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wenhuijiangtang Intro 文汇报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 栏口词 自去年10月16日开设了“嘉宾新著先睹”至今,已刊发了25位学者在2017年前后出版的新著分享,涉及各个领域,学术思考深刻而丰富,给人启示良多。 今起刊发第26位嘉宾,即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文汇讲堂第23期主讲嘉宾)先生在2017年为《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所写的序,为纪念3月5日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今起三天本栏目将陆续刊发周恩来中学时期的53篇论说文(文言文)中3篇,并附其白话文翻译和点评,其后将刊发上海曹杨二中博雅班同龄学生的感言,也欢迎读者留言。感谢天津南开中学对此组稿件的大力支持。 周恩来1913年8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今天刊发周恩来1915年所写习作《海军说》。 《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天津南开中学编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年1月出版  售价68元;《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 天津南开中学联合编译 人民出版社  2014年出版 序精编   读论说文,走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中学周恩来 收到了母校天津南开中学寄来的《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的样本,我急不可待地用了一天的时间细读了一遍。我很愿意和广大读者,尤其是与青年读者分享我的阅读体验。 1957年青年节,意外收到校友周恩来贺信 1955年,我在南开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时,我班在东楼的教室和当年周恩来的教室只一壁之隔;他住的西斋宿舍和我班几位津外同学的住处相邻。1957年五四青年节,我们意外地收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节日贺信,他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1963年夏季,我大学毕业时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还回忆了一段他在南开中学学习的故事。这些记忆是亲切的,也是难忘的。 我觉得可以把《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看作是一部严谨的、生动的“纪实片”。它的编导就是天津南开中学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这部“纪实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始终坚守故事的真实性,毫无演义。编导者与被表达的主人公一直处于平视的对等的交流,并未以周恩来的终生成就渲染出一位“拔高的”15岁到19岁的青少年。于是观众可以理解他,接受他,受他感动。 保留至今的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教室,当时称为“东四教室”,该教室坐落在南开中学伯苓楼(东楼)二楼。伯苓楼二楼现辟为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并在“东四教室”中敬塑周恩来中学时代的蜡像 15到19岁间“鲜为人知”的青少年周恩来 这部“纪实片”可贵之处又在于它把周恩来青少年时代的大背景——“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以及南开中学创建者、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等一代先贤的教育报国精神与周恩来的成长过程融为一体,令读者与这部“纪实片”的主人一起思维、一起呼吸、一起成长,而倍感收获。 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中学度过了重要的成长期,奠基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最初的人文积淀和磨砺。他从入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业时与同学们“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青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孕育并形成鲜明的中国梦。研究青年周恩来中国梦的形成,探索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程,在今天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命题。 周恩来(前排左一)与教师、同学(1916年) 《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的编撰者,出色地完成了这个命题。比起其他革命领袖青年时代的研究者来,他们是有幸的,他们获得了本来难以留存的丰富的珍贵史料,从而得以提取出青年周恩来成长的清晰的轨迹,富有说服力地展示了他的求索过程的思想演变。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我真诚地把这本《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推荐给广大青少年,相信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励志中国梦必会大有助益! 周恩来最具“允公允能”南开精神的DNA 我是1958年南开中学的毕业生,“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对我影响至深,令我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曾经在与南开中学师生的交流中讲过,南开精神具体的形象就是周恩来总理,他的身上充分反映了“南开精神的DNA”,周恩来青年时代的成长足迹是南开人的宝贵财富。周恩来是从南开中学走上革命的道路的,南开中学的求学经历是青年周恩来重要的成长阶段。 这本《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将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文言文习作译成白话文,将更有助于读者阅读领会,特别是帮助青年一代走近周恩来,学习周恩来。从书中我们可以读到青年周恩来论爱国、论时政、论名誉、论志向、论教育、论戏剧、论勤奋、论合作、论学业、论友情等等,充分展示出青年周恩来独特的眼光、过人的才华和超越于同龄人的成熟。我相信,这本书也会像著名的《培根论说文集》一样,让读者在领略宏远心思和智识慧见的同时,了解时代的变迁,启迪人生的思考。当然,我更希望这本书也能够像《培根论说文集》一样,穿越时空,为世界所熟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个窗口。我也希望这本书早日译成几种外文版本。 左图为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1912年);右图为周恩来(前排中)与丁二班国文优胜者合影 南开中学的语文教学素有传统,早年王昆仑、老舍、范文澜、何其芳等宿将都任教于该校,曹禺、周汝昌、黄裳等都曾在该校就读。非常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和母校南开中学的老师,以高度的使命感编写出这本准确的、流畅的和可靠的新书,这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李念摘编自《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序一和《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序一,并标题) 2009年,赵启正做客第23期文汇讲堂《跨文化交流——当代人的基本功》 正文选编  23  海军说 (一九一五年冬) 原文     兵,凶器也;战,危事也。此右文之言,岂尚武之国之宗旨乎?是以立国于今世者,无不视其军事之强否,以判其国优劣。军盛则国强,军颓则国弱,斯人人所奉为公理,百验不磨者也。  夫军有海陆之分,陆军仅能施威于境内,擢武于边疆,山川之阻,有难色焉。不若海军之可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卫旧疆土,辟新大陆,惟焉是赖。故陆军为海军之后盾,海军实为军事之先驱也。     试瞩目环瀛,彼英伦以区区之三岛,领印度,据埃及,占澳美,凌东亚,赫赫乎执世界之牛耳,扬扬乎为全球之主人。东瀛亦以岛国,一战而败我,再战而胜俄,占台湾,据朝鲜,居近世之后起,为黄种之出色。其他如法、如美、如德,亦复如是。而其国民莫不挟其雄心毅力,争风角胜于天演界中,逐焉皆是。何非其国势之强、军势之盛,又何非其海军之力,足以震撼寰球有以使之乎?  返观吾国,百年前守闭关主义,庞然自大,视异种为夷狄,视他族为化外,海军之事固无庸议也。其后,海禁大开,执政者亦知非拘泥于古所能强国。于是有倡练海军之议,聘外人为教师,其始固甚劲练;继乃改以华人为帅,炮不研改良之术,兵不教施放之精。泄泄沓沓,昏昏梦梦,终日酒地花天,于军事无丝毫研究。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其自侮自伐既如此,于是有甲午之败,全军覆没,虚容尽失;割地丧师,真情毕露。强盛之希望既成泡影,和平之期意复为幻想。弃良港,舍巨款,以图一时之安。而外人鲸吞蚕食之议,瓜分豆剖之思,无稍息焉。 夫当此廿世纪,强权潮流之日,我神州存亡危急之秋,民国承之执政,在野者据此两种优劣,于是有扩张海军之议。言之非艰,行之维艰,或曰:吾国之良港既已租出,财政又复困难如是,练海军者将徒空言也乎?曰:是又不然。夫海军之练,其耗费固大,然成功用之甚广;虽今日耗无限之金钱,亦所不恤。借债练军,固属不可;然以国家之税,练国家之军,又奚不可哉?至军港之佳固多,若秦皇、若葫芦、若象山,又何非吾国主权所及之地耶?果尔,则国之强,可操左券。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世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  毕业同学录中的《周君恩来》小传 白话文 兵器,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情。这是训诂学的理论,怎么成了尚武国家的宗旨么?当今世上的国家,无不以其军力的强弱来判定其国家的优劣。军力强盛则国家强大,军力颓败则国家衰弱,这是人人都信奉的并且屡试不爽的公理。 军队有海陆之分,陆军只能在国境内施展能力,在边疆展示武力,面对山川地形的险阻就会觉得有困难。不如海军能航行到他人的领海,守住自己的海港,保卫旧有疆土,开辟新陆地,依赖的都是海军啊。所以说陆军是海军的后盾,海军是战争的先驱。 放眼世界,英国以区区三岛,占领印度,雄踞埃及,攫取澳洲和美洲,侵凌东亚,威风凛凛称霸世界,意气洋洋像全球的主人。日本也是岛国,第一战击败我国,第二战则战胜俄国,占领台湾,霸占朝鲜,是近代的后起之秀,是黄种人的出色人群。其他如法、美、德,也是这样。他们的国民也都依靠着自己的雄心毅力,在国际社会中争风角胜,都是这样的啊。难道不是因为那些国家的国势之强、军势之盛,又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海军之强大力量而力能够震撼全球,让他们能够这样做么? 反观我国,百年前死守闭关主义,自以为庞然大国而目空一切,视异族为野蛮人,认为其他民族没有经过教化,兴办海军的事是不用考虑的。之后海禁开放,执政者也知道拘泥于古制无法强国。于是有了提倡编练海军的计划,聘请外国人做教师,刚开始训练严格刻苦;之后让中国人自己统领,火炮不研发改良的技艺,对士兵不教授打仗的精髓。迟缓萎靡,浑浑噩噩,终日花天酒地,在军事方面没有丝毫研究。自己不尊重自己,之后会受他人侮辱;国家内部混乱,之后会受其他国家的侵略。我国既已让自己颜面尽失,(“国家”删去)内部又混乱如此,于是有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名声颜面丧尽;割让领土,损失军队,虚弱的实情大白于天下。强盛的希冀已经成为泡影,和平的期望再次成为幻想。放弃良港,花费巨款,来图求一时的安全。而外国人蚕食鲸吞、瓜分中国的计划却从没有停止过。 在二十世纪,强权引领国际潮流的时日,我神州大地情况危急,关乎国家存亡的时刻,民国承续了政权,在野的人依据国内外这两种优劣对比的情况,提出了扩建海军的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我国的良港都已经租出去了,财政又如此困难,编练海军岂不是一纸空言?回答说:这也不尽然。编练海军,耗费固然大,然而成功了用处非常广,即使现在消耗大量的金钱,也在所不惜。举债扩建军队,肯定不行;然而用国家的税收,训练国家的军队,又如何不可?至于优良军港本来就多,如秦皇岛、葫芦岛、象山,又怎么不是我国主权所能控制的地方呢?如果能这样,那么国家的强盛就很有把握了。挽救神州的沉沦,作国家的中流砥柱,保卫东亚和平,除了海军又能靠谁?除了海军又能靠谁呢!   被军阀政府拘捕前的周恩来(1920年) 解读               本文题为《海军说》,但文章开头并未从海军说起,而是先从军事武力谈起,论述并肯定了军力的强弱是判定国家优劣的标准。军力强盛则国家强大,军力颓败则国家衰弱。然后作者才转到议论海军上,认为海军有“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旧疆土,辟新大陆”的作用。而且“陆军为海军之后盾,海军实为军事之先驱”。文章的真知灼见,已显端倪。接着作者以海战实例为镜鉴,得出“又何非其海军之力,足以撼震寰球有以使之乎”的判断。 文章笔锋一转,反观国内,对比之下道出了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衰微现状:“继乃改以华人为帅。炮不研改良之术,兵不教施放之精。”并分析其原因:“泄泄沓沓,昏昏梦梦,终日酒地花天,于军事无丝毫之研究。”这样就致使本国殆于“我神州存亡危急之秋”。声声警语,振聋发聩。而文章最后一段,又借“练军之难”的答问转承深入,对海军建设进行实质性的思考。既强调了练军的重要,又道出了练军的方略。 作者继之大胆设想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国之强可操左券,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世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因此在文尾大声疾呼“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一片雄心壮志挥洒其间,文终而气不竭。表达了文章“兴海军,强中华”的主旨。 (常虹) 栏目嘉宾阵容(刊发不分先后、继续扩容中,颜色标注者已刊发): 文化社科:赵启正、江晓原、谢宇、彭凯平、季卫东、杨燕迪、文军… 国际:苏格、俞新天、刘鸿武、杨剑、潘光、王义桅、冯绍雷… 历史:熊月之、苏智良、郭小凌、姚大力… 哲学:冯俊、杨国荣、倪培民、吴新文、童世骏、顾红亮… 经济:权衡、陈宪、高帆  … 文学:孙甘露、汪涌豪、戴从容、蔡天新、罗岗 … (感谢新著责编及所在各大出版社支持!) 相关链接: 嘉宾新著先睹①|江晓原: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 嘉宾新著先睹②|冯俊:让外国人知道怎样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员”? 嘉宾新著先睹③|吴新文:中国吸纳马克思主义100年后,中国和世界怎样了? 嘉宾新著先睹④|孙甘露:思南馆中,和唐朝杜甫一起吟诗过腊八节、冬至小长假 嘉宾新著先睹⑤|王义桅:中国梦如何再造中国的同时再造世界 嘉宾新著先睹⑥|苏智良:饶家驹是谁?30万上海难民80年前因他而幸存 嘉宾新著先睹⑦|童世骏: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五条理由 嘉宾新著先睹⑧|权衡:如何迎接和促动世界经济周期第六长波到来? 嘉宾新著先睹⑨|潘光:纳粹曾要求日本人消灭全部在沪犹太人 嘉宾新著先睹⑩|戴从容:诺奖会垂青爱尔兰作家班维尔,“人类想主宰世界,世界却转过脸去” 嘉宾新著先睹⑪|顾红亮:“平庸的恶”源于当代人责任漂移和责任替代 嘉宾新著先睹⑫|汪涌豪:为何传统文论求直觉神妙,弃理性逻辑? 嘉宾新著先睹⑬|刘鸿武:中非合力,非洲从全球发展“负担”到全球发展“机遇” 嘉宾新著先睹⑭|文军:西方“身体社会学”繁花20余年,从理性人开始转向 嘉宾新著先睹⑮|季卫东:寻找能保障自由的非自由条件,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法治秩序30年努力 嘉宾新著先睹⑯|陈宪:培育企业家精神,“双创”的本质是“试错” 嘉宾新著先睹⑰|杨国荣:从既成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看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延续 嘉宾新著先睹⑱|谢宇:美国科学在衰退吗?数据和统计内外的证明 嘉宾新著先睹⑲|蔡天新:总被远方吸引,数学教授旅欧作诗百余首 嘉宾新著先睹⑳|冯绍雷:大欧亚伙伴关系下的“一带一路”的空间构建,具有多大理论挑战? 嘉宾新著先睹(21)|杨剑:具有“五项全能”的科学家群体,在全球治理中如何“亮剑”? 嘉宾新著先睹(22)|倪培民: 树一个路标,让英文读者在与《论语》互动中开拓自我 嘉宾新著先睹(23)|彭凯平:心理学家最新结论,美貌与幸福或负相关 嘉宾新著先睹(24)|杨燕迪: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的音乐,对孩童容易,对音乐家太难 嘉宾新著先睹(25)|俞新天:中国民间外交要广交深交国外中产阶级 栏目策划、编审|李念 微信编辑|袁琭璐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修改于 修改于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