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vol.1丨考研人,在这场战斗里请告诉自己:你真的可以
冬日,清晨6点50分,多数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与闹铃做着你来我往的斗争。天色尚未透亮,银杏大道上寂寥无人,图书馆前茅以升老校长的铜像在浓重的雾霾里轮廓依稀。
从宿舍楼到图书馆有673步,这个数字是程钧在不计其数的无聊往返中默数出来的。距离不算远,但此时程钧走向图书馆的步伐略显疲惫,不仅因为距离他上一次入睡只过去了5个多小时,更因为——这是他坚持如此高强度作息的第118天。
这是12月21日,距离2016考研大幕的揭开,还剩最后3天。
「拼尽全力就是我所能做的」
程钧是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同时也是千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今天他并不是第一个到图书馆的。尽管此时图书馆还未正式开放,但自习室的门已经打开,里面零星坐着几人开始了学习。每一张桌子上,都堆满了一摞摞厚重的备考资料。有的桌子上,昨晚翻开的微积分笔记本还未合上。
五颜六色的备考资料并非自习室里唯一的亮色。可以看见在倚叠如山的书籍中,也不乏水杯、牙具之类的生活用品,甚至还有小药箱。学习和生活这两块本该分别属于教室、寝室的部分,被来自考研的巨大压力压缩在一起,共同堆积在自习室一张张不到90公分长度的书桌上。
“暑假的时候在思西,每天都是教室第一个到的人。”回忆起暑假那段拼命的备考历程,程钧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尽管当时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负荷运转让他的身体几度濒临承受能力的极限。“有一次真的太夸张了,那次我中午没睡觉,一天看了十四个小时,晚上去西操跑步的时候,我看到对面一个女生,都已经看不清她的脸是什么样子了。眼睛已经花了。”
对于前期的备考阶段,程钧用了“勇猛”来形容。尽管他认为自己后期由于有些疲乏,发力程度不如前期,他这最后一个月的作息时间表仍然安排的紧锣密鼓。六点半起床,学到凌晨一点半。
“原本睡得没这么晚。但最近一个月睡眠质量很差,睡不着。”已经找到工作的室友们在寝室里通宵打游戏,这对程钧的睡眠很大影响。但后来他觉得,与其浪费时间用来失眠,不如干脆看点书。“反正都睡不着,就继续学吧。”除学习和必要的生命活动之外的一切课余生活,包括失眠,对考研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也不敢承受的浪费。
程钧在暑假备考期间也纠结过是否要拿时间出来跑步,“后来发现跑跑步还是挺好的,晚上跑点步第二天早上起来有精神多了。我觉得前期真的应该跑点步,因为身体很重要。”但暑假之后程钧不再跑步,而是争分夺秒驻扎在图书馆复习看书。甚至,他连盛大的校庆都刻意不去关注,因为不敢耗费多一分毫的时间精力在任何与考研无关的事物上。“也根本就不想玩手机,一点都不想碰。当时就觉得,你连校庆晚会都不舍得花时间去看,怎么能浪费时间到别的事情上呢?”
早晨七八点的图书馆走廊上,早八点到晚十点的自习室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半的寝室小桌板上。程钧的备考轨迹清晰而紧凑。
相较而言,同样正紧张备考的陈艳轨迹更简单些,因为她几乎一整天都站在图书馆外的走廊上背书。
「考研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对图书馆走廊上背书的考研人来说,他们的活动半径更为狭窄——在每层楼的走廊均匀分布、且随人数增加不断削减。
陈艳早上刚到时,走廊上只有几个正在背政治的姑娘,但随时间过去,不断有新的朗读声加入进来,英语作文范文、西班牙语单词、专业课知识点……仅过去了不到1小时,每层走廊上的平均人数就已增加到20个。他们自觉地沿着圆环形的走廊均匀排开,每两人大概相间0.75米。这个距离比19号楼旁情侣数量达到最高峰时,每两对情侣的间距还要近。既有身边人读书声的干扰,又被站一整天的腰酸腿疼所困扰,但走廊上的考研人必须承受这一切。
“不能进教室,因为进教室里只能很小声,站在外面大声读感觉效果会好一些。”陈艳就读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想要跨考到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从工科跨考到文科。“几乎都是要背的,也不考数学。有时候,背书背着背着觉得,虽然人还很清醒但已经背不下去了……我现在觉得还不如考数学呢。”
“但我已经填错一次志愿了,不想再错一次。”向往成为教师而被家长阻止,大三的一次支教却让她再次找回自己,更加坚定了跨专业考研的念头。“因为我不希望志愿再次填错”,她如是说。与大多数人不同,跨专业考研,需要从头学习师范类的所有专业课,全部都要靠蹭课+自学,其中的努力与艰辛,可想而知。
而当谈到为什么不在本科毕业后即去当老师时,她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够教给学生更多更专业的知识,而不是误导他们。所以觉得自己应该再多学一点,继续读研感觉会对自己未来更有把握,以后工作了对学生也更好。”
图书馆走廊上背书同学的水杯
计算数学专业的郭赫虽然不是跨专业考研,但考研的初衷也与高考失利有关:“我当初高考是因为第一志愿没填调剂,才来的北交,我一想到可能一辈子的成就就止步于此了,就很不甘心。所以,我还是逼了自己一把。我这次考研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浙大,尽力,不管结果如何。”
而说起考研的初衷,程钧表示,自己是在考研的过程中才渐渐找到所谓“初心”的,“我之前比较抵触,觉得工科就是实用,但在复习专业课的过程中,看着看着就想走科研了,觉得当老师也不错啊。”,程钧说着,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其实我专业课学得也没那么好。会有想搞科研的决定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
每一个考研人心中都有一份坚毅。考研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选择。而一个想要在学校“再混两年”的人,是不会拥有这份执着的。
「这条路没有那么艰难」
图书馆的自习室里没有讨论声。在这半年里,恋爱和友情似乎都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但陈艳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因为很多人都给过她帮助。她最感谢的就是家里人在她决定跨专业考研后没有反对,也从没给过她压力,还总安慰她说考不上也没关系。她也想过放弃,家人精神上的支持是她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朋友的帮助也很让她感动。
为数众多的考研论坛上,既有给自己加油的日记帖,也有斗志昂扬的口号声。鼓励战友的同时,仿佛也给自己加成了一层决心与力量。
某匿名论坛的「考试」区的加油声
但考研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有人成功,就注定有人失败。如果考研失败,该如何是好?我们小心翼翼地提问,却听到极为坦然的回答:
“没关系,考不上研又不会死。大不了就工作嘛。”
“无论考上还是没考上,备考过程的复习都是对专业课的巩固,是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基本工具。就算没考上也是不错的。”
“除非二战,以后肯定不会再有这样一段经历。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大学时光里有这样一段拼搏的经历,不管结果如何都很满足。”
像四年前的高考一样忙碌,他们却已经不把考研当成独木桥,只是一搏。毕竟,二十多岁波澜不惊的人生里,没有什么可以被称作「一败涂地」。年轻时,不该放弃,做真正的自己。
(通过了这场“初试”,还有许多考验等着他们)
这里是叫做“考研”的路口,千万的考研人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这里,也必定会为了不同的目标从这里各自奔走,而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里透着的,却是一样的坚毅与冲劲。
这也是这段备考历程馈赠给所有考研人的:一次无怨无悔的征程,一段难以复刻的时光,和推动着他们保持自律、不懈进取的强大惯性。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走过这段艰辛长路的他们已然胜利。与考研人相伴了无数个日夜的自习室、布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真题卷、交大凌晨一点半的夜幕,都会记住他们的汗水,铭刻他们的梦想。
自习室里,笔尖摩擦纸张,春蚕食桑般沙沙作响。自习室外,走廊上背书的考研人,神情专注而肃穆,如同虔诚诵经的僧侣,从一层到五层都回荡着他们的诵读声。这些声音同时交响,在图书馆、在八教、在更多你未曾注意到的地方。它们和加油声与祝福声一起,汇聚成一条壮阔的洪流,向梦想奔去。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笔尖停息,属于他们的故事还要继续。
而将与考研人一同再次出发的,是不会随岁月老去的青春记忆,和一颗永不放弃的、勇敢的心。
今天中午考完政治短暂休息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几位学长。可能是肖秀荣的押题太准,他们露出好看的笑容。
在这个平安夜,祝考研人金榜题名。
明天还考一天呢,记得错峰吃饭。
— 交大伴读小书童 —
交大人系列 vol.1 考研人
写一群向上走的青年
喜欢请转发
感谢接受采访和出镜的小伙伴
摄影、文字、排版丨 傅睿萱 卢忠锐 生跃峰
责编丨 秦可 赵文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