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西北大学新增5名“长江学者”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陈峰、地质学系张志飞入选特聘教授,地质学系赵国春(香港大学)入选讲座教授,中东研究所韩志斌、地质学系龙晓平入选青年学者。
西北大学入选人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2位、省属高校第1位。
截至目前,西北大学共有1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陈峰,1960年出生,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特别是在宋史、中国古代军事史及古代漕运与交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而独创性的成果。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2005—2014年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两届副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年刊)主编等。获陕西省“三五人才”称号。
张志飞,男,1975年生,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及其与其它冠轮类动物的谱系演化研究,并参与早期生命团队部分后口动物和蜕皮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特邀报告多次。
个人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古生物学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赵国春,1961年生,1985年和1988年分别在原长春地质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0年在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至今在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任教,现为香港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在中国华北发现两条19.5-18.5亿年前的喜马拉雅型大陆碰撞带;首次提出全球规模的20-18亿年大陆碰撞事件导致Columbia(Nuna)超大陆的形成等。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 94 篇(其中 41 篇为近五年发表)曾获中国国家自然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等多项奖励,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Pangea的东亚重建”。2014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2016年获第29届Khwarizmi国际奖(一等奖);目前担任国际刊物《Precambrian Research》主编,《Gondwana Research》和《Geoscience Frontiers》副主编。
韩志斌,男,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在站。现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东史,集中于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伊拉克、利比亚)和中东部落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国家中青年专家”、首批“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9月——2014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东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5年9-12月到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做访问学者。2016年5月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讲学。
龙晓平,男,1979年生,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和西北大学“秦岭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国家“优青”获得者,曾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并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不同类型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研究,系统揭示了塔里木克拉通东缘和北缘克拉通型大陆地壳的太古代形成、后期生长与新元古代改造的三阶段过程,提出了持续俯冲是中亚造山带南部增生型大陆地壳水平侧向生长的重要机制,揭示了新生代中下地壳部分熔融是形成青藏高原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的地震波“低速带”的主要原因。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是为了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而实施的一项高端人才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2016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历了学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答辩、人选公示、评审委员会审定、聘任合同签订等程序,最终确定440人入选名单,其中特聘教授159名,讲座教授52名,青年学者229名。
据悉,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推荐工作将于5月底开始。
信息来源/高层次人才项目办公室
封面图片/ 马骞
编辑/崔佳楠 责编/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