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舆论可以制裁人性吗? | 大学生热议「江歌案」
从江歌案发生至今已过去一年,而最近事件又到了风口浪尖,一场关于道德与法律的舆论风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阵浪潮。
关于这起案件,大家众说纷纭,我们首先回顾下事件的经过。
/2016年11月3日/
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中野家中,被闺蜜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残忍杀害。案发时,江歌在自己公寓门前与陈世峰发生争执,两个月前因与陈世峰分手而搬来与江歌同住的刘鑫就在房间内,在江歌遇害期间,刘鑫始终待在屋内,直至警方到来。
/2016年11月7日/
陈世峰被日本警方逮捕。
/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
在陈世峰被捕后的几个月内,一直找不到刘鑫的江母在微博上公布了刘鑫全家的个人信息和照片,而刘鑫曾以拒绝作证威胁江歌母亲,刘鑫母亲还对江母使用了侮辱性语言。
/2017年8月17日/
根据日本法律,陈世锋可能不会被判处死刑,这让江歌母亲无法接收。8月17日,江歌母亲在微博上征集签名推动判处陈世峰死刑,江歌案再次引发舆论风暴。
/2017年8月23日/
江歌遇害第294天,江歌母亲与刘鑫见面。江歌母亲谴责刘鑫一直避而不见,也当面向刘鑫求证案发当晚有没有反锁门等关键信息。刘鑫道歉并归还江歌遗物和照片,但江歌母亲表示不会原谅迫于舆论压力才肯露面的刘鑫。
/2017年12月11日/
江歌案将在日本开庭审理。此案还有很多细节与关键之处未被大众所知,社会都在关注这场涉及人性与法律的案件的最终庭审结果。
我们征集了一些交大学生的看法
希望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对于江歌遇害,我深表哀悼和痛惜。
想必大家都在网络上看到很多报道,舆论也几乎是碾压似的倒向一方。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似乎没有把焦点放在了杀人凶手——陈世锋身上,而是聚焦在江歌闺蜜——刘鑫身上。
先撇开日本的法律是否判死刑,就这么舆论导向,我觉得是一种好事儿。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在中国,有句老话,叫杀人偿命,这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法律共识,杀人犯是必将受到制裁!
其次,我们看到了刘鑫这个很重要的角色,她是这个案件的重点也是转折点,也许手握刺刀的不是她,但是她真的能撇清自己?许多人都认为刘鑫虽然没有直接杀人,但她仍然需要被制裁,这是为什么?
我来说说,什么是法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法律是用来惩罚那些触碰道德底线的人。什么道德标准呢?我的认为就是不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所以,我很开心的看到,大家将这个案件提升到了一个人性的高度而不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揪着刘鑫不放的原因,也是江歌母亲对于女儿最好的正名。
前阵子看了一部影片《东方快车杀人案》,这个案件最后,就告诉了我们,人性和道德包含了法律,法律是有界限的,但是人性和道德是无法用一个圆将它圈起来的。所以在江歌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全社会的人性高度和道德正义,也看到了刘鑫和陈世锋的人性泯灭和道德缺失。等待开庭结果吧,如果法律给不了满意的答卷,那就让人间成为他们的地狱,让活着成为最折磨的“死刑”。
@胡访华 建艺学院 研一
江歌案中刘鑫冲破道德底线的言行让我们震惊、愤怒,在朴素正义感的驱动下公众纷纷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在大v的煽动下逐渐演变成网络暴力,然而大家对此却无所谓,甚至乐见其成。
刘鑫有错吗?她当然有错,忘恩负义,泯灭人性,实在该接受道德谴责。刘鑫罪大恶极吗?在案件没有开审,更多案件细节没有披露之前,我们真的能断定她罪大恶极到该死吗?
为了追求正义我们谴责她,我们默许纵容甚至鼓励网络暴力,言语的伤害也能真实且锋利,我们真的不会逼死一个人吗?逼死刘鑫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刘鑫死了我们所追求的正义真的还存在吗?
我们当然应该追求正义,我们理应维护正义。但我们在追求结果正义的同时是不是也应保持程序正义?
@匿名
不管陈世锋最后遭到怎样的制裁,他的人生必将为自己惨绝人寰的行为而付出代价,法律自有公判。
我们应当避免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去谈论人性,我们都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旁观者,我倒希望舆论放过刘鑫,公众更多去慰问江歌母亲、以及祈祷江歌安灵,能让真正的罪魁祸首绳之以法。
想到《无间道》里一句台词: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提醒自己交友要慎重,不要和不理性不成熟的人纠缠。
@张文博 经管学院 大二
对于江歌事件,我希望舆论要全面认识到,这是“江歌陈世峰刘鑫”事件,陈的罪行同样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而且,到底是网络暴力还是伸张正义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审判他人的同时,不得忽视的就是共有的人性的弱点,刘鑫在当时的反应很可能也会出现在那些网络中看似处在灵魂制高点的“从不出门成为路人的网民”手中,但可能真正引起众人愤怒浪潮的是刘鑫在事后表现出来的事不关己的态度。
与之相对的是,为了其挺身而出的江歌,在死之前,除了对于凶手的愤怒,更多的部分,大概是对朋友间友谊冷漠的心寒绝望吧。
@不爱吃香菜同学
就在昨天,陈世峰的律师表示,陈已经承认杀人,但不承认是计划性的预谋杀人,也就是说,陈在日本被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而此时公众的目光却远离了真正的焦点——凶手应该受到什么惩罚。
“为什么网民最关注刘鑫而不是陈世峰?
因为我们怕成为下一个江歌。”
人性是有弱点的。
在评判事件之前,我们需要去了解事件的真相。而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样的公正的裁决才能告慰天堂美丽的女孩,才能抚慰伤心欲绝的死者的母亲。
12月11日案件将在日本开庭审理。书童将会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整理:程萱、黄奕琪
编辑:何思乐、陈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