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曾少贤

一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一定要听完

01



之前看《奇葩说》,有一期是关于婚前应不应该啪啪啪的话题,黄执中提到在这场辩论之中,保守派和自由派都能各得其所,因为他们坚守着各自的原则和信条,都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幸福,只有这种人最不幸福——半吊子。


所谓的半吊子就是完全没有自己所坚守的原则,一旦遇到别人提出自己不想接受的条件,想到的不是拒绝,从而捍卫自己的原则,而是退缩,甚至夹在中间,两边为难,四处摇摆不定。


黄执中提到的这种人,在大学校园中,更是常见。


他们想要成为学霸,过上理想中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总是三分钟热度,一遇到什么困难就败下阵来;在学霸当不成的时候,他们就想着要不就自暴自弃吧,当一个学渣也挺好的,翘课、通宵玩游戏、抽烟喝酒等等,但在做学渣的时候,总有一丝丝的内疚感浮现起来。


总结起来,就是想追求美好事物,但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方法,想要完全消极堕落,又心生不甘,胆小怕死。


他们夹在两条路的中间,每一天都在寻思应该走哪一条路,但就是下不定决心,也拿不出具体行动,结果日子在犹犹豫豫,胆战心惊中消逝掉了。


很多人把自己的这种心态归结于所谓的迷茫,做为一个过来人,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起因还有对应的解决方法。


02

不容忽视的情境力量



很多人无论自己多么不喜欢学习和读书,在高中,尤其是高三的时候,都能迎来历史性的突破。有些人把成绩取得突破归结于自己的智商突然间就上去,更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成绩,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与外在环境一点关系都没有。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一件事情之所以会发生,除了我们个人因素之外,情境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关于情境对人影响的研究,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随意选定了一些大学生,给了他们一定的报酬,让他们模拟“犯人”和“看守”两种不同的角色。


实验时间原定是两个星期,但出乎津巴多意料的是,这些扮演“犯人”和“看守”的大学生,很快进入了相应的角色,“犯人”表现出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的行为举止,而“看守”则表现出极端虐待“犯人”的倾向,津巴多害怕事情继续恶化下去,不得不提前终止了这一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人之所以会表现出某种行为,除了跟他的特质有关系之外,情境对人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


人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主要会受到两种影响,第一种是规范性影响,这种影响指的是,我们在这个情境之中,想通过做这件事情来博得大家的喜爱。


高中时代,读书是父母和老师眼中最为政治正确的事情,只要你读书成绩好,就能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最重要的是,成为了香饽饽,可以让你得到他们即时的各种奖赏,口头上的,物质上的,不一而足。


第二种影响是信息性影响,这种影响指的是,当我们身处一个情境之中,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错误的,我们就会通过观察模仿他人来获得所谓的正确事情。


高中时代,尤其是高三,每个人眼中就只有高考这座独木桥,在大部人眼里,学习是现在应该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当你身处在这个情境之中,你也会跟着认为拼命学习是当下最应该去做的事情,不会有其他什么负面消极的想法。


很多人抱怨自己进了大学这座象牙塔,得到的不是憧憬和满怀的希望,而是迷茫和半吊子的行为举止,说到底,是因为脱离高中时代那一种情境之后,你完全丧失了原本应具备的方向感。


03

什么样才是正确的事情?



上面我们提到了信息性影响,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我们总会看看别人正在做些什么,以此来得知正确与否。


高中时代的唯学习正确论,到了大学之后,你会发现这一观点,正在遭受不断的挑战和坍塌。


而且这个观点随着你认识越多的人,读过越多的文章,你对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越是迷惑不解。


考研成功的人,会跟你讲,大学不要玩乐,一刻也不要荒废,要拼命读书才对;


创业成功的人,会跟你讲,大学读什么书!赚钱才是最重要的!赶紧积累人脉,多看看有没有创业的点子才是王道;


能歌善舞的人,会跟你讲,读大学,必须有个拿得出手的技能,你看我没事玩玩直播,照样赚了不少钱......



但他们这些都是在做事后归因,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所有东西,给你灌的所有鸡汤和励志的对白,都是当他们一一到达B、C、D、E、F点之后,往前回溯总结出来的。


他们不会跟你讲当他们从A出发时,也面临着百般纠结,万般苦楚;他们也不会跟你说,他们的成功,有运气和机会在里面;他们更不会跟你说,故事听听就好,最终还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但很多人就喜欢这种热血沸腾的逆袭故事,这种故事,越是不可能,越能显得自己与众不同,越能彰显出自己的能力。


所以你可以看到校园里很多人随随便便听了场创业讲座,就火急火燎地想拉团队创业;看到别人做公众号赚了点钱,就放下自己手头的单词本,跑去注册公众号;听到别人说考研以后,对自己的将来很有帮助,于是就想着自己也去考个研。


他们没有一点思考能力,做不做一件事情,完全要看别人的故事是否曲折动人,要看别人的经历是不是简单可以复制,一下子就能到达人生的巅峰。


至于适不适合自己,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自己可不可以承担失败的后果,他们完全不在乎。


04

怎么破



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感,即使找到了也不想去坚持,喜欢走捷径,喜欢和别人随波逐流,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不会让你犯下什么重大错误,至少可以让你成为平庸的大多数。


但我相信很多人上大学,并不想过上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或者想做一件事情,都畏畏缩缩的生活。


怎么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半吊子,有几点建议可以供你参考参考。


1,做最坏的打算


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况,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着过高的估计。


比如说你打算去考研究生,或者想要换一份工作,在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的时候,你通常会过于乐观,就如同你每次买书,都想着通过这一次读书,让自己一举成为满肚子墨水的人。


但事实上,你买回来的书,很有可能是拿到手之后,就放起来吃灰了,连封面你都懒得去拆。


这就是一时冲动带来的盲目乐观。


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当你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给一一列举出来,如果这些列举的后果,你都能一一接受,那你大可开始去做。


比如说你现在决定考研,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几种负面情况:


1)压力过大,怕自己坚持不下去;

2)没有时间社交和娱乐,寂寞空虚冷;

3)考不上要浪费大量的复习时间,心有不甘;

4)家人或许不会支持,考上了家里可能给不了学费。


当你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后果给一一列举出来,而且能够清楚地认识并接受的话,那你就可以开始去做这件事情了。


盲目的乐观并不可取,做一名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能够让你看清楚现在所处的局面,不会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立刻就风声鹤唳,接着落荒而逃。


2,脱离目前的路径依赖


我们之所以想做一件事情,不敢去做,或者做一件事情,做着做着就又回到原点的原因,是因为你对旧的事物,产生了路径依赖。


如果你经常解数学题,你应该有这种感觉,就是当你知道了这道题的解答方法之后,你下次遇到这类难题时,也会继续用老的思路来解答,每当你把种解答方法给用多一次,你脑中的记忆联结,就强化多一次,如此反复之后,你就脱离不了这种解答方式了。


这和每次当你立下决心想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比如说把英语给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没过几天,你又回到自己原有的状态是一个道理。


想要脱离你现有的路径依赖,你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比如说这道数学题你已经知道了一种解答方法,你可以尝试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想想有没有更好、更快的解答思路,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之中,你才能强迫自己走出已有的舒适区,并脱离目前依赖的路径。


为什么同样都是做饭和炒菜,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能和专业的厨师相提并论?除了彼此的职业不同之外,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普通人,如果学会做一道菜之后,从此就对炒成这道菜的路径产生了依赖,无论你做多少次,你都是在重复重复再重复而已,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改变和提升。


不想成为半吊子,首先你得脱离已有的路径依赖。


3,跳出别人设置的框架


一个人之所以随波逐流,不善于自己做决策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经常陷入到别人的框架里面。


所谓的框架,就是有人利用各种人性的弱点,对同样一个选择进行避重就轻的描述,从而让你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如果你每天都有花一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那你对框架效应应该就不会感到陌生。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特别害怕损失,失去100块钱带来的痛苦感,要比得到100块钱的快感强烈两倍。


基于这样的一个人性弱点,很多自媒体人在起文章标题的时候,特别喜欢用各种“错过”、“失去”、“拉开”等带有损失感的字眼,因为人们看到这些字眼之后,本能上就被他人带入到相应的框架里面,而在整个过程之中,很少有人能意识得到。


人类其实是一种很矛盾的物种,极其害怕损失,但却对各种可以速成的方法和鸡汤乐此不疲,我们巴不得现在插进土里的稻苗,明天就能收割,最好是一丁点努力都不用付出。


基于这样的一种人性弱点,很多自媒体人在起标题的时候,往往也会使用“速成”、“快速”、“又好又快”的字眼,因为他们深知他们的读者,喜欢快速且高效的方法论,最好是现在就能实现成功,就现在,一刻都等不了。


别人设置的框架,会限制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想要跳出别人设置的框架,除了多看思维类和心理学的书籍,比如《思考,快与慢》、《社会心理学》和《决策与判断》之外,另外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行为保持察觉。


只有自己对自己现在的行为举止保持察觉,你才能知晓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才能让在你做决定的时候,不会经常开自动挡,从而做出非理性的事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只有通过反复地刻意练习,你才能意识到自己有进步的空间。


希望对你们有用!


延伸阅读(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更好地和拖延症相处的清单

静下心来学习的清单

练就超强执行力的清单



END


曾少贤,知乎百万赞答主,只写切实有用的干货,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读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和成长才是这辈子最好的春药。微信公众号:曾少贤(tobefun2017)


长按三秒,赶紧上车

今日留言互动:

在大学里

你最不想成为哪类人

欢迎留言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