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凹:树有包容鸟自知︱贾平凹研究中心在西北大学成立
他少时寡言木讷,中年后却越发风趣幽默;他的散文充满灵性,他的作品曾引发巨大震动和争议,他被称为“鬼才”作家。
11月29日,"贾平凹研究中心"在他的母校西北大学揭牌。中心将围绕着贾平凹的散文、小说、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展开全面研究
+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与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共同为“贾平凹研究中心”揭牌
贾平凹发表感言
得知母校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我诚惶诚恐
我是西北大学学生,母校对我来说,就如海外华侨对于中国的那种眷恋和钟情,西北大学准备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我知道后诚惶诚恐。一方面,我感激学校对我的关注和爱护,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好不好?因为母校和我的家乡一样,无论我在外干了多大的事,回到家乡永远是贾家的老大回来了,见人就招呼敬烟,一根烟塞进人的嘴里了,还会在耳朵上再给人夹上一根。坐在一起喝茶吃饭,人家让我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还得脸上笑笑的,否则人家就骂了。我的一个朋友曾在我家乡的街道上问,你们这儿出了个贾平凹啊,回应的是“噢,像他这样的人,我们这用车拉......”
树有包容鸟自知,我这只鸟再次感谢西北大学的这棵大树能让我在树上停歇
回想起来,母校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文学创作的起根发苗,尤其当年写《废都》时,被批的我昏头黑脸,在西安城里沦落到无立足之地,西北大学给我提供了房子,让我在此疗伤,再次重新上路,我记着西北大学,记着那时的老校长郝克刚,记着中文系的那届班学生和老师。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西北大学有了这么好这么大的校园,郭校长对文学院如此重视和支持,文学院一批老师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研究上都成就斐然。段院长给我说,一切条件都成熟,是该成立个研究中心的时候了。我听从他的意见,心里面很忐忑不安。他的文章评论见解独到、不同凡响、才情邻里,又有非常好的品格和人缘,我是同意了,也只是同意,并没参与,甚至没有建议,他和院里的老师很辛苦,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精力、时间、心血,我虽然没参与,但我在一旁感念,古语讲:树有包容鸟自知。我这只鸟再次感谢西北大学的这棵树能让我在树上停歇。
六十多年里见过成绩和鲜花,也见过黑暗和荒凉
我一直在想,我到底写了些什么,竟混的出了名?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出版社的作品,有人写过几篇评论,还值得再研究吗?总觉得是不是太夸奖了,有些做梦一样不真实。这种感觉我不停地追问我自己,使我有时出一身冷汗。好在我现在才稍稍懂得了些文章怎么写,知道了自己还缺什么,自己的软肋在哪,命门在哪?
年纪大了,精神都不及了。人的一生真是可悲,常后悔当年为什么选择了文学,到现在了干这行还没个尽头,还惊恐和无措。陕北民歌有一句:泪蛋蛋本是心头油,谁不伤心谁不流?真的是有时候想起来,我就一个人流眼泪。
看我过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见过成绩和鲜花,也见过黑暗和荒凉,为自己写出某个作品而兴奋过、得意过,也为自己写不出自己向往的作品而焦虑、烦恼、无奈,也怪天怪地,最后只是骂自己。我这六十年里是个可怜人,敏感、呆板、孤寂又倔强,干什么都比周围慢一步,老是后悔。
我还有写作饥饿感和冲动
无论将来我能走到哪一步,现在的感觉我还有写作饥饿感和冲动,过去的一切读书、学习、采风、写作都是在增加我的能量,都是在扩大我的格局。我要说的是,既然这个中心揭牌成立了,我会以此为动力,你们喊加油,我就尽我的能力跑甚至超能力跑。写出好的作品不枉成立这个中心,才不会让这个成立的毫无意义,不让别人嘲笑和非议。
我始终认为,创作和评论是一回事,都是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从事的不同写作方式,评论和创作一样需要对文字的敏感,对文学有一种特有的感觉。然后,双方相互对质、激荡、影响,形成文学的命运共同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第一个作品研讨会就在西北大学进行,那时全是陕西的评论家,有的评论家都过世了,感谢他们对我创作的关注、指正。还有李星、杨光元、肖云儒等人健在,而晚一辈又起来了,那就是今天到会的各位评论家。
我一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大学毕业后,从事和文学创作相关的文字编辑工作。二是,周围有一批又一批评论家关注我。而今天,除了在陕的各位,还来了几位文坛权威、评论大家,李敬泽、丁帆、吴义秦、白烨等等,深深地感谢你们。
最后我再说一句,我这个人不善交际,不爱交往,胆怯、软弱,但好处是我能吃苦、能忍耐,能为了我心中认为重要的事情而坚持,不为利益所动。
成立这个贾平凹研究中心也给我了压力,有大家的目光关注,我当压力为动力,努力再努力,一旦写不出好的作品给大家时,就把这个研究中心的牌子摘掉,我就归隐老家的深山里,销声匿迹,自个去喘息到老。
贾平凹发言手稿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致辞
贾平凹是西北大学杰出校友,40年前他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并在西北大学校刊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开启了不平凡的文学创作道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可以载入当代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学校将以贾平凹研究中心为契机和平台,设立贾平凹讲座教授席位,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对贾平凹及当代陕西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学校将尽心竭力办好“作家班”,努力培养新一代文学领军人物,为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致辞
西北大学成立贾平凹研究中心体现了西北大学自觉参与、积极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优良传统。贾平凹作为对当代中国文学、甚至当代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围绕他形成的许多课题还需要我们去填补和深入开掘。不仅如此,从贾平凹的作品所开启的那种文化视野、思维方法出发去观察当代中国文学现实和文化现实,会有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呈现出来。希望西北大学贾平凹研究中心能够在这些丰富的、开放的问题领域中做出更多的、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希望西北大学能够一如既往地为中国文坛培养出像贾平凹这样有成就的作家。
揭牌仪式上,郭立宏还为李敬泽、白烨、丁帆颁发了西北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白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丁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文艺报》副总编许可、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李勇等出席仪式。仪式由西北大学副校长高岭主持。
贾平凹西北大学建校11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有母校。凡是带了母这个字的,这就标志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是和它最亲近。我今年60岁了,母校110年了,我这60年里风风雨雨走过来很吃力,想想母校110年了,那是如何的峥嵘岁月稠!我现在头发脱落,牙齿松动,开始气力不支,而母校却地盘越来越大,校舍越来越堂皇,学生越来越多,声名隆起,生机勃勃。这让我内心无比的自豪,对外更有了炫耀的资本!
我是70年代毕业生,特殊年代的有着特殊称号的学生,就是工农兵学员。这个称号曾经被社会轻蔑过,但我从不忌讳,我和我的那批同学从没有自卑过,因为母校在那三年半的时间里,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带领我们到社会上去实习,我们并没有浪费那段青春时光,我们有了丰富的知识教育和丰富的社会活动锻炼,我们那一批学生也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上出了相当多的人才。
人以类分。西北大学这四个字是茫茫人海里我们认知和亲热的标记。天地尊亲师,老师是我们终生都要感恩戴德的。我们那批学生,毕业后有一个特点,就是年年聚会,聚会必邀请老师。就拿我们班为例,每一年正月十六,雷打不动的聚会,省内的基本到齐,北京的广东的坐飞机来,每次都有老师参加。庆幸的是教我们课的老师还有,他们的身体还硬朗,我们同学也仅过世一人,大家都差不多退休了,但带着儿女来聚会。那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
我站在这里想说一句话,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教育是育各方面的人才。这是我对做学生的认识,这是我对学校的认识。哈佛大学一位校长说过这样的话:人都有不舒服的时候,但往往是不舒服的人干成了大事。我把这句话转述给各位同学。
在这个日子里,我祝母校健康长寿,祝她的学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有大师出现。祝母校成为一流名校;使它的每一个学生以自己是西北大学毕业生而获得光荣和骄傲!
(2012年10月15日)
信息来源/ 文学院 宣传部 等 图/ 屈琳
编辑/ 张丽 责编/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