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制裁但不反美,任正非的坦率里透着清醒

长安观察 北京日报 2023-04-02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最新讲话近来广为流传。谈及研发,他说华为现在还属于困难时期,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步,在前沿探索上还会继续加大投入;谈及制裁,他说我现在也不反美,我们想成为最先进,就必须向一切先进的人学习。这番表态中的坦率与清醒让闻者颇受触动。

当前,华为所面对的外部压力之大有目共睹。断供危机愈演愈烈、制裁举措不断升级,用观察人士的话说,美西方早已不是为了“打疼”华为,而是想彻底“打死”华为。但困难面前,华为愈挫愈勇,一系列“保密柜里的备胎”悉数亮相。几年下来,凶狠的制裁没有伤及企业根基,不仅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还在更多领域实现了系统布局。华为以斗争赢得了生存、以坚韧换来了尊重,而任正非这番最新讲话,既是对华为阶段性“转危为安”的总结,更是对华为未来发展战略方向的重申。这样的清醒,对所有身处逆境者,都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

不论对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都是发展立足之本,越是面对惊涛骇浪,越要坚持自主创新。“卡脖子”的现实危机充分说明,在逆全球化沉渣泛起的当下,如果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就会被人揪住短板。重重困难,不是放弃技术攻坚的理由,而是加大创新投入的信号。只有啃下这块硬骨头,才能真正夺过发展的主动权。华为之所以没有在围追堵截中倒下,不是单单靠着一身硬气,本质上在于拥有技术底牌。谷歌将华为排除在外,自研鸿蒙生态持续破冰;美国升级封杀禁令,“备胎”器件相继“转正”;即便在制裁最严苛的2021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也达到1427亿元人民币。如今,华为依然处于困境,但只要矢志创新,相信一定会有新突破。

开放包容是学习之道,面对挑衅不能被情绪冲昏头脑。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在很多核心领域上存在短板是客观事实,美国等先发国家在基础科学方面积累的优势也不是朝夕能够赶上的。如今,这些国家出于守成考虑、冷战思维,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痛下杀手,抽梯断供固然可恶,但我们必须理性分析,不能陷入情绪中而自乱阵脚。正视差距不是妄自菲薄,强调自主创新也不意味着闭门造车。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难以分割的创新链条,有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合作向前的共赢心态,方能“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以宏观视野来看,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发生。对中国来说,类似的技术封锁、部件垄断同样可能落在其他中国企业头上。这种情况下,华为加大研发投入、学习先进经验的“自救”思路,值得更多人借鉴。有句话说,“永远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从“复兴号”高铁首发到国产大飞机首飞,从“华龙一号”扬帆出海到“天宫一号”驻留太空,从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到国产航空母舰相继下水……一个个国之重器,几乎都是被“逼”出来的自主创新。摒弃“拿来主义”,尽早开启自研,我们将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将拥有更多发展的自主权、安全感。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实习记者 高源【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