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的葛女士,3年前患上了头晕、恶心、站立不稳的毛病,一直以为是脑供血不足、颈椎病。
为此,葛女士跑了好多家医院,医生开给葛女士的是抗焦虑的药,药吃了好久,却一直没有效果。
最后,葛女士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终于找到病因——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以为前方车在移动
头晕导致交通追尾事故
葛女士的工作需要每天长时间在电脑前,因为盯着屏幕时间久了,头晕症状就愈发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甚至有一天开车上班的路上,她错以为前方的车在移动,启动车辆后结果和前面的车发生了追尾,交警来调查事故现场,开了罚单,她觉得很冤枉。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付长永主治医师通过对葛女士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并没有什么明显异常,而且相应评分只是轻度焦虑。但葛女士注视诱发加重和身体旋转不耐受引起了付医生的注意,经过对整个病史的回顾分析,付医师明确了葛女士的诊断——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没有打针吃药,每天早晨只要坚持5-10分钟的前庭功能训练,葛女士的毛病基本上消失了。
经过治疗,身体逐渐恢复的葛女士开心极了:“要是早来找付医师,就可以少吃三年的药,少受头晕的折磨!”这种病很容易误诊
那么,葛女士得的这种病到底是什么?
付长永提醒,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在中国,很少被临床医师所认识,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常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等。这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头晕,位居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第二位。它是在2014年初被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的一种新的独立疾病体。长期慢性反复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浪费。最近研究认为PPPD患者发病除了前庭/视觉刺激机制和姿势反射/眼动控制机制外,可能还存在多重感觉传入系统受损。如果有以下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了,有可能你也有和葛女士一样的病:(1)非旋转性头晕或摇晃不稳感,持续3个月及以上;
(2)上述症状大部分时间持续存在(每30天中至少15天),大部分患者几乎每日均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可有波动;
(3)头晕症状在下列情况会加重包括站立、头或身体运动时,或暴露在复杂或运动密集的环境中如广场、超市等,且头晕症状在坐立后减轻、卧床后基本消失特点;
(4)有的患者行走时需要扶他人,才感觉稳当,有的走路时表现为“摇摆不稳”步态,像共济失调,但查体时无共济失调的体征;
(5)患者的症候在受关注时,或在人多的场合下更加显著;
(6)仔细观察患者可存在躯体化症候,甚至或在夜间发作,常常使医生过多关注其躯体化症候本身,而忽视其内在本质。 虽然“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多具有焦虑特征,但焦虑并不是诊断PPPD的核心症状,焦虑只是在PPPD中比较常见,二者可以是并存关系,PPPD患者也可以没有焦虑抑郁。
PPPD与精神源性头晕(或者叫心因性头晕)不同,而且目前相关研究文献均认为PPPD不属于精神类疾病。至于“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但临床上“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药物治疗并不满意,患者仍反复因头晕而就诊。
目前前庭功能训练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眩晕专病门诊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很多“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进行前庭训练后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快速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