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报喜 | 西北大学研究成果再登Nature封面!发现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2017-01-31 西北大学宣传部 西北大学

如果将澄江动物群中的后口动物大爆发比作一挂鞭炮燃起的话,此次‘冠状皱囊动物’的发现,相当于找到了这挂鞭炮的引线。   ——中科院院士  舒德干


■ ■ ■


伦敦时间1月30日16时(北京时间1月31日0时)在线提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和剑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陕西寒武纪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动物》



 

   

发现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西北大学韩健研究员等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成体仅1毫米的微型动物,被认为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这一发现,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十分接近显生宙起点),其体积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


冠状皱囊动物腹面(成体仅1毫米)



  

   

如何认识“冠状皱囊动物


科学界已有共识,地球上所有动物共同构成了在亲缘上彼此关联的动物界或动物谱系树。动物界中数以亿计的古今成员依其谱系演化关系可以归并为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个亚界。其中,后口动物亚界的起源演化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恰在于我们人类是这个独特的单谱系大家族的一员。



多年来,韩健研究小组运用酸蚀法、显微电镜、显微CT等技术对距今5.35亿年的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毫米级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

冠状皱囊动物的特征




呈椭球形,成体大小约1毫米左右

腹面具有可伸缩的环状口部

表面有4对体锥

无尾部和肛门

出现了被认为是鳃裂构造雏型的成对排水鳃孔

 


所有特征显示,这种毫米级微型动物很可能就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因而代表着显生宙(5.4亿年前)最早期的毫米级人类远祖的至亲。


冠状皱囊动物侧面(成体仅1毫米)



正如本期《自然》杂志封面推介说明,后口动物亚界中的皱囊动物与人类远祖密切相关: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经典人文命题,所有宗教流派皆不能给出真实可信的答案;唯有科学,尤其是进化生物学正在以详实的可靠证据不断接近真理,逼近历史真实。

“数百万年来,人类近祖从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在基因组和形态学仅仅经历了一些小修小补的改良,而人类远祖在进化上的里程碑式创新则主要发生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5.2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的‘天下第一鱼——昆明鱼目’代表着刚刚创造出头脑和原始脊椎的‘宏型’人类祖先;而5.35亿年前的皱囊动物应该与创造雏形鳃裂的微型人类远祖亲密相关。”论文的通讯作者舒德干院士介绍。


昆明鱼、海口鱼化石

(该化石现存于西北大学博物馆 - 地球馆)


 

   

一个团队13篇Nature/Science的传奇


该论文是由舒德干领军的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自1996年以来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科技期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第13篇研究论文。在此前发表的文章中,有1篇以封面论文发表,3篇以《自然》Article长文形式发表。其中2项成果获得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项成果获得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团队先后于2003年、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

  



借助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信息构建动物谱系树并探寻其起源,是理清人类远古祖先演化脉络的前提。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舒德干院士领军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来对云南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出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尾索动物、棘皮动物、古虫动物等后口动物亚界几乎所有门类的原始代表,进而首次构建了完整的早期动物树框架图,并提出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依次形成三个动物亚界的新假说,为人类探索早期远祖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基础证据。


此次在陕南宽川铺生物群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开启了毫米级微型后口动物始祖研究的新篇章。

目前该论文为《自然》杂志在线提前面世,该期杂志纸质印刷本将于2月9日正式出版。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送祝福  致谢意 | NWU的新春慰问系列

手机图形锁越复杂越容易泄漏?西北大学研究成果登上《泰晤士报》!

西北大学2017艺术类招生网上报名开始啦!

零突破 | 西北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今年起招生



素材来源/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文/ 李琛

编辑/袁家琛  林珊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