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生于 90,死于社恐

书叔 看书有道 2020-02-21

主播丨夏涵  文丨书叔




「不要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多出去走走,你会发现,还是躺床上玩手机舒服。」


据说这是每个社恐星人最深刻的感悟。




我身边有几个聊得挺好的朋友。


他们都曾跟我说过,自己其实有社交恐惧症。


当时听完,我都毫不犹豫地给他们翻了个白眼,心想:你骗谁呢?难道在我面前话多得跟个话痨似的,是装出来的?


后来仔细一想,其实自己也一样。


不喜欢主动和不熟的人接触,不喜欢参加各种饭局,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显得过分抢眼。


尽管表面看起来很开朗、很健谈,但其实心里极力抗拒 social,只想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私密空间。



据说这 8 条症状,中 5 条以上,就是妥妥的社恐星人。


  • 在路上看到认识的人,于是绕远路走一条 TA 不会去走的路。


  • 当有人接近的时候,会掏出手机,假装自己在给别人发信息。


  • 在社交活动中,总是安静坐在不起眼的角落,而不是去和人交流。


  • 知道亲戚来家里做客,就假装自己还在睡觉。


  • 在公司会戴上耳机,这样可以避免和别人交谈,即使耳机里并没有在放音乐。


  • 快要下班时看到同事起身准备离开,就会假装自己还在忙,等别人走了再走。


  • 买东西时喜欢自助购物,如果看到店里没什么客人却有四五个导购,就会转身离开。


  • 「我跟你说,我刚刚吐了,今天可能出不了门……」


身为社恐星人,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段时间,推特掀起了一阵讨论:社恐星人最高兴的瞬间,吸引了大量网友参加。



很多人看了都感同身受,说:是我本人没错了。


是啊,其实大家都一样。


在其乐融融的社交氛围里无所适从,在热闹散场后急切渴望一个人独处;在陌生人面前尴尬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在熟人面前又像个唠唠叨叨的话痨。


表里不一,或许只是一种伪装。




但是这个社会,似乎更推崇外向的性格、优秀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更是被当作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


从小,爸妈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一点,能跟其它孩子打成一片;


书店里最畅销的书,在教你如何扩大交际圈、如何打造人脉;


职场上、生活中,那些八面玲珑的社交达人总会受到更多青睐。


不会社交,则被看作是一种失败的表现,意味着一个人没有人缘,不受欢迎。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博士也说道: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


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因此,社恐星人在旁人看起来,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怪胎,甚至被打上高冷、傲慢、不合群、难以相处的标签,在背后被人指指点点。


社恐星人承受着来自周围人的许多偏见。


很多人开始产生怀疑,自己恐惧社交,是不是真的有病?于是他们努力想表现得合群。


但每一次勉强社交,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到最后,他们只能放弃,把自己封闭起来。


其实,恐惧社交并不是一种特殊现象,更不是怪胎才有的心理,它只是伴随着这个互联网时代而来的「集体病」。


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大都「有病」。




毕竟,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真的太累了。


为了工作,加了上千个微信好友,99% 的人如果没有工作上的联系,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更别说成为朋友。


每天上班,微信群和钉钉群轮番轰炸,钉钉群里的消息还得及时回复,否则就会被追问「为什么已读不回」。


上班已经很累了,下了班,们还要努力保持好情绪,去应付与家人、伴侣、朋友之间的关系,维系感情。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然而互联网却是 24 小时运转的,无眠无休。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了太多注意力。每当夜深人静卸下所有伪装之后,剩下的,只是一副疲惫不堪的躯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太需要个人空间了,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妥善安放那个渴望独处的灵魂。


虚拟世界里的社交已经让人身心俱疲,我们只希望现实生活中,也有尽可能多不被人打扰、不与人接触的时间,就不用再费心费力去扮演角色,去维护另一个外在形象。


说到底,所有的内向、高冷、不合群,不过是一种表象。


社恐的背后,只是一颗疲于社交的心罢了。


我们不是真的社恐,我们是累了。


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与自己相处,做点喜欢做的事情,尽情取悦自己。




《奇葩说》里有一道辩题:


「时保联(时刻保持联系)是一种暴政吗?」


那场辩论里,姜思达的发言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他说:


「我们有没有做一头安静的猪的权利?我们有这个权利吗?如果有这个权利,请你不要剥夺它,让我拥有这个权利。


有时候我忙,我没法回你信息;我不忙,我更没法回你信息,我就想不忙,我就想闲,别问我回你信息多简单,能费多大的事?我就是不想费这一丁点大的事。就是这一段时间里,我不想被任何人打扰,我就是想和自己聊聊天。


我们和别人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坏处就是,没有办法和自己保持联系。


所以,以后再有人问自己:在吗?你就回答他:不在!」



真的说到心坎儿里了。


我们不想和别人时刻保持联系,就是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和空间,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叔本华说:


「生活在社交人群中的人们必然要求相互迁就和忍让,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谁要是不热爱独处,谁就是不热爱自由。」


一个人安静的时候,才能真正卸下所有防备和伪装,和那个最真实自然的自己面对面,问候他/她:


最近过得怎么样?累了吗?需要休息吗?


表面上的喧嚣热闹都是假的,内心深处对安静、对自由的渴望,才是最真实的表达。


至于那些不必要的社交、无关痛痒的关系,去他的吧!




社恐不是一种病。


我们并不是不懂如何社交,只是不喜欢社交,自私地想取悦自己,而不是迎合别人。



法兰西院士贝纳丹·德·圣比埃说:


「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


就连交友广泛的伏尔泰也承认:


「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不必担心社恐会失去和这个世界、和他人的联系。


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活法。


要知道:


不动声色,也是一种表情;


沉默无言,也是一种交流。



今日互动话题:

你是社恐星人吗?

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



作者书叔,看书有道创始人。一个学新闻出身、即将奔三的文科男。喜欢阅读,坚持思考。每晚 21:30,我都会准时在这里,与你分享平凡生活那些触动人心的观点、人物和故事。


主播夏涵,看书有道签约主播。不屈服于平淡生活,用声音发现生活之美的北方巨蟹女。


   猜你喜欢 

/ 观点好文中国式审美真的太可怕了

/ 观点好文创立「杀马特」家族 10 后,他选择公开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在看,就点一下告诉书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