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两万五”,为什么还缺人?
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位瓦匠以“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条件招收学徒,而学成后的瓦工月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不光泥瓦匠,装修工人现在收入都不低”“又苦又累没有年轻人愿意干”……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这一新闻,相关讨论持续火热。
电工、木工、泥瓦工等传统蓝领工种薪水显著增长,与总体人力用工费用上涨有关,但根本还是在于技术工人供不应求。近年来,“本科生满地跑,技术工无处找”的供需不平衡现象愈发凸显,建筑装修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等新闻频出。相关报告显示,虽然我国蓝领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但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却超过1.5,即每150个岗位只有100位求职者,缺口不可谓不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收入自然就高了,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
但真正让人忧心的是,即便收入越来越高,很多技术工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仍旧较低。这种反差背后,有传统技术工种的多重矛盾现实。一来,与“高薪”相对的是“高辛”。比起多数白领工作,以建筑工人、水电工、工厂装配工人等为代表的蓝领工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体力劳动,且长时间处在脏污、噪声环境中,“赚的是辛苦钱,吃的是青春饭”。二来,“月入2.5万元”并不是所有蓝领工种的普遍常态,高收入对应的是高技术水平与行业经验。年轻人要想提高收入,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培养过程,而学徒期几千元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去送外卖、送快递。三来,上升通道狭窄、权益保障不够、社会认同不足等成为传统技术工人从业意愿的深层次阻碍。苦、累、难,还难言体面,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也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要吸引年轻人,那就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蓝领群体已“接棒”成为蓝领劳动力市场主力军。而相比父辈,他们的就业动机更多元,即工作不只是一个“饭碗”,也包括对职业前景、兴趣爱好、工作效能、劳动尊严、权益保障等多重维度的考量。这种变化,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针对这种新形势,相关方面除了要努力提高各种技术工种的工资待遇,也要在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多维度上下足功夫。近年来,无论是“技能人才评上高级职称”,还是“技术工人登上国际国内技能大赛舞台并取得佳绩”,都激发着很多年轻人钻研技能、提升技能的热情。相关方面继续以“匠薪”守护“匠心”,以“向上走”回报“埋头干”,提升技术工人的获得感、自豪感,如此才能真正吸引更多人走上焊花闪烁、刻刀起舞的岗位。
小到装修一间房子、安装一个空调,大到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都离不开技工的力量。这个角度看,“月入两万五还缺人”,指向的其实是补足市场劳动力缺口,乃至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课题。在全社会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于社会发展善莫大焉。
监制:刘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