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承办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
10月27日上午,由西安市委市政府等主办、西北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第四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在西安开幕。大会以“药物基因组 助力未来健康”为主题,旨在展示以药物基因组学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在精准医疗和未来健康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实践。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西安市委秘书长卢凯,我校校长郭立宏、副校长陈超等出席大会开幕式。来自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药物基因组学的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进行研讨与交流。开幕式由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主持。
大会开幕前,王永康、上官吉庆等会见了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和外宾,我校校长郭立宏参加会见。
上官吉庆代表西安市政府向周宏灏院士、贺林院士、张生勇院士、魏于全院士、张玉奎院士、李亦学教授和我校陈超教授颁发了“西安市政府科技顾问”聘书。
开幕式上,在全体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王永康、郭立宏、陈超及医学检验中心李莉共同按亮水晶球,为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揭牌。
会上,中国个体化医学的首倡者、中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创始人周宏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中国遗传咨询开拓者贺林院士,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张生勇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院士,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小儿学系终身教授陈垣崇院士,梅奥诊所医学院临床药理学部主任Richard M. Weinshilboum,我校副校长、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李亦学等多名学者、专家进行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精准医学、个性化医疗、遗传咨询、生物医学大数据等专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中,将有30多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机构、领军企业的代表做学术报告。大会为药物基因组学的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强化健康产业发展以及精准医学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交流平台。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生物医药领域1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转化
范代娣教授团队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的进一步转化。该技术成果转化后年产值达数亿元,相关专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专利金奖以及创新争优奖。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类人胶原蛋白的量产;开发的产品在中国、美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个省市1000多家医院广泛应用,已受益患者1000万余例,系列产品终端销售额2016年已超过20亿元,累计近百亿,成为我省乃至国内产学研合作的典范。(荣获2016年专利奖金奖,这是陕西省在2014年度与2015年度2届专利金奖空缺后再次获得国家专利金奖。)范代娣教授获得2017年国家争先创优奖。
2“抗心肌缺血 1 类化学新药丹参素异丙酯”1类新药研发
郑晓晖教授团队研制的“抗心肌缺血 1 类化学新药丹参素异丙酯”利用作为复方丹参方体内核心效应物质的丹参素异丙酯的功能,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1类化学新药候选化合物,获得了国家新药临床批件一项、保健品批号一项。该新药技术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处于可转化状态。
3“抗生素及耐药性”研究
杨科武教授及其团队在“抗生素及耐药性”研究领域获批中瑞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承担超级细菌耐药靶蛋白的提取、酶抑制剂分子的合成及其生物效能评价,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
李铮教授及其团队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科技成果在与中科创星投资方几轮深度沟通后准备实施进一步的可靠性验证,双方拟初创公司进行合作推广,具体细节正在沟通中。
医用器材领域
新型“GoldMag金磁微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
崔亚丽教授研究团队创制性的提出并制备出新型的“GoldMag金磁微粒”材料,用于生物医学诊疗关键技术开发,目前崔亚丽教授依托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计划与西北大学共同合作引进1个千人、12个百人,在西咸新区沣西产业园联合建立医学检验中心和工程中心,致力于用尖端的纳米医学方法攻克快速诊断和肿瘤靶向给药的难题。
2组织工程用可吸收羟基磷灰石-碳酸钙双相陶瓷人工骨
陈富林教授带领的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他们研制的组织工程用可吸收羟基磷灰石-碳酸钙双相陶瓷人工骨支架材料是根据仿生学原理,以多中心成骨为出发点来设计并研制。材料中央为碳酸钙,表面为羟基磷灰石薄衣,表面的羟基磷灰石薄衣赋予整个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植入骨缺损早期,引导骨组织长入材料内部。中央的碳酸钙成分赋予整个材料良好的可降解性,在骨组织长入后开始降解,最终被骨组织所替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济南医疗器械监督检测中心对这种新型双相陶瓷支架材料进行全面的临床前研究表明,材料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可以进行临床验证。
3人工肺涂覆材料研发
人工肺是呼吸衰竭患者维持生命及开胸手术血液体外循环的装置。宫永宽教授和团队成果仿照细胞膜的结构及成分对商品人工肺进行涂覆改性,显著提升了血液相容性及使用寿命,降低了对血液成分的损害及副作用。与未改性人工肺相比,凝血蛋白吸附减少80%,血小板粘附减少95%,凝血及补体激活减少90%及80%。该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发表国际权威期刊论文2篇,获发明专利3项。该产品开发及应用对提高健康水平及降低死亡率有关键作用。
1
木本油料高值综合利用
申烨华教授及其团队围绕木本油料长柄扁桃、山杏、文冠果、沙棘等植物的综合高值利用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开发出食用油、蛋白粉、活性炭、苦杏仁苷、生物柴油、化妆品等十余种产品。完成了食用油、蛋白粉、活性炭、苦杏仁苷四种产品的同时生产。其中长柄扁桃油通过国家卫计委新资源食品认证,为食用油市场提供了一种新型食用油产品。获国家授权专利技术十一项,通过省级鉴定三项,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
2农产品开发领域-功能食品开发及产业化
邢连喜教授及其团队以陕西主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为原料,利用药理学、功能性食品原理及加工新技术,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开发系列功能食品新产品,完成工艺研究、中试生产、质量标准、毒理、功能试验,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实现产业化。
3蜂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
曹炜教授及其团队创办的“西北大学蜂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西部唯一从事蜂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机构,该中心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出版著作2部,荣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心”围绕我国健康产业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发了6个“国食健字”保健食品,产品年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上。
植物健康品产品开发
白乃生教授多年来在国内外一直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工作。在药用植物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也包括多种草药和植物的工艺过程和分析方法的产品开发研究。有7 项成果获得美国和国际专利20项,有8 项成果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信息来源/ 国微中心 科技处
摄影/ 华人 编辑/ 董琦
责编/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