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宣说】花费近两万“情感咨询”,是智商税吗?

宣克炅 宣克炅 2021-07-04
近日,南京的张女士遇到了情感问题无法解决,她想起自己一直关注着一位“情感导师”,于是决定向他求助。张女士通过渠道加了这位“导师”的微信,对方称可以提供一对一服务,但是需要收费。


张女士称,一开始自己是在某APP上关注着这个博主,平时会发一些“心灵鸡汤”,张女士很喜欢他日常分享的文章视频和观点,自然地比较相信他。所以当碰到问题之后,张女士便主动添加对方,希望能做一些简单咨询。


在对方的建议下,张女士先付了169元咨询费,咨询完之后,张女士又支付了16800元后续跟踪一对一咨询费用。

谁知付款之后,所谓的专业情感导师提出了让张女士在家里装哭等匪夷所思的建议。张女士逐渐心生怀疑,追问对方是不是导师本人,对方支支吾吾,又称自己是导师的助手。当张女士要求退款时,却被对方拉黑了。

其实,类似的情感咨询不是个例。我稍微在网络上一搜索就跳出不少推广。其中有为你定制情感方案追求别人的,也有帮你分手挽回前任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近日,家住南京的一位张女士在生活中遇到了情感方面的麻烦,由于自身将问题解决,她就想起了那位自己一直关注着的“情感导师”,决定向这种专业人士求助。于是,张女士通过网络添加了这位“导师”的微信,对方态度友善,称其愿意为张女士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但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情感咨询师”并不是一个专业职业,也没有一套标准,因此鱼龙混杂,也让骗子有可乘之机,我很快就找到不少“受害人”的投稿。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投稿者称自己的“专属导师”让自己一改往日低下的态度,给男友发一条“高冷”的消息。本以为突然的冷淡会换来男友的挽回,谁知男友竟然只回复了一个“好”,二人就此彻底断了联系。

图源/知乎

这类情感咨询往往用温馨有爱的头图作为吸引,再用成功案例的数据加持,很容易吸引到在感情中迷茫的人。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可能会萌生“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

图源/知乎

他们也会挑选看起来专业可靠的形象作为“导师”的门面。

图源/知乎

某APP上人气火爆的情感导师有近百万粉丝,日常就是分享心灵鸡汤、高情商话术等等。而当有人在评论里面咨询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出“私戳”的要求,开始卖课程或者一对一指导。

图源/知乎

他们给出的所谓“专业建议”,常常也是除了当局者之外的人都心知肚明的“冷静”、“顺其自然”等方法。
我曾在很多书店里观察摆在最门口的热销书,有一类很有趣,它们的名字都大同小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焦虑的女人》、《爱到极致是放手》……无不透露着一股入世的“佛性”。

图源/网络

说白了,中心主旨就是告诉你人生不用太纠结。可是为什么这些似乎人尽皆知的东西可以给人商机呢?
或许是因为现代人追求什么东西都太“急”了:钱要来得快、名气来得快、尊重来得快,需求上升,现在最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来得快,不用费心费力。


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人会陷入强烈的欲望和失败的现状之间矛盾的痛苦中。

这些热销书也好、情感咨询大师也罢,都是抓住了人性的这个弱点,熬一碗浓厚的心灵鸡汤给你灌下,就算没有治好心病,人也变得熨帖。
有时候,人需要的不是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只是一种安慰的形式。

图源/网络

而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机器的运转,唯有靠实打实的交流才能有所收获。“情感咨询”、“万能话术”等等本质上都是用一套公式代入就万事大吉,而不去仔细考虑做出这样行为的原始动机。
我们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而现在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层出不穷的社交技巧企图用技巧代替真诚、用高效超越日久生情、用训练出来的“情商”代替人最本质的同理心。
这一定是走不长远的。


所以,如果实在苦恼,可以找亲友倾诉,或者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还是不要缴这“智商税”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