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宣话题】你看过带货直播吗?主播们还能走多远……

宣克炅 宣克炅 2021-12-19


还记得十一月初公布的李佳琦薇娅双十一预售销售额吗?



天文数字还犹在眼前,这次欧莱雅的翻车好像就狠狠打了“直播带货”的脸……


“双11”促销期间,巴黎欧莱雅承诺10月20日将在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推出“全年最大力度”的安瓶面膜优惠。


可是打脸的是,在直播活动举办之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又持续放出大量大额优惠券,使得在11月11日欧莱雅官网直播间购买同样的面膜更为便宜,与在主播直播间购买差价达到100余元。



这引起网友众怒,建立一个品牌要几十年,毁掉它或许只需要一天。



虽然事后欧莱雅表示会补偿购物优惠券,但网友并不买账:你觉得我还会来购物吗?


央视网也发文评:比道歉更重要的是行动。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牵扯出的方面越来越多,有网友开始质疑,“直播带货”模式究竟能不能惠及消费者。



回看今年销售额销售额的“天文数字”,一方面,商家相信头部主播能创造“卖断货”奇迹;另一方面,消费者相信在直播间能捡到“全网最低价”的便宜。两边都把高期待值放在了主播身上。



“所有女生, 所有女生!”、“偶买噶!”、“买它!”


整场直播都保持一种高亢的声调,一个小时内可以连续推销十几样产品,那些面膜、粉底液、办公室小零食 3000 件、5000 件地上架,几十秒内就被网友抢购一空。口红一哥李佳琦曾凭一己之力刷新了直播带货的记录,也让直播带货似乎一夜之间走入大众消费视野。



我们曾以为他是一个深受女性消费者喜爱的带货主播,他的品牌人设屹立不倒。可是在这次事件的冲击下,似乎还是有些“人设崩塌”,紧随其后的,甚至还有网友打出“天下苦直播久矣”的tag。



图源/微博@娱三少


最开始,直播是因为在直播间能有优惠。但是现在因为直播间的利益,线下优惠机会被挤掉,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图源/微博@娱三少


仔细想想,为了买一个东西,蹲半宿的直播,听一晚上的吵吵,是打工人上班不累,还是时间太多呢?难道精力和时间不是成本吗?那为什么大家还前赴后继地看直播呢?



有人这样总结,大火直播带货其实是一种新型组合营销,特点体现在综合了:活灵活现 +体验感强+限时促销+好奇心+沖动消费 +明星效应 +信任背书。



这个总结基本上道出了直播火热的原因:商品看起来更真实,更立体;消费者能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有从众的热闹心理;有段子有乐趣;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购买信心和冲动消费等;购物也走向社群化和社交化。



这些都很关键,可是这些又都不是关键。事实上,消费者选择一个直播间最大的理由还是:“低价”。



所以一旦这个卖点崩塌,直播间的生存空间就岌岌可危,主播的人设也面临崩塌。这次欧莱雅和几大直播间的危机就是最好的体现。


这类情况需要警醒吗?早在一年前,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就曾公开发表《全网最低价?直播带货应该停止忽悠消费者了》一文。


文中指出,“全网最低价”加速了流量向头部主播快速聚集,行业的“马太效应”由此显现。


过往的经验表明,被流量裹挟的“低价游戏”是不可持续的,既辜负了消费者信任,又妨碍公平竞争,对整个商业生态也是有害的。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资讯的收集越发方便、快捷,一切知识看起来似乎唾手可得,这是坏事吗?工作一天已经够累了,回家看一场直播,既嬉笑玩乐看看段子,又能通过消费放松一下,还有一群人一起抢购的热闹感觉。


其实感性来说,那些绚烂的直播屏幕,永远看不清刷的飞快的评论,在屏幕对面的主播永远是一副打了鸡血,带着话筒、麦克风喊麦喊的震耳欲聋,让人血脉贲张,刺激粉丝的冲动消费心理。人在那种氛围感染下,支付、确认几乎不过脑子的,带来一种消费主义和新媒体双重裹挟下的爽感。



爽感会一闪而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会回归理性,到时候,“鸡血带货直播”、“虚假全网最低价”等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是否还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我们不得而知。


你看过网络带货直播吗?或者说,这次事件之后你还会再看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