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温州首例ECMO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
54岁的他
感染新冠肺炎命悬一线
3月5日上午10时许,记者通过医院的视频连线看到,专家及其治疗团队再次对这名患者陈先生(化名)的身体状况进行了检查,病情日渐好转的陈先生对着镜头举手打了个招呼。
陈先生今年54岁,与武汉人员有接触史,1月30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随后在永嘉县人民医院治疗,因病情急剧恶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于1月31日转入温医大附一院641隔离病房进行抢救。
据介绍,入院当时,该患者的病情已属于重型患者,入院后即采取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高流量吸氧。治疗期间,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病情曾有所改善。2月12日,该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为抢救生命,采取了紧急气管插管。即使这样,该患者的病情还在持续恶化,并出现严重的顽固性呼吸性酸中毒,二氧化碳分压高达到93.1mmHg。
随着病毒肆虐,呼吸困难、氧合指数持续走低……陈先生命悬一线。
30分钟
建立起ECMO生命支持系统
怎么办?2月22日上午,由温医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夏景林、院长潘景业以及崔巍、丁礼仁等省内驰援专家在内的多学科组成的专家组团队,立即商议对策,结合患者当前的病情,研究决定为患者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尽一切所能抢救患者的生命。
在新冠肺炎救治中,ECMO可谓“终极手段”。一声令下,由心外科的王珏副主任,麻醉科的吴辉、李丽伶副主任以及CCU谢强丽护士长组成的ECMO团队,熟练的操作,周密的配合,在30分钟内便顺利地完成了ECMO的各项操作步骤,为患者建立起ECMO生命支持系统。
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系统,也叫体外膜肺氧和机,是一种用于协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进行体外呼吸循环的急救设备,其原理是将血液从静脉中抽出,流经膜肺氧合血红蛋白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将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简单地说,ECMO是把不堪重负肺暂时“替换掉”,让患者“先活下来”,为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然而,ECMO运行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比如随时可能出现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任何一项并发症都可能致命,随着ECMO运行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与日俱增。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肺功能,及时撤机,成了专家组及救治团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24小时
日夜坚守的生命保卫战
护士4小时一班,每班至少有3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24小时不离床地照护。其中1名护士专职管理ECMO,2名护士专职进行患者基础护理。ECMO团队核心人员24小时在线,和值班医护随时沟通,及时处理抗凝、管路、流量等问题,呼吸治疗团队则不断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让肺得到充分休息,康复师通过手法和先进的仪器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肺和肢体功能锻炼。
“他的命是医护人员一分一秒‘守’出来的。”治疗团队中有人这样对记者说,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锻炼肺部功能,护士需要不定时帮患者翻身,做很多基础护理工作,日夜不离地守护在患者的身边。
经过十天昼夜坚守,该患者自主呼吸不断增强,面临撤除ECMO的挑战。3月3日中午,潘景业院长在床旁进一步下调ECMO参数观察到患者通气氧合功能稳定改善,结合分析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和呼吸机参数,果断作出判断,指令撤除ECMO。不负众望的是,这次撤机很成功。
据该院介绍,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采取ECMO治疗并且成功脱机的,这在省内属第二例(之前浙大一院有一例)。
作为温州地区重症新冠肺炎集中收治的定点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集结了一支勇敢无畏、业务精良的多学科精英战队:在医护专业配备上,除了本院医护团队以外,还有浙大一院、浙大二院专家及市卫健委抽调的重症监护室护士支援;除了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内科以外,还有心脏外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超声影像科、放射科、康复科等专科,整个救治团队相互分工,协调合作,发挥各自的专长,夜以继日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一体化综合救治,成功救治了一大批危重患者。
▶留在意大利的温州华侨:囤积食物自我防护,思来想去还是暂不回国好!
▶清零!刚刚,市六医最后2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该院141例患者全部治愈!
▶意大利华侨母女确诊,2月29日到杭州萧山机场!CZ3803航班,座位号53C、53H!
▶最新!温州连续16天0新增!浙江新增意大利输入确诊病例2例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看温州app
记者:王骁
编辑:叶琳 校对:周泉
责编:郑东 监制:王若江
温州晚报微信广告投放联系电话:18967720708 QQ:568705619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