一些父母口中的“小孩子懂什么”着实难以服众。尤其当代人更加注重隐私,更积极主张权益,一来二去就容易发生口角。
同场人的不满不是小题大做,但平心而论,带娃出行难免碰到种种尴尬情况。一味打口水仗没有意义,更应透过这一现象,反思其暴露了哪些问题,如何更好避免类似摩擦。
首先,这提醒广大家长,带娃出行前应当有所准备,至少脑中要有根避免为他人添麻烦的弦。如果外出活动时间较长,是不是应当尽量确保有同性家长跟随?如果没有,是否该准备些预案?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至少应当表现出对同场人的尊重。比如,拜托热心人、工作人员搭把手,或是让孩子闭上眼睛迅速进入隔间,等等。实际上,大多数人对这种紧急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家长们少点理直气壮、以我为主,多些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不至于吵翻天。
其次,这反映出卫生间、更衣室等不少硬件设施仍功能不完备。早在2016年,国家住建部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就对常见的公共场所提出设置“第三卫生间”的要求。多年来,在新建的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第三卫生间”已成标配,但在地铁站、加油站等规模相对较小的地方,空白尚未填补。相关部门应正视社会需求、抓紧补建。尤其是随着“三孩时代”的到来,这种供需紧张会愈发凸显,“第三卫生间”的普及算得上儿童友好型社会的生动体现。
我们常说,文明见于细节。于个人而言,这可能是一种不打扰别人的自觉;于城市而言,这可能是一种为各个群体提供便利的意识。孩子如厕的问题,着实不值得三番五次吵上热搜。希望家长和城市治理者都努努力,让城市环境更加文明友好。
监制:张力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