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没做到的事我们做到了,一条新路正在形成
近日,由民营企业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甲烷工位发射升空,成功将模拟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一)
这是一次备受期待的成功。
犹记得去年10月,我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失败,如今“朱雀二号”接棒出征、振翅高飞,给中国初生的民营航天注入了“强心剂”。
这也是一次前无古人的成功。
追寻星辰大海,低成本的交通工具是大前提。液氧甲烷这种推进剂组合,成本低廉、性能优秀、方便维护,是火箭发动机多次复用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都将液氧甲烷发动机视为未来火箭的发展方向。
被大名鼎鼎的SpaceX公司寄予厚望的“星舰”,就装载了33台“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但试飞期间凌空爆炸。
而“朱雀二号”后来居上,成功遨游苍穹,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拥抱更辽阔时空的坚实一步。
(二)
航天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赛道,“国家队”是其中的绝对主力,这也让出身草根的“朱雀”具有象征意义。
应该看到,随着通信、遥感和导航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我国乃至全球的卫星数量以及发射速度都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国家队”火箭一位难求,有限的科研资金又需要用在探索“高精尖”等刀刃上。
这一背景下,民营企业研制发射小型火箭,有利于弥补“国家队”火箭谱系中的空白,并与之形成差异化竞争。
基于此,我国出台了大量政策扶持民营航天公司发展。比如在“朱雀二号”发射的两个月前,北京亦庄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首个项目即投向蓝箭航天,及时而有力地支撑了企业发展。
一边瞄准空间站、载人登月等战略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一边积极为民间力量注入“源头活水”,发挥其贴近市场、机动灵活的优势,这无疑有利于充分发掘航天资源,助力我国在未来太空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三)
以更大视角看,全球化时代,我国许多产业化和民用化的创新成果都面临着与世界同行进行产业链竞争的挑战。究竟怎样才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创新活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的攻坚上,主要还是依靠行政力量主导集中攻关的模式。
这一模式能够充分集中力量办大事,使我们在很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迎头赶上,但也客观存在灵活度不够、产销不对路的问题。
相较而言,一些西方国家十分依赖民营资本,但其短视又成了“致命伤”。
比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日本在电池技术研发受挫后选择放弃,错失了先发优势;看到人工智能初露的桅杆后,欧洲许多公司受制于投入与产出难以平衡,最后半途而废……
在西方的自由市场中,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证明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完全依赖市场、不要政府介入”的做法也是靠不住的。
(四)
新一轮科技革命风云际会,我们国家外有封锁打压之困,内有转型升级之需,技术攻关、产品磨合、生态重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从上述经验教训来看,尤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既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也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充当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成为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从借鉴“拜杜法案”,以立法形式明确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长期所有权,到全面完善落实“揭榜挂帅”机制,撕下创新主体“出身”的标签;
从中央制定政策,给予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定向扶持,到地方国资基金借助市场化投资手段,为困难中的高科技民企雪中送炭……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及时给足政策支点,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奖励,民营企业的创新潜力就能充分迸发。
(五)
需要看到,民营企业的创新之路从来都离不开“一种痴迷机遇、整体把握和协调领导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即企业家精神。
而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又给企业家精神增添一份独特的注解——家国情怀。
回望中国发展史,神州陆沉之际,张骞、陈嘉庚等高呼“实业救国”,为中国留下工业化星火;
改革开放之后,一批批创业者“敏锐捕捉到行业光明前景”,为中国制造业腾飞打下基础;
在芯片梦碎的至暗时刻,张汝京等一批台湾半导体人才秉持“我生下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来到大陆,创立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让人们相信中国芯追上世界第一流只是时间问题。
在一个个历史转折点,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急国家之所急,用大量创新成果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事实证明,优秀的民营企业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毫不动摇的相信它们、支持它们,中国经济高质量就有了强劲动力。
(六)
“未来,蓝箭航天将矢志报国、接续奋斗、创新突破,为推进建设航天强国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政府部门持续优化环境,广大弄潮儿奋发努力,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越过创新路上的层峦叠嶂,开辟更光明的新天地。
监制:张力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