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待民企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
“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达了对民营经济的深厚关切。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难掩激动,“总书记的话讲到了我们心坎上”“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一立场、原则始终是明确的、坚定的。从包产到户的先行先试到第一张个体执照发放,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两个毫不动摇”到“三个没有变”,顺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不难看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法律地位得到了不断明确和重视。事实说明,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民营经济的言论和观点都是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对此,尤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要是遇到春风,就会漫山遍野,蓬勃发展起来。”正如经济学者所形容的,改革开放春风送暖、政策方针稳定如磐,成就了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阔历程。关于当今中国的民营经济,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放眼全国,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五成以上的税收、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以及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同时,在高新技术及新兴领域,民营企业更是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占比超过80%。历史书页上,从“承包”“下海”“万元户”,到“互联网创业”“新业态”“专精特新”,随时代演进的“热词”,折射的正是民营经济带给中国发展的澎湃活力与万千可能。
民营经济经历过化蛹为蝶的喜悦、节节高升的成就,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让人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平等对待”说易行难。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推进具有公平正义取向的政策,让带有“中性”性质的普惠制政策,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取向。在我国,对民营经济的重视认可是毫无疑问的,但具体实践中,“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等隐形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生产要素价格偏高,普遍面临融资渠道少、金额小、期限短和利率高等问题。同时,民营经济乃至民营企业家时常处于舆论场“下风口”。“私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时而冒出,在无形中加大了民营企业的不确定感。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各类经营主体本就承压不小,某些或明或暗的歧视和贬损,更会加重民营企业思想上的包袱。
发展中的问题,终究要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在这方面,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比如,减税降费、退税缓税,减轻民营企业经营压力;普惠金融、量增面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简政放权、无事不扰,给足民营企业生长空间……不断求解老矛盾与新课题,关键是要正视问题、瞄准痛点、精准发力。比如,“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同时,也要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宽松舆论氛围,真正构建起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环境更好、预期更稳,谋发展的劲头自然更足。
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有风有雨是常态。对民营企业来说,发展的信心来自于政策的指引,更离不开本领的增强。忆及民营经济发展之初,有人常感慨春风拂面、“遍地黄金”。而现在,民营经济仍站在发展的风口上。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抓创新不问“出身”;收入增长消费升级,美好生活愿景多元丰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万企兴万村”生机勃发……春潮涌动、机遇在前,民营企业又有着市场化程度高、决策高效、激励有力、反应灵敏、触角广泛等优势,大可顺应潮流、阔步向前。
2017年,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曾写到,“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面对中国企业在世界‘异军突起’的时代契机,我们谁都没有理由错过。”今天,仍有企业家高呼,“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拥抱竞争,不怕困难,不畏激流,一路向前。”新时代新征程上,勠力同心、携手共进,民营经济必将穿越风雨、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晁星【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