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西北大学喜获16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均创历史新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昨日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受理期评审结果。截至目前,西北大学共申报各类项目601项,获批161项(另有1项杰青项目正在公示中),项目资助率高于全国资助率9.5个百分点。立项总数位居全国第54位(较去年提升34个位次),重大仪器专项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第7位,重点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第38位。获批直接经费 9582.38万元(未计杰青项目),总经费约 11211.38万元(未计杰青项目)总经费排名全国第48位(较去年提升55个位次)。
“十三五”以来西北大学国科金立项情况
“十三五”以来西北大学国科金申请情况
“十三五”以来西北大学国科金资助率高于全国情况
乔学光教授、白晋涛教授分别获批重大仪器研制项目
郭真华、董云鹏、刘文汇、傅东静教授分别获批重点项目
此次申报中,校内各承担单位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从立项数看,地质学系、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别以36项、28项和20项位列前三;从申报数看,生命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别以124项、95项、80项位列前三;从资助率来看,理工科院系中获资助率前三院系分别为地质学系37.89%,食品学院33.3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30.51%;从标志性项目获批情况看,地质学系取得3项,物理学院(含光子所、物理所)获批2项,数学学院获批1项。
大力实施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一院一策”和“放管服”改革,实现院系管理中心下移,实施院系综合改革方案,不断释放院系办学活力;不断加大试点处室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机关及服务单位效能建设,提升行政部门服务院系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精准服务机制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
探索实施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构建部门分工负责的学科建设协同发力机制,加强对标分析,梳理各学科的年度建设任务清单,为院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显特色提供精准指导。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通过实施“顶尖人才奖励计划”“仲英青年学者计划”“青年学术英才支持计划”“国家高端外专计划”“西北大学外国专家项目”“人才队伍海外研修计划”等多项人才支持计划,有序推进师资博士后、多级人事代理制度,优化完善人才考评机制,设立无行政级别的实体研究机构,汇聚了一批海内外学术大家和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科技成果涵养和孵化体系
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工作1.0版本的科技创新引领工程、2.0版本的紫藤计划、3.0版本的博士后支持计划和4.0版本的登峰计划,并制定明晰的配套办法,营造出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有力地提升了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抬升了学校科技“高原”,力争形成科技“高峰林立”。
探索形成国科金“五个三”工作模式
一是形成学校、学院、团队三级联动的动力传导模式,二是夯实标志性项目、面青项目、其他项目三方面的主体责任,三是形成学校规划、学院策划、团队申报的工作组织方式,四是形成数据分析、政策研究、前期培育三方面的工作抓手,五是实现申报动员、校内预审、评审跟踪三步走的工作全覆盖。
谋划搭建学术交流格局
谋划和搭建“诺奖论坛”“杨钟健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创新论坛”的理工科学术交流格局,拓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拓了师生学术视野,推动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
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多自主权
修订实施有关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科研管理办法,体现破除“四唯”倾向的政策精神,先后修订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会议费和培训费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政策体系。在这个收获的夏天
社会科学科研方面也是捷报频传哦!
西北大学28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7月,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公布,西北大学获准立项28项,立项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24位。(详情点击下图跳转链接)
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总书记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西北大学将围绕三个“面向”,认真贯彻落实“精基础、强应用、育交叉、促转化”的科技工作方针,坚守学校基础研究优势阵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为“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发出“西大声音”!给出“西大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形成“西大影响力”!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信息来源/ 科技处 人力资源部 社科处等编辑/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