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刁民太多了,就是你们这些新闻媒体支撑着他们……”,日前,正在直播中的海南当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爆出一段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政府某公职人员连线时的说法,不仅直斥通过媒体反映情况的群众是“刁民”,而且对媒体监督颇多情绪。事发后,涉事人员及当地政府向节目组致歉,并“通过节目组”向公众表达歉意。
该工作人员在电台直播节目中称“现在的刁民太多了”。这是在直播,而且是当地直接针对政风行风的监督类节目,涉事公职人员是不是有点儿太放飞自我了?在引发舆论热议后当事人与机构通过公函的方式“打包道歉”,有意思的是,道歉的对象和侧重点都在节目组,被污为“刁民”的群众反倒只是顺带提一下。从这个的道歉逻辑,是否也反证出当地政府对此番事件的轻重判断与风险评估? “刁民”的言论说了也就说了,只是不该在媒体采访时,特别是直播的场景中口不择言,至于因“刁民言论”对涉事民众造成的直接伤害,并不是此次道歉需要化解的危机。要不然,向“刁民”面对面道歉(并及时办理那桩据说还在“走程序”的公事),岂不是比公函捎带的辗转致歉方式更直接、更显诚意?当然,问题的关键,自始至终都不在于节目播出的形态以及涉事公职人员是否准备充分、言辞得当,而在于此番直播中脱口而出的“刁民”言论,在某些公职人员的言行、想法中可能并非孤例。认为反映情况的群众是“刁民”,认为“刁民”都是媒体惯出来的,哪怕嘴里不说,哪怕不在媒体采访时、在直播里说,只要有此扭曲心态,公职人员恐怕就很难公正履行职务,也很难不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反映在态度上、行动里。 既然涉事的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不当的“刁民”言论道了歉,就有必要对此“刁民”言论进行从言到行、由口及心的彻底反思与纠正,突然口不择言或许可以道歉了事,但如果平日言行都一以贯之则可能已经事关一地公共权力运行的状态与风气。 还不仅如此,由“刁民”言论到对“媒体支撑刁民”的偏见,同样需要不局限于个案的彻底反省。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部分,自有其职责与使命,而所谓“刁民”的情况反馈不仅是媒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借助媒体了解与掌握民生状态的有效途径。“媒体支撑刁民”说法的荒唐之处,正在于其不仅误解了现代社会权力与监督的关系,更将正常的社会意见表达敌意化、将敌意扩大化。既然向媒体反映情况的群众是“刁民”,通过政府信访渠道、甚至“民告官”诉讼渠道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普通公民,在某些公职人员眼中又是什么?一定程度上,正是那些视国家正常设置的意见收集与纠纷解决机制为无物,错误理解、肆意扭曲国家制度设计初衷的公职人员想法与言行,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并不复杂的一件日常民生事项,办理中的难度、程序完全可以通过更恰当的方式第一时间告知、解释,而不是让公民在多跑几次、多问几遍后遭遇“闭门羹”甚至冷言冷语和奇谈怪论。早在2018年,海南全省就曾承诺,通过一系列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让民众“一次都不跑”或“最多跑一次”。再好的改革承诺,都需要常态的个案化实践去验证,“刁民太多”的心态,和“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冲突过于明显了。 “总有刁民想害x”作为一句网络调侃语曾一度流行,但“刁民太多”的公职人员心态、言行,却万万不能流行起来。
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
编辑:王人望 校对:周泉
责编:叶琳 监制:周丽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州晚报微信广告投放联系电话:18967720708 QQ:568705619
戳右下角,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