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疾呼和平,有人“供养”战争

北京日报 2024-01-24

本轮巴以冲突延宕已逾百日,人道主义灾难持续恶化,与之同时,战火影响外溢至红海,美英与也门胡塞武装兵戎相见,掀起险浪。

乱局之下,中国坚持为和谈、和平积极奔走。

王毅外长日前赴开罗同埃及外长舒克里会谈,呼吁停火止暴;我外交部与阿盟秘书处发布关于巴以冲突的联合声明,倡导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一)

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人在疾呼和平,也有人在“供养”战争。巴以冲突至今,美西方一直在不负责任地“拉偏架”,一次次抹杀和谈、和平的希望。

表面上,拜登政府释放出调停巴以冲突的信号,实则却两次绕过国会“紧急”对以军售。美国《国家》周刊直言,作为以色列的最主要盟友和军火提供者,美国完全有能力在“更实质的层面”去影响以色列。

可拨弄着地缘政治的算盘,做着“一本万利”的军火生意,其怎会有动力当一个中立、公正的调停者?

当下的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其实是全球和平维艰、发展维艰的缩影。

英国一研究调查机构日前发布《2023年武装冲突调查》,开篇即言“世界被越来越难以解决的冲突和武装暴力主导”,2022年,“双方使用武装力量一年内致死至少25人”的冲突高达183起,为近30年之最。

(二)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和平何以愈加陷入“行路难、行路难”?

以经验来看,历史因素和现实状况的交织、意识形态和实际利益的纠葛,本就常常导致安全问题棘手难解。

更关键的是,个别大国翻云覆雨、兴风作浪。为了追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把他国当耗材,隔岸观火、发战争财;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

种种煽动分裂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错误行径,无不是在毒化国际关系氛围,动摇世界和平根基,为全球发展“挖坑”“埋雷”。


(三)

“经历过战争的国度与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

一场场地区冲突,通过新的传播方式呈现出来,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更直观而强烈的冲击。有网友感慨,“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也有网友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维持和平发展?”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根本上在于始终秉持着计利天下、互利共赢的和平观、发展观。

文化理念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穷兵黩武、称王称霸的基因。国际交往上,除了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国一直走在以合促和的道路上——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分享机遇、做大蛋糕,瞄着导致冲突的贫困、歧视等深层根源发力。

综合来看,中国“和平经验”蕴含着这样的共赢逻辑: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家发展,又以中国的发展来助力全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在对比东西方迥异的和平观之后,有国际观察人士直言,有的国家到哪里,危机和战乱就被带到哪里。而有的国家到哪里,哪里就有发展的春风、共赢的笑语乃至和平的希望。

(四)

恰如很多学者指出的,近年来世界发展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国博弈思维涌回传统安全领域,政治、安全逻辑正迅速超越经济、市场逻辑,产供链被拆解重构,全球治理体系呈碎片化趋势,且经常出现失灵的现象。

这种失灵,表面原因是美西方主导制定的治理规则和控制的国际组织没能有效发挥作用,本质上是美西方抱持不放的文明优越论、干涉有理论和一元治理观的强权逻辑,与多种文明共存、多种治理理念互补、多方力量平等协商的多边主义新格局格格不入。

要解决全球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亟须革新发展观与治理观,对当前全球治理理念、规则进行补充、修正、提升,为化解全球乱局提供新思路。


(五)

越是动荡的世界,越需要稳定人心的力量。越是变革的时代,越呼唤胸怀天下的担当。

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全球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仍会交织叠加、互相关联,一切充满不确定性。当此之时,倡导合作、计利天下、呼唤和平的中国行动、中国方案,更显弥足珍贵。

“德不孤,必有邻”。在多元观念的激烈碰撞中,新的群体性力量也正逐步觉醒成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

“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

期待更多力量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人类文明进步一边,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共同努力。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晁星【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车社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人疾呼和平,有人“供养”战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