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LA报道】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蔡福祥:新加坡城市景观治理与园林生态保护

蔡福祥 风景园林网 2023-09-17

日,由亚洲园林协会、国际绿色建筑与住宅景观协会、园冶杯国际竞赛组委会主办,中国风景园林网、世界园林杂志承办的“第七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在北京召开,近500位国内外专家参加了大会。在大会的“绿色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国际论坛”上,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园林署高级署长、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中心总监蔡福祥先生分享了新加坡城市景观致力于园林生态保护的经验。他介绍说,新加坡早在1963年就确定打造“花园城市”,积极推广全国绿化运动,还完成了总计400公里长的绿色廊道。现在新加坡在考虑将“花园城市”提升到更高层次,希望通过六大方面迈向绿意盎然的“花园里的城市”。

 

以下为蔡福祥演讲实录: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园林署高级署长、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中心总监蔡福祥

 

在座的各位朋友好,我是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蔡福祥,我在国家公园局干了将近40年,我们常说女人怕嫁错人,男人怕入错行,我很幸运我这一生没有入错行,我选择了似乎每天是“沾花惹草”的工作,把这个当做我终身的职业,而且,这个“沾花惹草”的工作是国家认可的。因为我们公园局就是负责新加坡全国绿化的规划、建设和开发。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各位分享新加坡在过去54年来的绿化工作,还有未来我们如何把现有的绿化提高上一个层次。新加坡很小,国土面积只有720多平方公里,人口却很多,545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一平方公里住了7500多个人,但是我们很幸运,我们有一个很有眼光的一代领袖,就是我们的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他在1963年就确定,在城市规划中把它打造成一个“花园城市”,李光耀先生在1963年就开始积极地推广全国绿化运动。

 

 

首先我们尽量在公路种满树木,虽然我们没有大的国土面积,没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但是老天给我们很多的雨量,每天达到2600厘米的雨水,阳光充足,没有四季之分,所以我们就利用这个天然的资源把新加坡全面地绿化。我们在道路上种满了树冠面积大的树木提供遮荫的效果,而且,后期我们也在积极鼓励老百姓少用车辆,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所以我们在60年代种的树,在这几年来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遮荫效果。

 

我们搞绿化,如果早期我们没有定下这个规划,后期要重新搞绿化,花的时间和财力可能会更多。在道路绿化(方面)我们能够绿的尽量绿,甚至行人天桥,汽车立交桥,我们都种满了那些能够开出鲜艳花朵的植物。

 

第二个主要的绿化项目就是积极地施工造林,尽量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旁边建造公园,提供老百姓消遣的绿化空间,所以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定了一个“园林绿地指标”,就是你们所谓的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每1千人0.8公顷的公共绿地,提供消遣,最终每一个新加坡人都有8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作为消遣,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我们尽量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主路区域建造空间大的绿地。

 

同时,我们也开始在90年代建造我们的绿色廊道,就是你们所谓的绿道,把分布在东南西北各角落的大型的公园以绿色廊道的概念衔接起来,老百姓只要从一个公园就可以跑步或者骑自行车到另外一个公园,可以走完70多个大型公园,这个项目在未来的两年会全面完成,总长大概是有400公里长的绿色廊道。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积极地在推广绿化,到了2000年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航拍了一张照片,发现我们所花费的财力、人力没有白费,我们把新加坡一半的国土面积绿起来,我们的(森林)覆盖面积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46.7%。我们把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其实就是“花园里的城市”,早期我们建成的时候是云在城中,但是经过我们这40多年的努力,我们似乎已经转型成为城在云里的感觉,我们就开始调节我们的思维,如何把我们这个“花园城市”提升到另外一个城市,提出一个新的思维,如何再重新检讨我们国家要走向的目标。

 

所以我们就提出这个标语,迈向绿意盎然的“花园里的城市”,经过我们局里全体同事的努力和认可,我们希望通过六大方面实现我们“花园里的城市”的愿景。

 

第一是建造世界级花园。

 

第二是营造更具活力的公园与街道景观。

 

第三是善用城市空间。因为新加坡毕竟很小,频频的绿化已经到了一定的饱和点,如何善用城市空间。

 

第四是丰富城市中的动植物种类,在城市开发当中,一些生态的艺园逐渐的消失,如何把经常看到的本土的蝴蝶、鸟类重新引进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第五是提高景观及园艺业水平。因为我们的工作都是外包,我们只是负责管理,我们希望我们私人绿化企业的朋友和工人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如果我们一直着喊这个口号要搞成世界级的绿化水平,如果我们的绿化企业配不上来,有一个很大的缺口,也永远达不到我们所定的目标,所以我们决定也要提高我们企业行业的技术水平。

 

最后还是要联系社区,建立绿色新加坡,我们需要老百姓社区的合作,才能够达到我们所定下的愿景。

 

建造世界级的花园,当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新加坡植物园,主要是作为研究和老百姓消遣的地方,而且这个植物园在2015年,我们很荣幸被例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也是我们新加坡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再建立一个世界级的花园,所以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筹备要打造一个世界级花园,最终就是建造一个“滨海湾花园”,我相信在座的朋友有去过,或者你们的朋友有去过,我们早期定下的投资额是9亿新币,最终是10亿,等于人民币50亿,我们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花园。

 

在这个花园里面整个造景充分利用高科技,将自然、环保、生态的理念融于一体。大家看到的这两个最突出的地标就是我们的植物。第一个是花穹,里面是仿造地中海气候,因为新加坡外面的温度高,湿度也很高,平时每天大概是28度、30度左右的气侯,我们把这个花穹里面的温度维持在21-23度,湿度也只达到60%,所以尽量把里面的环境仿造地中海的气侯,我们从世界各角落移植了一些特殊的植物品种,甚至有一些是绝种的植物种在这里面。

 

第二个是云雾林,里面是仿造热带高山雨林的气侯条件,湿度非常高,而且气温也是维持在21-23度之间。除此之外,我们也在这个园区里面建造了18株的Supertree结构,因为新加坡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最特殊的就是那些高大的树木,但是如果要栽这些高大的树你可能要等上整百年,所以我们就仿造了热带高山的树的品种建设了18株的Supertree在这个园区里面,而且这个园区也是在我们的蓄水池,所以我们就充分的利用旁边的蓄水池引进水道,把水引进整个园区,而且最终也是流入这个蓄水池,这个蓄水池是储水给我们引用的,所以我们也很小心在保护,在养护的同时不会污染整个水体,最终这个水还是会回流到蓄水池,我们在这个水道旁边种一些水生植物,尽量利用这些功能把下雨的雨水尽量净化,然后才能够流入蓄水池。我们也建设了渗滤沟,在水没有流入蓄水池当中就把它过滤,利用植物过滤的功能帮它净化。

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公园局负责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大概有400多个,有一些公园经过20年就要翻新一次,这是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碧山公园,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碧山公园座落在我们两个人口密集的主路区,这个是给老百姓提供消遣活动的地方,但是在早期建造的时候,我们部门跟部门分得很清楚,这个是主路是由我们建筑局另外一个部门负责,这个是大水沟,下雨的时候可以把水排出去的,是由我们的公用事业局负责。这个地方是由我们负责的,整个地方分为三拨,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看到光秃秃的土墙,下雨的时候通过加冷河就可以把这些水排出去。大家可以看到不下雨老百姓要过来这个碧山公园的时候不太方便,所以我们在翻新的时候我们就跟建筑局,还有公用事业局坐下来讨论,如何把这个分得很明显的“楚河汉界”敲掉,尽量考虑到老百姓在利用公园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就把笔直的排水沟敲掉,建造一个曲线自然的河道。下雨的时候还是有一个排水功能,它的功能非常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绿地,下雨的时候,每50年一遇的水位到这边,我们也有一些安全的措施,在暴雨来临的时候都会响起警报,提醒利用公园的老百姓尽量撤离到高的草地。这个也是可以维持生态的环境,在整个水道旁边,我们种的水生植物,选用合适的河道建材,尽量打造一个更加生态化的河岸景观。

大家可以看到比起早期一个笔直的土墙,整个环境有全面的改观,而且,这里的老百姓热得不得了,因为房价翻了3倍,窗户一打开就是一个很大的绿地,还有小桥流水,我们还建造好几道桥,如果不下雨的时候,我们还会在水道里面放一些石块,老百姓只要踩着石头就可以过到我们的公园里面。

 

除此之外这个自然化的河道也吸引了很多的鱼、鸟等生物,为它们提供了栖息地,也增加了我们本土的生物物种的多样化,这个也有利于保持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

 

我们有一些水井,所以我们也充分利用这些河道,把水引进来我们的池塘,然后经过这个生态池进行净化。甚至,园区里面的停车场,我们打造了生态的停车场,没有下雨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干的景观,下雨的时候还可以提供排水的功能。

 

大家可以从这个航拍看到整个环境似乎都改变过来了,而且在这个碧山公园水道的下游,我们也美化下雨的水道,当做我们刚才提到的公园连道。所以从这个碧山公园可以沿着河道跑到我们的市区里面。在好几年前在我们开工的时候,我们请我们的李显龙总理来开幕,所以李总理就呼吁国人维持水道的期间,共享美丽的环境,这个是如何把一个比较粗劣的公共绿地打造成一个老百姓的消遣空间,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教育性的绿地。

 

除了改善我们的公园、公共绿地,我们也不断地在探讨如何优化我们的道路景观,早期我们道路景观种的树是1、2个品种,好像军队排列似的,每10米一棵很单调,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美化我们的道路景观,在美化我们的道路景观当中,我们也注入生态,如何把一些衔接我们自然区域的道路打造成一个自然道路。

 

今天我有三个自然区,一个在西部,一个在中部,一个在东部的小岛,还有一小块在南部,所以我们把这些道路打造成我们路旁的自然连道,其实很简单,这个概念提出,我们选择花木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吸引蝴蝶、蜜蜂、鸟类的花,无形中把这些经常看到的小动物引到这些我们老百姓居住的环境里面。因为每个人要看生态,要看小动物都要跑去自然保护区,其实不必,只要花一点心思详细的挑选花木,即使在道路旁也都可以吸引这些生态。

 

第三个就是我们比较善用城市的空间,我们在90年代的时候,已经打造公园连道,在最近我们深化整个全国的公园连道,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绿色走廊。早期我们建造绿色走廊的时候,连道就是希望老百姓从一个公园串到另外一个公园。当时事实不是如此,我们发现很多老百姓向右跑500米,右转然后又向这边跑500米,然后他回家,这个不是我们当时想要的目标,我们鼓励他们往前跑,我们当时发现在设计方面有缺陷,我跑500米,跟我跑2公里景观都一样吗?我跑远一点看到的也是相同的树木,也没有特别的景观,没有一个推动力让我往前跑,所以我们也在优化我们公园连道的景观,在每800米之间做一个景区,鼓励老百姓往前跑,最终从这个公园转到另外一个公园。

 

在景观设计的时候,可能是相当的完善,但是从老百姓利用的角度来讲还是不完善,所以我们在考虑设计景观的时候,我们现在就把我们自己当做老百姓,我居住在那边,你现在做一个公园,你让我利用,它有什么优点,从这个角度我们慢慢地优化其他的公共绿地。

 

这个也是一个例子,把水道加盖腾出空间作为水道旁的绿地,而且我们也开始建造主题性的公园和绿道。我们有两个劲敌,第一个是冷气购物中心,新加坡人超爱去冷气购物中心,一有长周末,或者下班就去购物,所以就不来公园,我们建造公园和管理、经营公园就是把它当做一个商业产品,我建立一个公园,就是希望每一个人在消遣的时候就会想到来我们的碧山公园或者其他的公园,所以我们尽量把它打造成舒适的环境。

 

第二个敌人就是我们的新加坡电视台,早期就播你们国内的《包公奇案》、《雍正传》,近期就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每个新加坡人都超爱看,包括我个人本身,还有《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什么地方好吃,我可以安排去旅游,所以这些人下班、放学之后就拿一个碗在电视机前面看这些节目,就不来我们的公园。

 

我们做一个公园想看到每一个新加坡人一有空闲,第一想到的就是去公园,把公园作为消遣的地方,所以我们尽量把这些思维转变,搞一些硬件方面的投资,软件就是在公园里面搞一些文艺活动,把他们从家里面拉出来到我们的公园里面。

 

第一个项目就是空中绿化,刚才提到我们的平面绿化似乎到了一个饱和点,我们就在探讨,如果每一栋楼都建得我比你高,你比他高,我们希望在这个高楼上面建屋顶花园,提供额外的消遣空间,而且也能够降低城市的热度,我们也鼓励开发商他们,但是因为这些要很多的费用,早期的进展不是很理想,后期我们推出“空中绿化津贴计划”,如果你是开发商你建立一个屋顶花园,我帮你付一半的建造费用,但是你要跟我签这个协议,这个空中花园至少要保持5年,这个津贴一出之后,可以看到很多开发商、建筑商开始在阳台里面做绿色阳台,还有屋顶花园,只要满足这四个要求,我们就会发出我们的绿意津贴。所以当你现在去到新加坡看一些酒店、办公楼、住宅都有这些垂直空中花园的设置。而且我们早期设下的目标在短短几年就达到了,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在2030年从现有的61公顷的空中绿化提高到200公顷的空中绿化的面积。

刚才提到第四个愿景是丰富城市中的动植物品种,所以我们在建造公园的时候,或者翻新公园,尽量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你们所谓的生态修复,把这些物种开始引进我们的公园。

 

这个是我们在好几年前建造的一个生态连道,因为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允许我们的道路部门建立一条快速公路,所以无形中就把我们的自然保护区划分了一大一小,这一小部分就被孤立起来了,经过20年后我们发现了问题的存在,因为整个动植物的基因变得非常地脆弱,而且不时有一些小动物爬过快速公路被车子撞到,然后我们就跟陆路交通管理局建造一个生态连道,宽50米,在周边种一些植物品种,希望动物可以利用这个50米的连道走过,这个连道在4年前开幕后,我们的(黄道刚)就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画出了这个漫画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面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堂兄、堂弟可以从一个保护区很方便、很安全的过去交流。

 

我们第五个愿景是希望我们的私人企业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我们成立了“城市绿化生态平衡中心”,这个是培训和科研的单位,我们开办了专业课程,颁发合格证书,设定全国艺术专业的要素,如果你要投标,所有的政府部门的园艺合员,你一定要有我们培训过的员工的一个比例,我们才可以发出合约。而且我们也在提高景观业的生产力等等。

 

最后我们也推出软件,就是刚才王(才强)教授提到的社区花园,我们有一个景色社区的计划,鼓励居民自发的组成一个小组,美化附近的公园或者绿地,或者道路两边的绿带等等。还有一些民众参与的旅游、计划等等,都是在我们的愿景里面。最后新加坡面积将提高,但是在提高当中我们的公园绿地也会相对的提高。

 

最后我做一分钟的广告,我们在今年的11月9-11号会举办第三届国际景观、休闲、绿化设计、建筑和科技展览暨大会,两年前有一些朋友去过,所有我希望大家可以来我们新加坡参观,同时这个还有建材、城市设计,还有一些服务的方案,还有城市解决方案的展出。我们也会举办“第四届国际空中绿化大会”,希望大家可以腾出时间到新加坡参加这个会议,谢谢。

投稿邮箱

news@chla.com.cn

微信号

chlaweb

微博

@中国风景园林网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