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wenhuijiangtang Intro 文汇报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 编saying 中国如何以知识贡献展开北极科技外交?如何开发和保护正在冰雪消融的北极?  如何面对北约与俄罗斯留下的冷战遗产?5月6日下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做客第110期文汇讲堂,分别主讲《南极洲,中国登陆之后》与《北极圈:中国的起点与命运共同体》。5月7日讲堂微信刊发现场精彩互动及讲座前“极地人”圆桌交流精要。5月8日刊发现场对话和线上互动。5月10日刊发主讲嘉宾杨惠根的演讲整理版。(见文末相关链接) 今日与您继续分享主讲嘉宾杨剑的演讲整理版。 主讲之二 作为北极事务的利益攸关方,要承担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杨剑:参与北极治理,中国科技率先破冰 冰岛前总统格里姆松曾这样论述北极和世界的关系:1900年之前,北极大不可及,对北极国家和其他国家来说,它都是一个未知世界;2000年之前,北极国家让它变成了“我们”的北极;在新世纪里,它已经变成全球的北极,我们每一天都在见证这一过程。这句话点明了北极和国际社会以及整个地球系统联系的演进。 2014年6月2日至5日, 杨剑(右)出席在冰岛阿克雷利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欧北极合作论坛,与时任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左)合影。 北极有什么? “丰满”的资源,“脆弱”的生态…… 凡是去过北极的人,都能在那里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美,让灵魂彻底洗涤的大美。 从地理上讲,南极是一个海洋包围着的大陆,故称南极洲。而北极是一个陆地或者一系列陆地国家和岛屿国家包围的一个海洋,名曰北冰洋。进入北纬66度33分以北的地区即北极,那里不长高等植物如灌木和乔木,夏季气温低于10摄氏度。冰天雪地的南极北极共同之处还在于,都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 原住民的冰雪文化,北极燕鸥的世界中只有一个地球? 北极有什么? 南极的居民是企鹅,北极虽然冰天雪地,但是居民种类繁多。北极的动物,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北极熊和北极狐外,海洋中还有很多生物。它们品种并不繁多,但种群数量较大,相互之间拥有直接的食物链,一环缺失,全链失衡。 有一些特别的动物,比如北极燕鸥,身躯如鸽子,比鸽子更长的翅膀让它飞越南北极,12月至3月在南极,6月至9月在北极,单向飞行距离14000-16000公里。北极燕鸥的南迁北徙的行进路线以及海洋洋流的流动轨迹都告诉我们,地球很小,最远地距离也有紧密的关联。另外与南极不同的是,北极有人类居民的长期居住。原住民包括了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和萨米人等。因纽特人的祖先在冰天雪地里没有空调取暖,也不吃蔬菜,却总能逢凶化吉,繁衍不息,他们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有待解密的文化流传下来。 北极有人类居民的长期居住,包括了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和萨米人等。 中国南方冰冻竟然起祸于北冰洋融冰过快 由于极地特殊的地理结构,使得它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北极气温的上升是全球速度的两倍。这里会产生冻土融化、气压失衡、海冰退缩等多种极端现象。 北极的陆地由冰雪覆盖,称冰盖,还有一部分叫冻土,常年处于一种结冰的状态而不融化,一旦融解,除了植物会生长以外,还会释放很多埋藏其下的温室气体,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温室效应,即太阳的能量进入到地球表面以后,一部分能量可以返回到大气层被吸收;还有一部分进入到地球表面通过那些温室气体的捕获,让热量保留在地球的表面,甚至到达地球的表面。这种情况下,如果白色的冰覆盖在海水上面,太阳光照下来,能量便会反射出去,如同我们夏天穿白衣服一样。因此,如果全是蓝色的海,海水吸收的能量便会远远大于有冰覆盖的时候,这种能量的储存会带来极端气候。 2008年开春,中国发生了南方冰冻灾害,在贵州,高压电线竟然像北极一样结冰柱。科学家用“北极涛动”来解释这一现象,因为2007年夏季北冰洋的冰化得快,海水吸收能量很多,气压发生变化超过往年,如果平均值吸收,内外气压达到平衡,北冰洋气压一高举,这股寒流顺着气压指向流到更远的低维度地区,或者流到北美、欧洲地区,或者流到东亚地区,无法预测流向。 北极涛动与2008年开春的那场南方冰冻灾害 如果极地两端冰盖全融,上海就沉入海底,山东成岛屿 北极海冰的退缩,不仅仅是面积的退缩,厚度也在减少。常年积累的冰可能变成当年就化的冰。1980年,北极海冰的面积是800万平方公里(中国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已经只有500万平方公里,是按照每10年12%的速度在减少。2007年是海冰融化最严重的一年。海冰融化会对中国有直接影响,科学家计算,如果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全部融化,中国的海岸线会向西退缩400公里,那时上海便在海底了,南京变成长江出海口,而山东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岛屿。 同样,海冰融化以后,在冰区边缘生存的生物得不到原来的生存条件,如北极熊、海豹、海狮也会发生变化,整个北极的生物链就失衡。 新航道如果开通,将节约三分之一航线和成本 从生态环境讲,北极是脆弱的;但从资源储备看,北极相当 “丰满”。北极是资源的宝库。目前北极已经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是全球的22%,其中相当一大部分是天然气。在煤炭不能用,太阳能、风能尚未准备好之际,作为通向未来清洁能源的替代品,北极的天然气对于世界主要的生产性经济体来说都十分重要。 随着海冰的融化,北极新航道的开通和利用就具备了很大的可能性。世界经济是围绕着资源流动来配置的。地缘经济学者都在讨论未来是否会在北极形成一个新的世界级的经济带,这与全球贸易、投资、航运的资源配置紧密相关。从上海角度来看,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上海航运中心运行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再比如中国的造船业要如何呼应具有抗冰能力的货船的需求?这些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现在建设中的北极航线有三条,东北航线、西北航线、穿极航线。东北航线指从太平洋一侧的白令海峡沿着俄罗斯北冰洋的沿岸走到欧洲;而西北航线是穿过加拿大的北极群岛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美国和加拿大的东部;而穿极航线则是经过北极点附近海域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冰洋通道。 建设中的北极航线 新航线开通,意味着东亚通往欧洲的货船可以不走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航线,而经由白令海峡,穿过北冰洋直通欧洲。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路程,也意味着三分之一的成本,但这是一条一年能开通5个月左右的季节性航线, 10月以后基本又结冰。这条航线目前在试运行之中。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将新航道包括俄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视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一个机会,将其放在战略高度上。2011年,普京称“我们正准备将北方海航道打造成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商业航道和国际运输大动脉。”这也是俄罗斯版的“一带一路”计划。 从俄罗斯方面的规划图上看,北方海航道通过内河和铁路与蒙古和中国北方省份相连接,北方海的东侧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大国的港口相连接,西侧与欧洲港口相连接,再借助于俄罗斯在北极的新的能源基地的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今年3月底,我应邀参加了俄罗斯的“北极对话”国际论坛,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俄罗斯又准备把因西方经济制裁而延缓的北极开发计划往前推进,并得到了与会各方的呼应。 俄罗斯“版”的“一带一路”计划及航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北极发展的天平两侧:一边是经济机遇,由于气候变化有了新航道;冻土融化,有利植物生长、油矿开采、渔业捕获;另一边是全球气候变化显示出的地区脆弱性,生态、环境、原住民、动物都需要特别保护。这两者构成尖锐的矛盾,它呼唤着北极的全球治理。 北极的冷战遗产 虽有历史性化解 隐患依然 与南极主权冻结不同,在北极有一群主权国家,北美部分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部分的挪威、瑞典、俄罗斯、芬兰、冰岛、丹麦(格陵兰)。上述八国在1990年成立了北极理事会,中国则是域外国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些国家都有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等海洋权益。 戈尔巴乔夫发表历史性讲话,将核威慑下的北极转向和平开放 北极八国的地缘政策各不相同。美国的北极政策是华盛顿主张和阿拉斯加主张的结合体。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主张全球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而阿拉斯加当地政府与居民希望通过保护性的开发得到发展;加拿大强调主权和北部地区的自治。虽然也谈合作,但整体上讲是以严格的环境保护来阻止开发和外部参与;俄罗斯强调主权和安全,但非常重视利用和发展;北欧五国冰岛、挪威、芬兰、瑞典、丹麦等,强调环境保护和开发的有效平衡,围绕北极治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包括与中国等域外国家的合作。 冷战时期,美苏均建立起相互战略核威慑。由于北冰洋区域是连接三个大陆最直接的交汇点,在格陵兰,美国部署的战略导弹可打到苏联,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同样时刻瞄准着北冰洋对岸的美国,双方力争“确保一次摧毁并保留二次打击力量”,当时整个世界处于美苏两国的核威慑之下。1987年10月1日,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了历史性的讲话,标志着北极政治和冷战状态的重大转变。他提出要和平合作地开发北极资源,合作开展北极科学研究,共同保护北极的环境,开通北极航道和空运。此话促进了北极合作,也促进了北极重要区域组织即北极理事会的成立,以及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成立。 1987年10月1日,戈尔巴乔夫在摩尔曼斯克发表了一个历史性的讲话,标志着北极政治及冷战状态重大转折。 俄与北约矛盾依旧,大陆架争端凸显北极国家与人类利益冲突 在北极的地缘关系里残留着冷战的遗产,即俄罗斯和北约的矛盾,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冷战时期,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组织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如今,华约解体20余年,很多东欧国家已是北约成员国,但北约还在全球发挥作用,在北极也不例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在最近几年都加强了在北极的军事部署。不久前,北约放出消息准备在挪威的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召开关于环境与气候变化会议,遭到俄罗斯坚决反对,理由是反对北约插手北极事务。10年前,俄罗斯在北冰洋底下有过插旗的行动,曾引得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今年3月,在俄罗斯召开“极地对话”国际论坛,普京到俄属法兰士群岛,在冰川上视察,这就是一种北极主角的形象展示。面对这种地缘之争强度的增加,国际社会不无担心。 2017年3月,普京视察俄属法兰士群岛 北极的地缘政治问题还体现在北冰洋的大陆架划界争端上。深海和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有财产。一些北极国家如丹麦、俄罗斯、挪威、加拿大等国都在不停地寻找地质证据,使北冰洋的海底大陆架延伸的划界更有利于本国。这种拓展海洋权益的做法实际上是压缩了北冰洋的人类共同财产。这反映了北极国家小集团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除此以外,北极的地缘政治的争斗还表现在岛屿的主权之争,比如,加拿大和丹麦关于汉斯岛的主权争论。另外还有部分海上通道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归属问题。 北极的和平是开展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不仅关乎北极国家的利益,也关乎世界整体的利益,需要各方努力加以维护。 中国的北极之路 利益攸关方的合作、责任 作为域外国家,2013年5月15日,中国被北极理事会吸收为正式观察员国,同期还有印度、韩国、日本、意大利和新加坡。成为观察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利益相关者;有科学贡献和观测数据分享;可提供资金、基础设施或其他公共产品。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90余年历史四个阶段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至少已有90余年历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25年起,我国获得了权益。民国段祺瑞时期,中国在参加了巴黎和会后签署了《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条约》,并成为缔约国。条约规定,群岛主权属于挪威,缔约国的船舶和国民平等地享有自由出入,从事一切海洋、工业、矿业和商业活动的权利。中国的黄河站就建立在这个条约的地理区间内。从1971年起,我国开始参与了涉北极的全球治理。因为那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在全球层面无论是北极熊保护,气候变化还是国际海事组织当中的各项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人命安全的公约,我们都参与了,这些都适用于北冰洋。从1990年以后,中国的极地科学家深入北极,观测取样,研究分析,为快速变化的北极治理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数据。到了2010年之后,我国才开始参与到北极的开发活动中。 今年3月,应普京总统之邀,中国代表团由汪洋副总理带队,参加了俄罗斯的“北极对话”国际论坛。汪洋副总理是这样阐述描述中国的北极政策:“中国是北极事务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中国依法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这句话是在说明中国与北极的历史关联和利益关联。“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要秉持尊重、合作、可持续三大理念参与北极事务。”这表明了我们现在参与北极事务的身份、原则和贡献。  今年3月,应普京总统之邀,中国代表团由汪洋副总理带队,参加了俄罗斯的“北极对话”国际论坛。 中国意愿和能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北极问题 北极地缘政治矛盾有两大类,一个是北极国家俱乐部和域外国家利益的整体矛盾,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我们应该发挥全球利益维护者的身份。另一个矛盾是北极国家之间的冲突,假如俄罗斯和北约发生冲突,北约为首的就是美国,还包括一些欧洲国家,谁可以调停?那么非北约、非北极的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更有资格和义务来担任国际事务的调停人。 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应当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的时期。我们要以人类共同体的思路来制定国际规则。习主席将全球四大新疆域的全球治理提高到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讲话中特别提到,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为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竟技场。这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责任。同时,“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已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外空等新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得最多的是“与国际接轨”,现在我们说的是要参与全球治理,意义何在?习主席说:参与全球治理 “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规则的制定,事关对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争夺,事关各国在新国际体系当中的制度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理解,这里说的就是人类共同利益当中的中国责任。 杨剑是2016年第32次南极科考队员,极地研究是他继网络、外太空之后的又一个学术新疆域。 中国北极事业再出发,抓机遇转向综合利用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必须对自己的身份、权益、责任、地位、作用和路径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中国的北极政策需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要体现中国强国战略,特别是海洋强国战略对极地视野的期待;第二,要体现全球在极地治理方面对中国的期待。第三,要体现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各个部门的能力。在此前提下,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三方面目标:第一是为我国的经济安全探索新的空间和选择。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经济模式怎么调整,仍然需要大量能源的支撑,需要发展技术突破环境的制约。过去我国的能源都来自于如苏丹、伊朗、利比亚等政治高风险地区,北极提供了新的以天然气为主的更加安全稳定的能源供给选择;第二是为我国的极地科学取得领先地位创造条件;第三是提升国际地位和威望进行战略运筹。战略运筹大概是我们这些做国际问题的学者的任务,当然要和实务部门一起配合。 以中国参与的俄罗斯的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项目为例,因为北极地区环境恶劣,环境保护要求高,我们建设的厂房设施是通过模块化生产的方式进行,减少现场施工,到亚马尔进行通过模块组合完成。参与项目的太平洋海工、中海油、中石油等工程公司都有技术进步。这对我们提升脆弱环境下的开发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具体的探索启示我们,中国北极政策要着眼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长远利益,要抓住北极快速变化的战略机遇,加快实现由单纯的科考向综合运用,局部合作和全面参与的方向转变。要逐渐扩大我国在北极的实质性存在,为保障未来我国经济的安全增加国际威望,为人类的和平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中海油模块组合的安装模式 科技贡献先导,从国际合作到数据共享 中国的北极外交是科技先行。在贡献知识的科技外交方面中国可圈可点。冰岛前总统格里姆松曾说,北极理事会的桌子有多宽,取决于观察员国的知识贡献和科技贡献。2014年6月2日我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杨惠根主任到冰岛参加第二届中国北欧北极问题研讨会,在北端的城市阿库雷里2小时车程外的山谷荒地,举办了“中国和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的破土动工仪式”,于是就有了大家今天看到的这张照片。因为北极的极昼,夜晚10点却亮如白昼,背景中的中国和冰岛的国旗十分显眼。两年之后的2016年,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了一篇文章,为这张照片做一个历史注解。文章题目是《中国“北极梦”在冰岛遥远的山谷中悄然成形》,开笔写道:在北极圈附近的一个幽静的山谷中,风吹着高草。就在这个地方,一年之后,中国的科学家和冰岛的科学家将一起看天,分享未来。 2014年6月2日晚10点,杨剑与杨惠根在冰岛参加中国和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的破土动工仪式。因为极夜,亮如白昼。 “深冰芯”研究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对照数据。科学界将这种通过冰芯数据称作叫做间接记录数据。我们现在观测气候比那话要通过实际仪器进行测量,如果要了解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地球上气候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无法将今天的仪器搬到远古的过去进行测量,但可以获取极地冰盖上的冰芯数据开展分析,间接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垂直于冰面往下获取冰芯,冰芯的层级就像树的年轮一样,每一年都是一层,找到每个层面上,比较冰层的厚度、尘埃的种类来解读当时气候变化的循环逻辑。中国极地中心有计划建立一个全球数一数二的冰芯样品库和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与世界同行分享,这都将是我们对世界科学的贡献也是对极地治理的贡献。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制度显示外交激励作用 中国北极外交也在摸索中有规则制度的创新。2013年筹建的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科学家为主的国际合作平台,它类似于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中国与北欧的合作者是平等的参与方,甚至是引导方。在一个国际平台中是否具有引导力,关键看你的观念是否领先,资源投放是否到位,以及你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否足够。这个平台经历过5年的打造,已经成为中国和北欧国家之间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今年第五届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会议要在大连召开。我们通过和冰岛的合作带动中国和北欧五国的合作,同时激励了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合作,也促进了与韩国、日本在北极的合作。激励就是既刺激又带动,起到非常正向与良性的作用。   2013年12月,10家来自中国和北欧5国的北极研究机构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未来除了科学家以外,企业也将在北极加快走出去的成长速度。一些有志青年应当投身到极地的科技探索和极地开发和保护的事业中去,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做出中国人的贡献。当我们去北极旅游,享受极地令人窒息的大美之外,将体验作为地球生物的一部分应承担的保护者的责任。通过认知极地来利用极地并保护极地。一位极地旅游者曾说:“你到极地去,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离开极地时,除了美好的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让我们一起关注极地,关爱极地。       (整编  李念) 精彩瞬间 杨惠根与杨剑在对话环节中,就科学家在极地国际组织上的工作方法进行深入交流。 杨惠根指出,中国在南极研究上虽起步较晚,但凭借众多傲人的成绩正迈向强国行列。 现场听众踊跃提问,专业性高,场面十分火爆 讲座后,杨剑为极地爱好者签名留念。他表示积极开展在北极的科技外交,以国际合作为突破,逐渐扩大我国在北极的实质性存在。 树立在会场门口的讲座易拉宝 与会嘉宾合影 相关链接: 110期主讲精华版|杨惠根:南极利用,中国与世界分享发现 110期极地专场|现场对话和线上互动:如何度过南极极夜?从南极可看火星生存? 讲堂直击|110期现场精彩互动先睹为快《南极VS北极:冰世界的中国梦》 讲堂专访|第110期主讲嘉宾杨惠根:守望极地的“追光人” 讲堂报名|第110期:杨惠根/杨剑《南极VS北极:冰世界的中国梦》 图片来源|现场、杨剑演讲ppt、网络 现场拍摄|周文强,袁婧 微信编辑|袁圣艳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