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4.5%!中国经济如何夯实“稳”激发“进”?
GDP同比增长4.5%!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日前公布,如何看待这张成绩单,随即成为国内外舆论场的热议话题。
整体回暖趋势延续,部分领域超出预期,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得益于疫情影响明显消退、稳经济政策靠前部署,自去年底我国生产和需求两端双双改善,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当然必须看到,外部环境依然不乐观。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主要经济体通胀问题突出,金融动荡席卷欧美银行体系,地缘政治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粮食、能源、债务多重危机同步显现。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够顶住重重压力,取得上述成绩,显示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鲜明特点。
GDP所展现的,是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数字背后,是经济发展量和质的有机统一。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由此观之,中国经济一季度GDP4.5%的同比增长明显高于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而这条独立上扬的运行轨迹中,由点及面皆可见发展的成色。规模以上工业稳中有进,出口数据耀眼,服务业强势复苏,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3.6%、11.2%……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新动能加快成长,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客观规律上讲,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转向质的跃进。中国经济发展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不仅继续保持总量扩张,而且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因此,我们在关注经济数据的同时,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看到大逻辑大趋势,研判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的强劲动能和充沛潜力,坚定发展的信心。
这份信心,来自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引领中国发展的高超智慧。放眼当下中国,党中央牵头抓总、掌舵领航,各地方结合实际、创新落实,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加力,密集出台的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夯实“定盘星”。
这份信心,来自于中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抗击风险挑战的强大韧性。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从供给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拥有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从人力资源看,我国拥有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是人力资源大国,也是智力资源大国;从创新能力看,我国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已产出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富有想象力的增长空间、充满可能性的发展机遇,赋予我们掌握未来的底气。
诚然,今天的中国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三年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冲击较大,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更趋谨慎。正视现实困难,科学分析,把准方向,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恢复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我们有信心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
继续夯实“稳”的基本面,就要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结构与有效需求的适配性。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让发展经济和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瞄准现实问题纾困解难,又以更高的行政效率、更规范的服务管理、更完善的竞争规则,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尊重和保护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在增加企业盈利预期的同时,也会为市场注入强大确定性,让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有更稳定的信心。
胸怀大局大势,就不惧乱云飞渡;把握有利条件,就不惧风雨兼程。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航行路上有风平浪静,亦有惊涛巨浪,但只要向前看、往前走,就注定能驶向更辽阔的水域,开启更壮阔的征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我们就一定能把握新的战略机遇,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会更加坚实。
监制:刘昊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