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不会走路,3岁不会咀嚼,别不当回事!温州医院的筛查发现让人震惊:100个孩子里有5个发育落后!
2岁不会走路
家长说,没关系,总会走的
3岁不能清楚叫爸妈
家长说,那是“贵人语迟”……
真是这样吗?
记者日前从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了解到,在去年筛查的2万余名儿童中,查出发育落后的占到了5%,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2岁不会走路,3岁不能清楚发音的孩子。特别是一些早产儿,肢体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孩子,如果不尽早进行相关训练,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营养够不够、有没有生病,而往往忽视了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精细发展变化。医生提醒,家长切不可抱有“路总会走的、话总会说的”这种想法,要按时带孩子进行体检,特别是家有早产儿的家长,更不可存侥幸心理,对于发育落后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早一点,再早一点
早治疗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2岁半的小晴(化名)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治疗已经快10个月了,目前,她可以跟人进行交流,走路还不是特别稳,不扶着就无法自行上下楼梯。这种状况想在下半年上幼儿园的小小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这也正是小晴爷爷着急的地方。
小晴的父母在义乌工作,小晴从出生便一直跟着爷爷生活。为了进行治疗,爷爷带小晴租住在医院附近,现在,每周一、三、五上午都是小晴的治疗时间,其他时间爷爷会带着她玩。“这不是简单的玩,我要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让她练习走路,上下楼梯,这样才能让她加快康复的速度。”
小晴是个早产儿,妈妈怀孕6个多月便生下了她,她在保温箱里待了40来天才回家。爷爷其实早就注意到小晴跟其他同龄孩子的差距了,5个多月时还握着拳头,手不会张开。10个多月时不会坐,1岁多了还不会走。也多次告诉了小晴的父母,说得带孩子去看看。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有什么问题,还说小孩子最后总是会走、会坐,不着急。直到小晴快2岁时,妈妈见她还不会走,而其他同龄孩子都走得飞快了,这才担心起来,给医生一评估,小晴的语言以及运动功能都明显落后,必须要进行康复治疗才行。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小晴的语言功能现在还算可以,但仍弱于同龄孩子。运动功能还差一些,经常会踮脚走路,也无法独自上下楼梯。这样便会影响到她上幼儿园。”康复治疗师厉俊海惋惜地说,如果小晴能早一些接受治疗,下半年她就可以入园了。可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入园恐怕要延迟了。
在另一间治疗室,康复治疗师徐圆圆正在给3岁的小贝(化名)进行言语与吞咽训练。由于小贝不喜欢吃硬的东西,家长便把所有食物都煮得烂烂的,还碾碎了给小贝吃。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小贝的咀嚼功能,进而让他的发音吐字也含糊不清。见小贝说话不清楚,家长才着急带过来看。“现在进行治疗还是迟了,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发音,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徐圆圆说。
在采访过程中,几名康复治疗师均提到了“早治疗”的重要性,他们说,对于重度发育落后的孩子来说,过了最佳治疗期有可能毁了他们的一生。
每年新建档早产儿五六百名
其生长发育更应引起重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进行康复治疗的孩子都是早产儿。“没错,早产儿发育落后的风险要高于普通孩子。”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张宇表示,因此,早产儿的家长更应密切关注其发育情况,不可抱着侥幸心理,也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来接受孩子可能存在发育落后这一事实。
儿童保健科高危儿门诊副主任医师桂敏告诉记者,每年门诊新建档的早产儿有五六百人,这还不算之前累计的人数。近几年,过来建档的早产儿数量明显增多,桂敏分析,一是跟家长的认识逐渐提升有关,另外,也不排除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死亡率在逐年下降,进而也让早产儿数量得以增加。“事实上,早产儿都是需要进行长期随访评估的,发现问题最好是在3岁以内便开始进行干预,但临床上,不重视的家长并不少见。”桂敏说,现在的情况好多了,一般在这里出生、体检的孩子,都能通过系统的检查进行专业的评估,排查问题,接受进一步的治疗。“临床发现,越是学历高的家长,对孩子发育的状况越关心,一旦发现问题,便会及时过来就诊。”
“不少家长觉得早产儿不就是早出生几个月吗,好好喂养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张宇介绍,早产并发症是五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不仅如此,小于32周出生的宝宝,发育异常的几率为24.5%,而小于28周出生的宝宝,发育异常几率高达52%。中晚期早产儿的发育异常风险率也不低,一般不高于5%。所以,早产儿可不是日后喂养好这么简单,家长不仅要关心其体格情况,更要关注发育状况,并及时进行发育促进的训练以及规范的康复治疗。另外,早产儿还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听力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贫血检测等,以排除疾病。
建“一站式儿童诊疗”平台
有异常及时进行专业评估
继2017年成为第二批残疾儿童省级定点康复机构之后,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日前又获批成为第三批残疾儿童省级定点康复机构,这意味着其在肢体康复治疗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智力康复治疗项目,覆盖面更广了。
张宇介绍,目前,像发育迟缓、脑性瘫痪、遗传代谢性疾病、颅脑损伤所致的四肢肌张力异常、肌无力、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以及尖足、膝内翻、膝外翻等步态异常,均可以在这里进行治疗。2000余平方米的课内场地,设置了认知言语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声光训练室、理疗治疗区域、集体课教室等,可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手段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每年治疗量达到6000余人次。
每个时期,孩子的发育情况都会有明显变化。张宇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状况,家长需引起注意,可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从出生到1个月
对大的声音或强烈的光线没有反应,或不能轻松地吸吮或吞咽,或身高、体重不增加。
●1-3个月
身高、体重和头围指标没有增加,或不能对别人微笑,或两只眼睛不能同时跟随移动的物体,或听到声音时不能转头寻找,或俯卧时不能撑起头和上半身。
●4-6个月
不会用手抓东西,或体重、身高不能逐渐增长,或不会翻身。
●7-9个月
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或对新奇的声音或不寻常的声音不感兴趣,或不能独坐,或不能吞咽菜泥、饼干等固体食物。
●10-12个月
当快速移动的物体靠近眼睛时不会眨眼,或不会模仿简单的声音,或不能根据简单的口令做动作,或不能自己拿奶瓶喝水喝奶。
●1岁-1岁半
还没长牙,或不能表现出愤怒、高兴、恐惧等情绪,或不会爬,或不会独站。
●1岁半-2岁
不会独立走路,或不试着讲话、重复词语,或对一些常用词不理解,或对简单的问题,不能用“是”“不是”回答,或认不出镜中的自己,或囟门没有闭合。
●2岁-3岁
不能自如地走、经常会摔倒、不能在成人帮助下爬台阶,或不能指着熟悉的物品说出它的名称、不能说2-3个字的句子,或不能根据一个特征把熟悉的物品分类,如把吃的东西和玩具分开,或不喜欢和小朋友玩。
●3岁-4岁
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或不能报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不能说3-4个字的句子,或不能自己一个人玩三四分钟,或不会原地跳。
●4岁-6岁
不能交替迈步上下楼梯,或不能安静地听完一个5-7分钟的小故事,或不能独立完成一些自理技能如刷牙、洗手等。
编辑:周泉 校对:叶琳
责编:李俊 监制:王若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州晚报微信广告投放联系电话:18967720708 QQ:56870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