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对特定人群开放?体育场开放哪能看人下菜碟
公共体育场大门紧闭、热门体育场限时开放、高校体育场大门紧闭……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运动场所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部分体育场不对大众开放,不少市民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锻炼。
近年来,北京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无论从市民需要还是政府要求,公共体育场都应该全面向市民开放,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
据报道,有的体育场从外面看空荡荡的,定位服务是全民健身,却天天大门紧锁;不少体育场的“黄金时段”被一些机构占据,中小学生放学后,家门口的运动馆被包场,家长只好带着孩子到处奔波找场地;体育资源集中的高校只对本校学生开放,一墙之隔的市民望而兴叹……北京人口众多,体育运动场缺口本身就大;体育场只对特定人群开放、“黄金时段”被占用,无疑加剧市民锻炼难。
西城区月坛体育场,工作人员告知“目前还没对外开放,没法进”。
体育运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到底“卡”在哪儿?一方面是很多场馆运营主体不清晰,对外开放规则不明确;另一方面不少学校和体育场从自身考虑,“看人下菜碟”;此外,一些体校和培训机构长期占用“黄金时段”进行训练也是市民入场受阻的重要原因。说到底,就是相关主体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向社会大众开放不够重视,且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体育馆看得见进不去,既挫伤市民的运动热情,也是对公共权益的侵害,有失公平。
体育场馆是公共设施,服务大众是根本属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都对体育场馆开放做了规定要求。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北京出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5年)》,持续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市体育局也将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放在每年工作首位。政策要求明明白白,文件规定清清楚楚,但涉及具体场馆的落实,则不见下文。指导意见难以变成强制措施,核心在于体育场馆没有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同时,对不开放或限时开放的体育场馆,没有相应的约束措施。此外,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确有场地维护和保养的经费问题,有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
有困难不是设卡的理由,各方共商寻求解决方案才是上策;只要不是故意设卡为难群众,这道“卡”就可以破除。今年6月起,北京交通大学对公众开放,通过细化管理举措,满足了部分校外人员体育健身需求,受到广泛好评。此外,利用城市闲置空间,为市民开拓运动场所,也是破解之道。比如,西城区天宁寺立交桥下闲置空间,已被打造成集亲子、运动、休闲于一身的畅享空间,不仅有孩子的娱乐空间,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运动空间。这是全市首个多元复合的既有桥下空间提升利用试点项目,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西城区天宁寺立交桥畅享空间
足量足时开放体育场馆,是群众体育的基本要求;体育场馆的大门,看得见就应该进得去。
监制:张力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