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哪些“三农”信号?专家们指给你看!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2018年要做好8项重点工作,这其中有不少内容都和“三农”息息相关,农民朋友们一定不想错过,跟着我们一起来看!
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会议提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丁一凡
“不降低标准”是为了保证脱贫的质量,而“不吊高胃口”则是为了防止脱贫走向过度福利的另一个极端,防止把脱贫搞成“大锅饭”和“养懒汉”。
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是因为现在经过几年的脱贫,尚未脱贫的地区差不多都是“硬骨头”,贫困的原因错综复杂,需要拿出“绣花”功夫,向这些重点地区发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
会议中提到两点特别重要:一是不吊高胃口;二是强调内生动力。“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就是要按照中央的现行标准办事。现在脱贫工作的难点是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在西部,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差,农民卷入社会分工体系程度比较低,脱贫的条件不太好。对于这些地区,如果提高标准,就只能靠国民收入再分配来解决问题,等于要“养起来”。这既会造成财政压力,也没有可持续性。深度贫困地区,关键要改善条件,解决根本问题。
这就要靠“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让农民从低收入领域转移到高收入领域,是我们长期以来解决中国几亿农民贫困问题的经验。这个转移就是让农民进入社会分工体系,既需要城市化,也需要农民进行培训,要有产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脱真贫、真脱贫。否则,内生动力无从谈起。根据以往经验,相信我们可以按期完成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会议提出:
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精准脱贫”放到了2018年三大攻坚战的第二位,并提出了脱贫工作未来发力的具体方向和更高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郑风田
从整体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是全年任务的一个布局,对2018年“三农”工作定了主基调。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下一步,农民增收要更多地依靠农业、农村、农村产业,建立增收的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会议提出: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
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李长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就是要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与责任,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些自然资源、资产除了包括传统的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等,也包括作为生态系统和聚居环境的环境资源,如空气、水体、湿地等。自然资源产权不清晰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因此,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就是通过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配置。
有了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还要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为你推荐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刘思思 杨滢 // 责编:李雨楠 // 监制:曹畅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