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和平,去北京!

北京日报
2024-08-25
我们又见证历史了。

7月23日,巴勒斯坦14个派别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不乏观察者认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巴勒斯坦乃至中东局势来说,都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件。

消息传来,舆论感叹“中国又闷声干大事了”。从调解世纪难题促成沙伊和解,到此番实现巴勒斯坦14个派别的北京聚首,乱云飞渡,沧海横流,中国何以能频频发出和平之音?

(一)

巴以新一轮冲突延宕至今,人间惨剧令人心痛,停火止战却困难重重。其中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不得不说,巴勒斯坦的“一盘散沙”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有句老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难当头,首先要停止内讧。反观眼下的巴勒斯坦,尽管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不多,政治派别却有14个。这些派别地理分布上星罗棋布,意识形态上五花八门,彼此关系上有亲有疏。

就拿领头羊法塔赫和哈马斯来说,在建国方案上,前者想要建立世俗的巴勒斯坦民族国家,后者的目标则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在对待以色列的合法性上,前者承认,后者拒绝;在巴以和平进程上,前者选择和平谈判,后者坚持武装斗争。

山头林立,自然拧不成一股绳。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此局面也反衬着此次中国出手的难能可贵——不仅振臂一呼,让巴勒斯坦14个派别坐在了一起,而且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了这份“北京宣言”。
宣言的含金量很高。比如,明确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这意味着诸多派别不再群龙无首。比如,明确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意味着,各派别的诉求开始回归理性。

这次大和解大团结具有历史性意义,它表明巴勒斯坦的政治派别终于意识到,只有用一个声音说话,携起手来前进,民族解放事业才可能取得成功。

(二)

尽管前路漫漫,但步入正途总归让人看到了希望。
诚如法塔赫副主席马哈茂德·阿鲁勒所感叹的:“中国是一道光。中国所做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是罕见的。”

中国努力的核心,就是在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上积极劝和促谈——

针对俄乌冲突,中国于2023年2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系统性地提出了12条重要意见。2024年3月,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访问俄罗斯、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7月23日至26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应邀来华访问,表示“乌方愿意并准备同俄方开展对话谈判”。

针对中东乱局,中国于2023年3月促成沙特与伊朗两国代表在北京的对话,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尽管伊朗和沙特作为现代国家的历史都不足百年,但双方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已有近1400年之久。以此为基点,中东掀起了一股“和解潮”,多对“冤家”相互抛出橄榄枝,新气象令世界欢欣鼓舞。

针对缅北风云,中国于2023年12月促推缅军方和果敢、德昂、若开军三家缅北民地武组织代表举行了和谈,就临时停火和保持对话等事项达成协议。双方同意立即停火止战,军事人员脱离接触,相关争端和诉求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自此开始,缅北冲突交火明显下降。

……

当世界种种问题困扰求解之时,“中国不能缺席”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事实证明,中国已经处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的中心位置,中国外交正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三)

“世界破破烂烂,中国修修补补。”面对烫手山芋,为什么总是中国来扮演和平调解人的角色?
一方面,中国有劝和促谈的意愿。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哲学,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从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平和禀性,到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民族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基因锻造了中国人弘义融利、先义后利的价值观。

具体到外交上,就表现为重视道义与责任,善于以人类情怀打量这个世界。我们主张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面对争端,站在公理一边,坚持主权平等,反对干涉内政,反对霸权强权;站在正义一边,坚持客观公道,反对地缘争夺,反对拉帮结伙;站在和平一边,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反对单边制裁。

作为全球化的擎旗者,中国深知,世界各国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危机长期化、复杂化都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大国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对世界和平稳定负有特殊责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愿意积极发出正义之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光发热,减少诸多热点问题的负面外溢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有劝和促谈的能力。“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信誉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能够在国际社会上说得上话的国家,必然是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为各方所信服的存在。这么多年来,中国磊落坦荡,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有识之士都看在眼里。

纵观全球热点问题,往往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原因。相关主体各有各理、各说各话,才导致矛盾延宕至今。想要从中斡旋,必须得到各方的充分信任。就拿巴勒斯坦各派来说,之所以愿意来北京谈,就在于中国在中东始终是旨在贡献正能量的建设性力量,不偏不倚,不谋私利。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能以国家信誉将相关主体拉上谈判桌,而且有智慧给出相应的倡议。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三点思考”、针对加沙冲突的“三步走”倡议等一系列中国方案切中肯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不少启发。

(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中国在促和时,有些大国却在拱火。

就拿美国来说,本就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在引爆俄乌冲突后,全力将自己包装成“和平卫士”,所作所为却全是火上浇油:军事上,向乌克兰提供的军援总额已超过544亿美元;经济上,对俄罗斯展开了釜底抽薪式制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于实现和平无益,却对美国的军火生意和地缘诉求有益。

再看巴以冲突,爆发之初,美国就宣布将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杰拉尔德·R·福特”号战斗群调往以色列沿海,并接连几天向中东派出了重要军事部署。随后,其反复否决联合国安理会上关于立即实现巴以全面停火的决议草案。就在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达成历史性和解之时,美国还在强化安保,确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不为反对者干扰。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块头、拳头,而在于胸襟、格局、担当。中美都是大国,但在一系列事件上的表现截然不同。透过抉择的分野,我们看到的深层价值观的区别。高下立判,无需多言。

《北京宣言》签署后,联合国秘书长、欧盟中东特使等政要纷纷点赞。
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理自在人心。一个国家的所作所为、善恶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夏天【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