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大体育 | 王耀东:中国首个篮球国际冠军的传奇人生

2016-08-22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女排的励志、国乒的传奇、羽球的感动……承包泪点和笑点,饱含热血与情怀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于北京时间8月22日7时落下帷幕。中国健儿取得了26金18银26铜的成绩。


毫无疑问,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中已举足轻重。然而在一个世纪之前,中国体育代表队参与国际赛事的过程却是步履蹒跚,许多项目更是一“冠”难求。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男子篮球。

那种尴尬的处境,直到192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原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视为亚运会的前身)中,才有所改变——在那一届比赛中,中国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首个国际大赛的男篮冠军。这其中,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生运动员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在中国近百年体育发展史中扮演不可或缺角色的体育教育家王耀东教授。



王耀东(1900-2006)

黑龙江嫩江人

著名体育教育家,西北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全国体育总会西安分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陕西分会名誉主席


王耀东一生献身体育,执着从教,既重技能,更重德行,把体育运动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振兴中华民族的大目标密切联系起来,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把国民对体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生于战乱 死里得生

1900年8月,俄军一路烧杀,直逼中国瑷珲防线。同年9月27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嫩江县二郎屯,一名带兵抗击八国联军,兵败携妻儿逃难的清军管带(营长),在兵荒马乱之际,身怀六甲的妻子临盆,生下一子。 

为减轻负担,他决定忍痛弃婴,但妻子坚决不允:“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说什么也不把这苦命的孩子丢掉!”。 

于是,这个生不逢时的男婴——王耀东,在母爱庇护之下,终于获得了宝贵的生存权利。 

也正是从此,这个得以生存的纤弱生命开启了自己漫长、坎坷的传奇一生:在长达107岁的生命中,饱尝了中华民族百年荣辱,见证了中华民族体育事业、高等教育的百年沧桑。 

多年后,每次追忆,王耀东时常感叹不已:“一念之间,是母亲的爱,让我活在了人世。



体育救国 力破劲敌

少年时的王耀东,喜欢在户外摸、爬、滚、打,尤其喜欢跑步。他曾就读于黑龙江第一中学,1918年转而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班。 

他性格“争气好强”,吃苦耐劳,体魄健壮,体育成绩突出。生于战乱的他,对于侵略者将国人称为 “东亚病夫”的讥讽有着切肤之痛。 

因此在1919年7月他顺利考入北师大后,不为英语、文学、历史等热门专业所动,抱着“体育救国”的信念,毅然选择了当时受人歧视的体育专业。 

1919年4月,王耀东在北京市春季运动会的5英里和1英里长跑比赛,均获得了第一名。随后,参加第七届华北运动会,他依旧成绩辉煌。正是由于这些优异的成绩,当时年仅19岁的他便已跨入了“国手”级优秀运动员的行列,逐渐为业内人士和观众所熟悉。 

1921年5月,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王耀东,入选了中国篮球代表队。 

1921年北京高师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篮球代表队员合影

(右起第2人为王耀东 ) 

那时的中国男篮代表队,虽然集中了中国篮球界出类拔萃的人才,但也面临着种种巨大的困难:除了正式大赛前训练时间很短之外,最困扰运动员的就是物质条件的极端匮乏。 

据当事者回忆,“全队只有两个篮球,运动员每一个人只发一件背心,一条短裤,一双布鞋,在每一天飢一顿饱一顿的情况下,徒步往返驻地和场地之间。” 

当时,中国队主要对手却是称霸亚洲篮坛多年、蝉联四届远东运动会冠军并配备美国外教的菲律宾队,以及物质条件极为丰富的东方劲旅日本队。在赛前,无论是媒体或者舆论,都不看好中国队,队员们面对了物质精神的双重压力。 

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中国男篮在比赛中却是敢打敢拼,一路过关斩将,连克包括菲律宾队和日本队在内的劲敌,最终有些“不可思议”地获得了冠军。 

其中与菲律宾队、日本队的两场激战,中国队都上演了精彩的绝地反击——在这两场比赛临近终场前的关键时刻,正是王耀东顶住压力,投进了决定比赛的进球,反败为胜,取得了中国男篮国际赛事中的首冠。《中国篮球运动史》叙及第五届远东运动会时这样评价:“主力队员王耀东为中国队获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 

后来,王耀东在回忆录中写道:“此情此景,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场球赛的胜利,更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苦难深重的我国人民大众渴望光明、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



桃李天下 功勋卓著

1922年大学毕业后,王耀东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锦州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等处任教,并最终来到了他“一生不愿离开的地方”——西北大学。无论他在哪里,他都在发光发热,功勋卓著:


在北师大,他训练的篮球队雄冠全国;在北大,他指导的男女网球队总是独占鳌头;26岁那年,他被推选为华北运动会总干事,为当时北方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抗战期间,西北大学设在陕南城固,条件非常简陋,担任学校体育卫生组长的王耀东仍想方设法尽最大可能开展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由他组建、辅导并延续至今的西北大学男、女篮球队,多年来多次在西安乃至全国高校的比赛中取得了辉煌成绩……

已过耄耋之年的王耀东教授给学生讲解西北大学历史

1949年10月1日,王耀东应邀参加开国大典,受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任命状,担任西安市(直辖市)体委副主任;

1950年,当选中华全国体总委员和西北分会副主席;

1952年,参加体总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1952年,合作编写了至今仍影响中国体育界的《体育锻炼与指导》一书;

1979年,王耀东当选中华全国体育副主席;

1983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临闭幕前,受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点将”,提出体育发展的意见,获强烈反响,万里副总理对他说:“你的发言很好,要见报”……

1999年9月,王耀东迎来百岁寿辰,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亲临祝贺,同时西北大学设立了王耀东体育奖学基金。时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的董丁诚,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场不限时的篮球大赛,随着场上变幻莫测的阵势,他总是寻找着恰当的位置,尽情发挥自己的能量。



淡泊明志 脚踏实地

王耀东的传奇经历,使得媒体记者自然而然成为了他家里的常客。

成为名人的他,丝毫未改以往的谦和低调。每当面对镜头,却总是说:“像我这样的人,既没有著作,又没有先进事迹……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惶恐不安……我一向主张老实本分做人,极其反对自大张扬、欺世盗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这是王耀东长久以来一直秉持的人生态度。 

1984年,王耀东应邀到洛杉矶观摩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旧中国曾参加过三次奥运会,皆空手而归,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恢复奥运会合法席位后首次参赛。 

包括王耀东在内的前体坛国手们,久别多年之后终于相聚在洛城。王耀东追昔抚今,回望中国体坛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感慨良多。

 新华社记者以《睽违半世纪,老将洛城会》为标题,对他们的这次聚会进行了长篇报道。美国报纸对王耀东进行了专访,并发表了专访文章《中国的体育活动在飞扬——八十四岁王耀东献身体坛为荣》,以显著位置刊登了他的照片,称赞他“发音洪亮,健步如飞,看起来六十余岁而已。” 

1990年9月,90高龄的王耀东应邀参观第十一届亚运会,被邀请登上主席台,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了开幕式。在亚运会期间,政府及体育界专门为他举行了90寿辰庆祝宴会。 

耄耋之年,王耀东亲自执笔撰写了35万多字的回忆录和5万多字的体育史料,记载了体坛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为编写中国体育史和陕西体育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王耀东仍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中国体坛。在看到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后,他思绪万千,表示“我要争取健康地活到奥运会那一天,亲自到北京去,亲眼看到奥运火炬在北京点燃时那宏伟的壮举!” 

然而不幸的是,2006年,王耀东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沧桑巨变的老人,在平和与幸福中离开了他所喜爱的世界,离开了他所牵挂的体育事业,未能亲眼看到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也成为了这位107岁老人最大的遗憾。 

在病危期间,一直认为自己能够等到2008奥运,“临终前,爷爷一直念叨的是想去北京看奥运会。”据老人后辈介绍,他去世前曾一度出现了幻觉,感觉已经身处2008年,“挂完吊针就让我带他去北京……”



恪尽职守 一生奉献

王耀东教授一生坚持奋斗在中国体育事业的一线。作为运动员,他为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为教育家,他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德其行亦足以作为光荣模范,启迪后世。 

在西北大学王建军教授的著作《王耀东传》中,对他有这样的评价: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之奉献,永不停歇; 

积极进取,吸收新知,探求真理,永无止境;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实事求是; 

恪尽职守,执着从教,有问必答,有事必办。



◆  ◆  ◆  ◆  ◆  


历经世纪风云,见证沧桑巨变,王耀东教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更是中国近百年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参与者、建设者。


信息来源/百年西大、《王耀东传》

配图来源 / 体育教研部

编辑/马骞 马雪翎     责编/李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