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人为什么连续14年都在这里种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西北大学2300余名志愿者
14年间在139公里的废弃公路上
种植了106000棵树苗
他们为守护秦岭绿色
为修复金丝猴的家园接力
秦岭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里面生活着川金丝猴 、大熊猫等珍稀物种。但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采伐活动,野生珍稀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被分割成隔离斑块。研究发现,秦岭北坡金丝猴群多年间未发现群间来往,呈隔离状态。
要保护野生动物,就要先保护环境,还秦岭一片绿色。李保国教授提出,恢复秦岭林区的植被覆盖,把孤立的生境斑块一一相连,恢复植被覆盖,使被分隔的野生珍稀动物种群得以交流,金丝猴的家园危机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对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秦岭生态环保项目志愿队,启动了“守护秦岭绿色,助力地区扶贫”项目,针对秦岭生物多样性破坏、扶贫攻坚等亟需解决的问题,精准施策、主动作为。
如何走好守护秦岭绿色这条道路?
答案是执着于环保的行动,唯有行动能改变现状。
团队采取“技术志愿”“生态志愿”“育人志愿”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加强志愿服务常态化教育,将一代又一代“守护秦岭”的使命接力传承下去。
项目开展以来,在COSMO石油环保基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英国大使馆希望工程、三菱电机中国青年环保推进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当地林业、环保部门的支持下,团队选择在周至国家级保护区、玉皇庙、东木河等实验区开展人工种植,青年志愿者每年在春秋两季进行定期植树,再利用寒暑假统计植被恢复情况、观察动物利用率,同时还针对环保、扶贫等状况展开调研。平时招募当地村民进行树苗日常养护,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和项目的持续性。
2017年起,团队在蚂蚁森林上开通线上购树平台,社会民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树苗的认购、捐赠,联合当地农户进行种植、后续培育,同时在树上悬挂刻有认购者姓名的标志牌,定期记录树苗生长状况反馈给认购者,提升爱心民众的参与感,促进全民提高环保意识。
团队每年组织250名左右志愿者选择一所大学、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开展环保公益讲座,并且在陕西部分高校开展环保创意大赛,深入推广环保教育,提升青年的关注、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6年,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品质良好但销路不畅的特色农副产品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青年志愿者帮助当地农户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打造原生态品牌。团队不仅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销售平台售卖秦岭特色农副产品,而且积极打开线下销售渠道,联系大型超市、特产专营公司进行推广营销,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截止2018年,共计2300余名志愿者和100余名当地村民加入到树木种植养护中,在139公里的废弃公路上种植106000棵树苗,占试验区废弃道路的80%。可喜的是,志愿者在人工植树实验区发现了动物粪便和毛发,这说明人工绿色通道联通了部分被分割的栖息地,部分破碎化的生境正在改观。
十余年间,青年志愿者在专家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分赴河南、延安等地学校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累计4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推广环保理念。2016年,团队成员在第十八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论坛上进行推广介绍,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
14年间,他们未曾停止脚步
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支在秦岭山脉进行植被恢复项目的团队,他们的行动不仅对于恢复秦岭破碎化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与时俱进,推行电子商务、环保教育进农村、进公众,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4年来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改观,当地的贫困、教育状况也在慢慢改善,守护秦岭绿色,助力地区扶贫,他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贡献新的青春力量。
团队的努力成果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陕西省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等十余个奖项,得到了新华社、陕西日报、文汇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科学时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生命科学学院志愿服务项目
“秦岭山脉森林生态恢复环保项目——为金丝猴植树”先后荣获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守护家园是长期的事业
14年的努力让秦岭的绿色更富生机
也为金丝猴破除了生存困境
但西大人从未停止
他们坚守初心
在守护秦岭绿色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2019“诺奖论坛”启程~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教授西北大学开讲!
图文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素材整理/ 孙圣杰
编辑/ 王誉谕 责编/ 魏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