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黑“悟空”?
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凭借极高制作水准及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诠释,在全球游戏市场取得了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近日,在知名国际游戏媒体IGN发起的年度游戏投票中,《黑神话:悟空》一度以超过90%的支持率登顶榜首。
然而诡异的是,一夜之后,其支持率暴跌至67%,且还在持续降低,排名也落至第三。众多网友纷纷质问“悟空在哪里”,同时指责IGN有公然篡改数据之嫌。
尽管IGN官方表示没有作弊,但大量证据还是显示有一股势力正在有组织、有预谋地打压“悟空”。
比如,有网友发现投票数据在一分钟里多了1000次PK,而时间却是美国凌晨五点;
比如,IGN在此前一篇推文中,提到排名前五游戏中的其他四款,却唯独漏掉了悟空;
再如,另一家游戏点评网站Metacritic也突然“巧合”地涌入大量用户,给《黑神话:悟空》打0分……
诚然,《黑神话:悟空》并不完美,但今年可能是电子游戏诞生以来,欧美游戏大作最为匮乏的一年,甚至出现了《星鸣特攻》这种8年时间开发、数亿美元投入,上线仅14天便关停的失败之作。在此背景下,“黑猴”本有实力成为“年度最佳”,却突然被“黑”,恐怕不是偶然。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西方国家看来,文化产品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是文化输出与“价值观渗透”的工具。
具体到游戏产业上,就是西方游戏公司持续加大意识形态元素植入,《使命召唤》这类拳头产品更是宁愿牺牲游戏性和逻辑性,也要硬凹美军的“救世主”形象。自家游戏要强势加载价值观,别家的游戏更得严格管控。于是乎,品质优秀、玩家喜爱,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符号,达成2000多万套销量,反而成了《黑神话:悟空》的“原罪”。
透过IGN投票事件的“黑幕”疑云,不难发现一些人对非西方文化崛起的深重焦虑。中国文化产品出海“吸粉”,在台前拉不下马,他们便通过舆论操纵在背后“玩阴的”。
类似操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比如,《流浪地球2》的特效及故事都达到较高水准,但《纽约时报》却恶意给出30分的极低评价。显然,虽然整日将“自由”“包容”“多样性”挂在嘴边,但西方一些人从未真正停止过“文化歧视”。
然而,自媒体时代,文化产品的口碑传播并不取决于旧日“权威”,媒体榜单的“权威性”更需要靠内容的公允客观来支撑。
《黑神话:悟空》在IGN年度游戏评选中的支持率离奇暴跌,不会改变其是一款优秀游戏的事实,反倒是全球玩家集体声讨IGN上了热搜,这又丢的是谁的脸呢?
监制:刘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