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看一眼土耳其百姓的眼神,就能明白我的心情”

北京晚报 北京日报 2023-03-04


从马拉蒂亚转战阿德亚曼的路上,车窗外一片漆黑,车厢里只有几点手机的光亮,“当时前方联系不上,后方又没有退路,一车的蓝天队员陷入了沉默。”回顾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的经历,这个画面让58岁的潘实成难忘。

潘实成来自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此次国际救援该救援队共派出10名队员,第一梯队3人先后奔赴马拉蒂亚和阿德亚曼,第二梯队7人直接驰援卡赫拉曼马拉什。2月20日,10名蓝天队员平安回京,作为一支民间救援队伍,他们在土耳其救援的10天都经历了什么?


为保暖不敢把头露在外面睡觉

到达阿德亚曼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天队员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住”。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大家只能选择住在一栋没有倒下的五层建筑——当地的交通局大楼。


一走进大楼,到处可见裂缝和掉落的墙皮,墙体变形导致房间的房门关不上,想起每天都会发生余震,队员们心里打起了鼓:“余震来了,跑得掉吗?”

万幸,大楼在一次次余震中屹立不倒,而队员们也从一开始害怕睡不着,到后来安然处之。“每次遇到强余震,我和队友都惊坐起准备撤离,遇到次数多了,也就不跑了。”41岁的房山蓝天队员吴珍玉说。

在卡赫拉曼马拉什,蓝天队员虽然有帐篷睡,免去了余震之忧,但却是直接睡在地上,人挤人。“一个帐篷睡15个人,一个人刚好能有一个平躺的身位,翻身都费劲。”26岁的房山蓝天队员任俊说,为了保暖,队员们都直接穿着衣服钻进睡袋,头也不敢露在外面,“尤其是睡在帐篷边上的队员,晚上漏冷风,冻得直打哆嗦,睡着了也会被吹醒。”

“娘子军”不让须眉


“在灾区,女队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比男生更多。”吴珍玉说,“来土耳其之后,因为水特别宝贵,刷牙洗脸都成了奢望,上厕所也成了难题,遇上生理期更是煎熬。”

每天在尘土飞扬的废墟中救援,队员们都变得“灰头土脸”,但没人顾得上自己到底有多脏,一旦休息,“头一歪就能睡着”。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

“没有一名女队员抱怨退缩,来自天南海北的姑娘们相处融洽,乐观积极,不管是在前方指挥部,还是一线作业点,女队员们绝对拉得出,顶得上。”50岁的房山蓝天队员谢艳明说。

当地人把最好的东西给救援队

在灾区,洗脸刷牙等需求可以放弃,但饭不能不吃。在阿德亚曼,“食堂”被搬到了街头,志愿者每天都会为蓝天队员提供餐食,主要是面包和一种杂粮、土豆和咖喱煮在一起的“稀饭”。


“有饭吃就很不错了!”对于饮食,蓝天队员们不挑剔,他们反而觉得当地的餐食供应做得非常好。潘实成说,供食点分布在城市的主要街头,不管是哪国的救援队,只要到那就会有人提供食物,甚至还有瓶装水,“对于灾区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后勤保障了,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拿出给救援队,而且还不断有当地百姓、志愿者将食物送到救灾的作业点,救援队饿不着,只是有时候忙于救援忘记了吃饭。

“唯独就是想吃蔬菜和水果,毕竟是中国人的胃,特别怀念家乡的食物。有一天志愿者给我们做了当地的一种煎饼,我和队友特别开心,因为是热的,味道像煎饼果子。”吴珍玉说。

一场令人心痛的救援

救援现场虽然有翻译人员,但因作业点众多,很多时候,蓝天队员和当地、国际救援队只能用手势比划着沟通。除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影响救援效率的还有灰尘。


在阿德亚曼,寻找被困者的挖掘机昼夜不停,每挖一下,现场都会升起灰尘,干扰着司机的视线。

“我登上挖掘机,靠在紧挨驾驶室外的一点空间,帮土耳其司机盯着前方,一旦发现有狭小空间或者被困者,就立马叫停。”潘实成说,看着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切”着层层叠叠的楼板,“我感觉比司机还紧张,需要集中注意力,生怕错过一点生机。”

为了更多地找到被困者,挖掘机一旦开动几乎不停,直至油箱耗尽,而潘实成也会从头跟到尾,“虽然戴着口罩,但尘土还是往鼻子里钻,一天下来憋得慌。”

地震救援的“72小时黄金时间”过去后,发现幸存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遗憾越来越多。在卡赫拉曼马拉什,任俊和王宏雷等队员每天都能发现遇难者,有场救援让他们每每回忆都忍不住叹气。

“挖掘机作业后,我们发现露在土层外的身体部分,经过确认,是一名已遇难的女性居民。”任俊说,他和队友立即徒手挖掘,小心翼翼地清理掉紧紧压在遇难者身上的土石,“就在我们将遇难者从废墟中移出时,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名母亲紧紧地将一个孩子抱在怀里,非常遗憾的是,孩子也已遇难……”

“在地震现场,更能体会‘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的含义。事后我们也在反思,如果地震发生后,我们能以更快的时间赶到,也许就能救出更多的幸存者。”潘实成和任俊说。


借钱也要去救援,图啥?

就潘实成、任俊等队员而言,他们已经做到了以“最快的速度”集结。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发起地震国际救援备勤号召时,酷爱健身的潘实成正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休息时,他拿起手机瞟了一眼,发现队友群里的召集令。“是急活,加上我有护照,也学过地震救援知识,擦擦汗就回家收拾东西了。

健身后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一路跋涉来到土耳其后,潘实成自觉“状态不佳,身体很‘酥’”,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一线救援,在连续作业40多小时后,一个没站稳,潘实成在废墟上扭伤了脚,直到脚肿得跟馒头一样才被队友发现,“鞋后跟都崴掉了,不过鞋子还能穿,算是我的‘战靴’了。”潘实成开玩笑说。

不少人对于蓝天队员自费,甚至借钱去救援不理解,“图啥呢?”而任俊正是那个借钱的队员,光往返土耳其的机票就将近两万元,任俊向亲友借了一万元。“钱只是一个数字,钱花了可以再赚,但人没了却再也找不回,如果你看一眼土耳其百姓的眼神,就能明白我的心情。

回顾10天的救援经历,很多蓝天队员有着共同的“泪点”:废墟周围,站满了土耳其百姓,他们从早一直守到晚,只希望能尽快找到他们的亲人。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蓝天队员的努力被土耳其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用面包牛奶、微笑拥抱和热泪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撤回到伊斯坦布尔休整期间,土耳其商贩看到蓝天队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着“谢谢中国”,一旦遇到队员买东西,他们坚决不收钱,房山蓝天队员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外套反穿,不留口袋在外面。


回国的路上,吴珍玉翻看手机相册里的照片,发现一张拍摄于2月15日早上7点22分的照片。那是撤离阿德亚曼前的最后一个黎明,吴珍玉举起手机,拍下了窗外的朝阳。虽然眼前的城市千疮百孔,破碎不堪,但金灿灿的霞光依旧紧紧将其拥抱。“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张宇;照片均由房山蓝天救援队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车社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