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的力量 || 高铭暄:情系刑法的“人民教育家”

江苏大学团委 江苏大学团委 2022-12-11

正文共:1591 字 1 图
预计阅读时间:4 分钟


人物介绍

高铭暄,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5月出生,浙江玉环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认准刑法,毕生追求

作为唯一自始至终参与刑法典创制的学者,高铭暄见证了新中国刑法建设的每一步,并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这一探寻法条原意的力作。在推动刑法走向国际化方面,倡导成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倡导关注国际刑法研究,并在人大开设全国首门国际刑法专题课程。“我将刑法视为至爱,须臾也不曾分离。”高铭暄如是说道。

“我年岁已大,但心不老,愿意继续工作。”在91岁的高铭暄心中,工作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只要我们的国家富强,有影响力,有吸引力,刑法学就会做大做强,不会矮人一截”,刑法学应该成为一门显学。2015年,当高铭暄成为首位获得国际社会防卫学会授予的“切萨雷·贝卡利亚奖"的亚洲人时,他考虑再三,用自己并不熟练的英语作答谢辞,“这份荣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首先属于我的祖国,属于中国刑法学界”。

教书育人,矢志不渝

尽管如今的高铭暄是人们口中的刑法学泰斗、著名法学家,而他最珍视的还是那三尺讲台。“我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自1984年1月成为我国刑法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以来,已经培养了67位刑法学博士生。

在法学教育界,高铭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口皆碑。但凡听过他讲课的人,对他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和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之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上好每一节课,不是靠天生的嘴皮子功夫,而是靠充分的课前准备。即便是现在他也从不马虎,每上讲台总是认真备课。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他而言,这不是事业的终点,而是奋斗一直在路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高铭暄认为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规范条例不断出台,法律工作者需要加紧学习,才能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不落后于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极端犯罪、生态环境等新领域更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

高铭暄也致力于中国刑法的国际化,盼望着中国刑法走向世界。他说:“我们要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刑法很系统、很完备,有不少好经验。同时也要了解其他国家的经验,促进交流。”日益完善的中国刑法也让高铭暄感到欣喜:“随着国家进步、民主法制水平提升,我们的刑法一直在发展、进步,法律条文越来越符合实际,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让人民权利得到保障,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制裁。”回顾一生的奋斗历程,高铭暄依然充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今后我还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和法学界同仁一道,努力推动法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为我国法学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感受榜样的力量

高铭暄,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为新中国的刑法事业奠基和开拓。他是学界泰斗,亦是良师益友;他是耄耋老人,依然笔耕不辍;他曾历经苦难,只为见证辉煌;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如赤子,初心不改。

高铭暄强调影响自己的三条座右铭,一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二是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就是力量;三是教育是我的事业,科学是我的生命。希望同学们保持一颗纯洁的、善良的、积极向上的心。”这是这位法界泰斗、杏林贤师对同学们的真诚建议。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让我们一同聆听寄语,感受榜样的力量!


精彩回顾


小博传递 || 江苏大学第二期防艾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

小博爱学“习” || 第十季第三期:困难群众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人(附上期排名和获奖名单)

人民英雄,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 | 新华社 央视网 江苏教育审核 | 王海军 张玉宝 高越 校对 | 徐润田 顾皆怡 美工 | 华祎明编辑 | 翟慧琳


 点赞、在看 会变好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