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我们生活圈周围,阶级固化已经成了路人皆知的关键词。生活及出生在底层的人们已经慢慢学会了接受,自觉或不自觉地,安于平淡的生活现状。但安于现状难道就轻松了吗?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本主义学派认为每个人的潜意识中一定存在某种奋斗的愿望,想要去改变自己并不完美的的现状。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人会安于并不完美的现状,并且不愿意做出尝试与改变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他们安于现状的心理原因。


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底层出生的人会有更大的机会接触失败,并且只能被动承受失败带来的痛苦。


比如,他们想要追求某个心仪的女孩子时,结局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给不起对方想要的生活;


比如,他们想要去做出改变,但没有足够的资源找到一条上升的渠道,也没有人能给予靠谱的建议与指导,自己闷头乱撞,被骗及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虽然这么说很残酷,但多次重复失败之后,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是必然现象。


因此,底层人士并不是天生就缺乏斗志,而是他们从心理上已经习惯了妥协与失败,失去了持续努力的动机和愿望。


更严重的是,失败的阴影可能永远笼罩在了他们的心里,表现出还没尝试新事物就开始害怕失败、畏首畏尾的情绪反应,形成严重的自我怀疑。


这种现象,并不是只有底层人士才有,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甚至是非常成功的精英,都有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这是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应激反应。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在多次尝到失败的苦楚之后,还能持续去奋斗、努力,打破现状呢?


(一)用正确的归因方式


要刻意练习归因,将成功归因为能力,以及有效的努力,将失败归因为无效的努力,或者短期的能力不足。


了解了原理,操作就比较简单了。


我们可以用列清单的方式,及时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比如遇到一件不顺心或者失败的事情,事后复盘、记录自己的归因,当样本足够多了之后,你会逐渐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了,据此,就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把自己的归因模型从消极模式逐渐切换到积极模式。



(二 )从微成功开始起步


小改变可以撬动大变化,但我们总是对小改变不以为然,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这本书中,清晰展示了小改变的力量。


他本人是一个又懒又胖的资深宅男,无数次尝试改变都半途而废,对改变不抱任何希望的他,给自己设定最低的目标,比如,想练肌肉,那就每天1个俯卧撑,想写一本书,那就每天写100字……


这些微习惯和小坚持,给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成为肌肉男,甚至还出了《微习惯》这本畅销书。



我们总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事情,这会让我们犯下两个错误:


1、低估一件事的二级效应


比如早起,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很多人的改变就是从早起开始,因为早起,不仅仅是起床时间的变化,这也是一个小挑战,一个小自律,每一次成功早起,都会强化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慢慢地,自律会呈指数型增长,带来整个生活的连锁改变。


2、是低估一件事的时间效应


就如同每天写100字,一年就有三万多字,尤其关键的是,当我们每天毫无压力完成100字后,会忍不住再写100字,再写100字,这是轻松状态的想去写,而非不得不写。


对于很多习得性无助者而言,设定一个小目标,培养一个微习惯,是非常好的开始,目标太大,只会加深你的无助感,这样,打再多的鸡血也没用。


3、有效强化刺激


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作者威尔鲍温提出了一种强化刺激工具:不抱怨手环。


它的使用方法是,只要你在任何时刻产生了抱怨的情绪,那么你就必须换一个手佩戴不抱怨手环,每天记录更换手环的次数,以此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更换手环的次数越多,就越意味着失败。


这就是通过负强化刺激,帮助你逐步减少抱怨的次数,最后形成新的条件反射链,成就一个永不抱怨的自己。




人的潜能是非常强大的,具有自我修复、自我激励的本能,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与道路,踏出行动的第一步,习得性无助其实是很容易被战胜的。


方法永远只是在你前方的那一扇门,你需要自己走过去、打开它,才有可能找到自己预期的那个目的地。



老戏骨加戏时间:

有人选择岁月静好,有人选择不断奋斗,不同的生活方式,你会怎么选择?


点击关键词看更多内容


关于编制 | 职场歧视 | 闺蜜与男友

人丑代表失去整个世界 |  准点下班的年轻人

靠副业赚钱 | 不要再逼自己了 | “金九银十”跳槽季

人有多大胆,就能有多懒 | 熬夜正在吃掉你的大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