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院】CBD中的绿毯——中央电视台新址媒体公园
>新朋友请点击标题下方“中国风景园林网”关注
一位建筑评论人说:“想要描述过去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发展是困难的,因为我们身处其中。”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几十年间北京这块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特别的建筑,或用近期的高频词形容为——“奇奇怪怪”的建筑,央视新址大楼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这座建筑所引发的轰动、争议和思考热潮已经渐渐平息,此时,我们将目光顺央视大楼向东南而下,会看到一块2.56公顷的绿毯,这就是央视新址媒体公园。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1年7月通过公开竞标获得了媒体公园的设计权,至2014年5月,公园建设完工。
在此之前,媒体公园历时多年多个设计方案,2004年至2010年间,众多设计人参与了媒体公园方案,方案历经很多“变脸”,其中不乏新奇特别的创意构图,之后很多优秀的设计人和团队都就媒体公园的设计展开思考,提供感受著书立说。方案的变化体现了各种复杂功能的博弈,从建筑肌理衍生出来的广场抑或是公园,追随建筑师的规划理念,还是另辟蹊径自成一体。
原本建筑师的对央视总体规划的思路是:皮拉内西风格。在除了媒体公园之外的其他已建成区域,已然处处可见“皮拉内西圆点”。
由一幅版画,决定一块土地?
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1720-1778年)从路易斯.康到安腾忠雄都从他的画里得到了建筑空间的启发。
最初由建筑师定义的央视总体规划的思路是从皮拉内西的一幅城市版画中的像素点受到启发,以至到这种像素点元素综治了整个建筑的屋顶、地面园林风格,像素点变成了铺装点、种植模块、以及灯光。
作为设计人的心理,由一幅画的肌理,决定一块绿地的“命运”,用一块古罗马城的机理,覆盖北京城这块绿地,让人费解也难以接受。
面临设计选择,设计人如何取舍个人的审美喜好,平衡理性和感性。在设计层面的工作基础是在对上位规划进行理性分析并有效整合场地现有条件、人的需求、各方使用功能和未来各种可能性等各因素之上的综合判断,这种判断通常是理性的。感性因素作为设计人的灵感必不可少,但务必是恰当的,有足够关联性,让人产生共鸣和信服的灵感。
公园是为人而建,不是为“伟大建筑”而建,所以在媒体公园最后的设计选择上,我们选择不跟随建筑师定义的风格,而是跟随人的需求。
在我们获得设计权后,设计方向是坚定的:始终都坚持做一个趋于自然的公园,而不是皮拉内西风格一个广场。
绿毯(去皮拉内西化)
地块被众多个性鲜明的地标高层建筑围合,设计中追求景观俯瞰时给人带来平静与柔和,以连绵的绿色,天然去饰,融入天际。
央视主楼张扬、坚硬,视觉冲击力足以让一切园林景观都显得弱势。这是“众目睽睽”之下的2.5公顷。
我们希望身处CBD空中居高临下的注视它时,看到的是绿色、葱郁的树冠,平静柔软的绿毯,回归自然形态的大象无形,无需夸张的构图吸引眼球,也不必与天际线“争宠”。
当我们走上地毯,会发现规则均匀的皮拉内西消失不见,“雨点”逐渐变奏为自然流淌的东方“泼墨”。设计将一切人工痕迹的构筑物尽量都藏了起来,看不见车库,看不见皮拉内西,看不见罗马,这是一块绿毯,托起北京最具特色的一抹天际线。
最终呈现的效果证明,在这样一块建筑拥挤之地,做一片平和舒缓的绿地,是合理的。设计选择不跟随建筑的肌理,不通过折腾文脉、理念来炫技,而是扎实的做好这个“绿毯,是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建成(2014年7月的卫星航拍图)
公园整体布局上按照功能需求划分区域,最南侧1/4靠近光华路的部分作为主要开放活动空间,为公共广场区;北侧3/4区域内以绿化为主,分别设置了绿色剧场区、阳光草坪、休闲健身区三个区域。
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区位于公园最南侧,靠近光华路约1/4的空间为开放广场空间,将光华路和N10、N11路口30米内区域设计为有一定硬质铺装面积的林下广场,同时结合绿岛种植,形成较大的绿色空间,为周边居民和观光者提供休憩、交流及观赏北京CBD典型性建筑天际线的空间。
绿色剧场本身设计简约,作为地下车库的顶板,覆土有限不适合种植过多乔木,故此预留足够的草坪面积,提供多元化、可塑性强的一片绿地,是绿毯中最为开敞的空间。
结合车库人防出入口,设置安静休憩的场所,在材料上选用整块的料石、木坐凳、散铺的砾石,与园内自然地风格相协调,给人以安静、质朴之感。
媒体公园的在2014年建成,设计人的愿景是这块绿毯其能为更多人用,清早的晨练、跑步,傍晚乘凉、散步。
关于央视大楼的争议和那些隐喻的风波,似乎永远不会停止,直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周边更多“奇奇怪怪”的建筑是否可以将其泯然众楼矣也未可知。但这块绿毯,希望一直都是舒适的,简单的。
当甚嚣尘上的争议声都烟消云散,伴随岁月,人们慢慢的只能记得那些真正从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期间使用者的记忆会层层沉积形成媒体公园特有的自然人文气息,而实现出来的园林,随着时代也如同建筑一样具有新陈代谢。
在我们设计的土地上,园林也如万物并作一般罔替,风景恒久也易变,没有最后的胜利者,永远只有继任者。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年6月19日,是国内最早拥有风景园林甲级设计资质的单位之一,同时拥有建筑工程乙级设计资质和园林工程总承包资格,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配有园林、建筑、规划、结构、水暖电、艺术美术、概预算等各专业,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综合设计实力。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0人,涵盖了规划、园林、建筑、结构、水暖电、艺术美术、概预算等各专业,其中4名教授级高工,14名高级工程师,8名执业注册人员,49名工程师,搭建起了老中青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了“重科研、树精品、尊重自然、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塑造了“民风与时代浑然一体,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辉”的设计风格。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与景观设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北京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单位。凭借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一套日臻完善的“产学研用”经营模式,树立本土化园林设计企业的优势发展典范,成为引领我国园林景观和古建设计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和历史重任,把艺术和技术完美融合,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专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表达的研究,注重生态理念及新技术的运用,积累了大量大型展园及大尺度公园设计经验,成果遍及国内外,多次在国家级、部级、北京市优秀设计和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获奖,累计达200余项;同时,还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自行研发的园林规划设计软件在行业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