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0余次亮相主流媒体 | 在西大,有这样一位央视特约评论员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2021-12-27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瞭望》栏目……下面我们就中东局势的最新变化,现场连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晋博士。”

……

一个月以来,王晋频频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刚换下西装又接到采访电话,这是我的工作常态了。”他说。





发出中国声音,彰显西大智慧


过去几年,王晋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直接参与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达到400多次,其中既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频道CGTN、CRI等外文类中央媒体,也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频道、东方卫视、深圳卫视和凤凰卫视等国内主流媒体。

(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频道

直播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开幕式的讲话)

王晋作为专栏作家和特约撰稿人,在《光明日报》《环球时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新京报》,以及“澎湃新闻”“中国网”等媒体发表时政评论文章数百篇,接受《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采访数百次。他还为《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观点”栏目(CGTN Opinion)撰写时政评论文章。

王晋的研究专注于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中东地区恐怖主义、巴以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尤其是敏感问题的发展与未来趋势。本科世界史专业的他,研究生和博士生期间又跨到国际关系方向,这样的学术背景使得王晋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这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从现实出发,追溯历史,再从历史高度审视现实”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坚信,失去现实价值,学术研究就难以为继;失去历史根基,学术问题的分析就无法深入。

(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频道《对话》节目)

王晋将西北大学中东学科的研究传统内化于心,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出中国声音,彰显西大智慧。

除了时政评论文章,王晋还陆续发表了4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30岁刚出头的他,就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参加东方卫视节目录制)

今年2月,王晋的学术文章《以色列和大国关系:来自北京的视角》(Israel and Great Powers, View From Beijing)在国际中东研究的《中东季刊》(Middle East Quarterly)发表,成为了第一个在《中东季刊》发文的亚洲学者。

(参加深圳卫视节目录制)

王晋以副主编的身份,连续三年参与编撰了《叙利亚发展报告·蓝皮书》。其中2018年的蓝皮书获得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晋还注重将学术知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报送的多篇关于中东形势的内参报告,被中省相关单位采纳。




抓住机遇,用实力迎接挑战

相较于众多将欧美列为第一目的地的留学生,硕士毕业时,王晋选择去以色列闯一闯。在他看来,中国的发展壮大,必然会与世界各地交往日益密切,对于中东的了解也会更加迫切。王晋认为中东研究终有一天会成为“热门”领域。
他跟随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科学学院教授、以色列国际关系协会主席本杰明·米勒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人文社科学者就应当不拘泥于某个领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科所长,融会贯通。”王晋说道。读博期间,他便已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

(与博士导师本杰明·米勒教授合影)
2017年夏天,王晋接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频道的电话,邀请他第二天到北京参加中午的直播节目。时间紧,动车和火车票都售罄,他临时买了一张站票,在绿皮火车车厢连接处站了10个小时。换上连夜买来的衬衣和领带,王晋参与了第二天全英文的录制,他用英语流利地剖析了中东热点问题,凭着自己的专业和实力赢得肯定,也正是因为这个良好的开端,才有了后续一系列的合作。

(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频道《环球瞭望》节目)

国际关系问题采访和约稿,时间往往都非常紧迫,王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回应问题。媒体报道,有着区别于学术研究的独特逻辑和机制,要在严守纪律和尊重观众的前提下,深入解读时政敏感和热点议题。这不仅仅要求王晋对议题本身有足够深入的判断和认知,考验的更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游刃有余的背后是日常的积累”王晋深有感悟。除了工作,他每天都会浏览搜集国际新闻。王晋坚持“媒体采访是形象展示,但根基和努力要做在平时,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是时政分析的基础和源泉”,录节目间隙,他还是会抓紧时间看书写作。

(在比利时欧洲中国研究中心会议上发言)
国际学术会议也少不了王晋的身影,2018年他曾受邀参加英国剑桥大学海湾研究中心的年会,并就中国中东政策作大会发言。2019年,他代表西北大学受邀参加比利时“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组织的学术会议,作了题为“中国在中东关切和挑战”的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晋多次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组织的学术会议。

(参加剑桥大学海湾研究中心年会)




“我来自中国西北大学”


王晋坦言,科研之路能够走得顺畅,得益于学校“一人一策”的人才政策和“一院一策”改革。

起初新入职的他,对未来的规划并不清晰。黄民兴、王新刚、韩志斌教授力荐所里的青年教师参加中东研究会议,赵万峰多次推荐王晋接受媒体采访,研究所良好的学术氛围,使王晋很快就找准了方向。

(参加凤凰卫视节目录制)

2019年,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在“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年会”上指出“区域与国别研究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格局,以及推进全方位改革开放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在“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年会”上讲话)

本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的理念,西北大学将区域与国别研究作为重要新兴学科,研究内容涵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大多数国家,充分发挥了学校中东研究、叙利亚研究、丝绸之路研究等深厚学科积淀和研究优势,推动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形成了特色的研究体系。

近些年,学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批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文明交往视野下的中亚文明史研究”“中东部落社会通史”,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课题“古叙利亚文明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重点项目《叙利亚古代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阿拉伯国家政治继承问题研究”,以及1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国家级课题。相关科研人员编著的《中东历史与现状二十讲》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其中,《现代叙利亚国家与政治》,系统梳理了叙利亚的历史与现状,是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成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晋对国别和区域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坚持,这是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方向。

(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频道组织的评论员培训交流会)

从学术小白到业内的青年佼佼者,王晋用努力踏实踏稳每一步。在他看来,参与媒体活动,服务公众,既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职责,也是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次次采访连线,他都靠实力让观众赞赏有加。“我来自中国西北大学”每每重复这句自我介绍,王晋就像一个行走的广告牌,滔滔不绝地讲出学校的历史及中东研究的学科底蕴。

“能和西北大学四个字一同出现在媒体上,是我此生的骄傲。”王晋坚定地说道。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光盘有我 | 西大版“复古饭票”限量放送ing…

西北大学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放假及调课安排

祝贺!西北大学2人获2020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权威发布 | 西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考说明&考试招生专业目录(附线上招生宣讲会相关安排)

开学典礼全景直击 | 7380名西大新生同上“开学第一课”!

“一步”现场报到&智慧迎新|你好,2020西大新生!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文&编/ 魏梦鸽 责编/ 李琛


为优秀的西大学者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