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卖新闻》来访 | 全球迄今唯一遣唐使石质墓志,在西大珍藏!

2017-09-13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公元717年,日本遣唐使自远方而来

在举世繁华的长安城里,留下了中日文明交往的佳话

一千三百年后,日本记者来到西北大学

见证并传播,那段真实可感的历史……


9月11日

世界日报发行量第一的《读卖新闻》

走进西北大学博物馆

将镜头对准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唯一一件石质实物资料

——井真成墓志


对于此行目的,《读卖新闻》记者铃木隆弘说:“2017年,距离第一批遣唐使来到长安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我们来到中国,来到西北大学,就是想借此机会了解有关中日交流的文物、文化。探访井真成墓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站。”

一场时隔一千三百年的文化追溯之旅,在铃木隆弘与西北大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贾麦明的对话之间展开。

据《新唐书》记载,公元717年,日本第八次遣唐使来到长安。在前人的基础上,他们将唐朝的各种政治、文化、习俗、宗教等内容系统地传播至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井真成正是其中之一,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从事文物研究鉴定三十五年之久的贾麦明,向我们娓娓道来。


井真成墓志的发现


早在2004年春,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盒唐代日本遣唐使井真成「せい しんせい」墓志。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2005年8月,井真成墓志先后在日本爱知县世博会、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博物馆等地展出,参观者络绎不绝,日本天皇也亲临参观。

一方墓志,竟引起中日两国聚焦。它究竟有怎样的独特之处?

井真成墓志青石志盖

井真成墓志由志盖和墓志组成,志盖呈覆斗形,青石质,边长37厘米,上刻纂文“赠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名”十二字;墓志为白石质,呈正方形,边长39.5厘米,厚10厘米,碑文共171字,因部分有缺损,现存163字。

井真成墓志拓本

日本专家称,井真成墓志是首次发现的遣唐使时代的史料。墓志上的“国号日本”字样显示,“日本”国号至迟在公元734年以前就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井真成墓志作为文物史料中最早有“日本”国名的出处之一,是研究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遣唐使的重要实物资料。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称其为“神驰日中文化交流史的一级史料”。


遣唐使井真成的长安故事


那么,井真成究竟是什么人呢?

贾麦明的解读带领我们从复杂的历史信息中了解到遣唐使井真成的传奇一生。

据碑文所载,井真成不但“才称天纵”才华横溢,而且“岂图强学不倦”学习孜孜不倦,非常努力。因而“衔命远邦”受日本政府之令,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城。由于才能出众,生前“蹈礼乐,袭衣冠”,与唐朝官员一同,身着官服面见皇帝;公元734年逝世后,“皇上哀伤,追崇有典”就连玄宗也不免叹惋,诏赠其为尚衣奉御。

“‘尚衣奉御’是尚衣衙门(称尚衣局)的长官。”贾麦明介绍到,据《大唐六典》记载,唐代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辇、尚乘、尚舍合称“六尚”,均是为皇帝服务的官吏。“尚衣”,顾名思义,即是专门管理皇帝服饰的五品官员。尽管官阶只有五品,由于能与皇帝近距离交往,“尚衣”地位相当重要。

贾麦明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乐汉君臣,衣冠唐制度。井真成在留学期间,也许正是因为学习唐代丰富的服饰文化和严谨的礼乐制度,逝后才被诏赠为尚衣奉御。”与他同时代的日本遣唐使们,则将所学唐王朝衣冠礼乐文化传习至自己的国家,为日本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华夏仪礼之美。

采访的过程中,一张方桌横在铃木隆弘与贾麦明之间,上面堆满厚厚一沓的书籍和文献。桌面稍矮,两位先生均是躬身伏案。为了方便与贾麦明交流,铃木隆弘甚至多次伏身屈膝采访。

谈话间,一个个厚重的历史文化话题被衍生、展开,而铃木隆弘与贾麦明本身,更是中日友好的践行者。


从盛世长安,到西大博物馆


一千多年前的一方墓志流传至今,和西北大学结缘,时间赋予了它深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中日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近年来,许许多多的日本游客都会来到这里参观井真成墓志。”贾麦明带领记者走进西北大学博物馆历史馆,介绍道,“这里甚至已经成为他们除兵马俑外的第二必去参观点。”

玻璃橱窗里,这块尘封的石块承载了千年历史,仿佛向我们静静诉说着那些逝去已久的长安故事。历经风霜,白石质墓志上的字迹已有些辨认不清。为了能让《读卖新闻》记者一行更好地看清真实的墓志碑文,博物馆工作人员关闭了展示灯光,在沉静的黑暗之中,一道清透的手电光照亮,斑驳已久的字迹顿觉鲜活起来了。当千年之后的人们,重读当年盛世,历史种种,便仿佛悉数出现在眼前。

谈及古代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人们往往会首先想起玄昉、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著名人物,但除了他们,还有更多同样为中日友好不懈努力,却没有在历史的卷轴中留下姓名的人。为了学习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们不畏路途艰险,跨过惊涛骇浪,前赴后继地来到中国,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葬身于滔滔大海,或因种种最终客死他乡。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一方墓志,不仅是古代中日文明交流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更是贯穿古今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

一千三百年,在漫长的文化追溯中

西北大学

因为井真成墓志见证并参与了中日文化的沟通交流

从盛世长安,到西大博物馆

无形间完成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交接

古时与今日,共同架起了中日友好交往的桥梁



近期校内讲座预告


1.  “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零四讲

讲座题目:历史分析法的运用

主讲嘉宾:陈其泰 教授

 :2017年9月14日(周四)19:00

 :太白校区历史学院一层博望报告厅


2.名家讲坛——再出发:中国近代史学的开端与发展

讲座题目:再出发:中国近代史学的开端与发展

主讲嘉宾:张越 教授

  :2017年9月15日(周五)16:00

  :太白校区历史学院一层博望报告厅


3.名家讲坛——编剧的时间密码

讲座题目:编剧的时间密码

主讲嘉宾:西岭雪

:2017年9月19日(周二)14:00

:长安校区审美文化报告厅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NWU研究生招生宣传周:“西”望你来,大有可为!

春风十里,不如西大有你

省委副书记毛万春来校 | 对西北大学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附师德先进、优秀教师等名单)

9月11日央视《百家讲坛》| 听郭立宏校长讲述大学的“大维度”与“小落脚”



文&编/ 杜昭月 图/ 马骞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 李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