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刚:民族·乡土·文脉——21世纪乡村人居环境营造反刍与展望
近日,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建设以线上形式举行,西南民族大学毛刚教授发表了题为《民族·乡土·文脉——21世纪乡村人居环境营造各阶段反刍与展望》的演讲,针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议题,提出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乡村营造应该是一种恬静悠闲的、不炫耀的,为自己的生活而营造的理念,并进行了项目经验和实践总结。
中外乡村对比
下图左为法国尼斯的村镇,属于山地城市,周边有坡地、护坡、挡墙、台阶、垂直绿化等。与右图贵州凯里西江苗寨对比,也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特色之分。
法国戛纳郊区的阳光房、森林河谷、远处的雪山,稻城香格里拉城亚丁村,能看见雪山、森林河谷、雕房。两者的景观意象从风景角度来说,都是同质的或者说是同一种景观构成,只是不同民族文化产物的地域化表现。
下图左:里斯本西郊渔村;下图右:大理双廊,在景观营造品质上,大理更精致。
罗腾堡的郊区小酒吧,在欧洲的乡村,感受到是一种宁静的东西,不急于营销和接待客人。在丽江的束河古镇或者酒吧就会感受到喧嚣,急于营销待客,因为没有游客就没有生计。
两种模式不同,造成对待乡村的态度不一样,尤其是官方态度。在我国,乡村模式显得急于做形象,在很快的时间内达成某种政治诉求。在欧洲考察期间发现,都市的繁华都比不上中国上海或重庆,但是乡村都很美丽。中国的乡村问题很大,除一些极个别具有旅游价值或网红乡村外,其它乡村都较破败及空心化 ,这是社会学及产业问题。本文仅从建筑学层面针对乡村环境营造进行探讨。在中国西南地区,尤其西南民族地区,不缺少传统聚落、历史文脉、地域特色、民族风景、山水壮美,缺乏的是一种文化自信。
第一阶段2000-2010年:风貌整治、形象工程、面子活儿
攀枝花的萨拉彝族自然村更新改造
左下图形象大门与广场轴线对称。类似的项目很多,似乎都在做形象,告诉旅游者,乡村需要他们来旅游。但其实旅游的产生应该是来自自身的品质,当品质到达某种程度后,从而吸引旅游者。
村落保护其实是不需要空间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因为传统的村落本身品质相当好,具有非常好的原真性。此项目为彝族村,属于俚僕彝族,是过去汉族与彝族杂居之后,汉族被同化形成。此处更需要的是市政工程、消防工程和道路工程的规划。当下的城乡规划教学中经常搞一些虚无的,忽悠式的乡村设计,但最后都难以实现,而现在乡村更需要精雕细琢的环境营造。
该村约有300户,设计团队改造了一些主要大院,例如张家大院、齐家大院、毛家大院等,并对其进行建模、新旧对比、场景对比,同时对屋顶、门窗、外墙、小品、铺装等都做了对比设计。
在2000年到2020年,村落更新的发力点在建筑美学层面,注重形象包装,项目改造工作都是表面化的风貌整治,是经不起生活检验的。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是特定阶段的观念问题。该村原有的外墙都是土坯墙,改造后全部刷成红色,然而现在红色墙面也开始脱落,情况不是很好。
第二阶段2010-2020年 :抗震加固、户型改善、环境整治
随着2008年的地震,加坡屋顶的建筑改造都被震掉,现在已不会再提表面化的风貌改造问题。此次地震不仅是四川省的觉醒,也是全国的觉醒。地震后,2009年开始灾后重建,这个阶段老百姓普遍萌生了非常强烈的安全观。一方面来自规划选址方面,无论是村落、城镇、宅基地都要做地质普查、山地灾害评估、建筑单体加固抗震、户型改善、环境整治等,这些方面都有了一系列的实践。过去村庄修房子可能连钢筋都不加,施工偷工减料,但是现在灾区重建后的建筑,钢筋强度比图纸要求都高。这是接近10万人的罹难换来的对建筑安全的反思。
色达县翁达镇规划
翁达镇算是色达的第二县城。色达县城在3900海拔区域,气候非常恶劣,温差很大。而翁达不到3000海波,是河谷地区。众所周知,集聚性的城镇都在河谷地区。尽管河谷存在强烈的地质灾害,但是气候温润,水源良好。
翁达镇的改造,设计团队对民居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加固,也进行了新形式的探讨。
1997年左右对此处开始调研,认为在3000海拔以上的草原坝子,非河谷地区,不适宜建设大量或者聚集性很好的人口城镇。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色达县城实际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距离其20公里外海拔略低一点的佛学院,目前有3万人。政府拨款建设医院、卫生所、学校等,但是县城人口仍然不聚集,尤其在冬天,几乎公务员都去其它地方。现在大量的草原坝子上的县城可能在下次城镇体系调整时,计划合并到更适宜人居的河谷地区。
北川吉娜羌寨
北川吉娜羌寨地块内存在冲沟,有强烈的地质灾害。为了避洪,防止冲击扇对建筑群的破坏,设计团队在建筑群两侧修建泄洪通道,投资近3000万。当时的花费可能比改造建筑群的造价都高。此阶段的规划,不再像前10年只考虑面子工程,更多是考虑安全问题,包括选址安全、地质灾害治理的安全和建筑抗震的安全等。
“4.20”灾后重建-雅安芦山县龙门古镇
重建项目设计的开始,团队与村民进行交流探讨,提出了多种设计结构,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气体结构等。最终村民选择了钢筋混土结构,因为结构更加稳固。团队设计了钢筋结构,建筑外装饰采用仿木构,最终形成古镇建筑群。
第三阶段2020年-2030年:低碳宜居、绿色环保
第一是新能源利用、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
低成本清洁再生能源技术,主要是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
案例:广汉某新农村示范点:太阳能、风能、外墙遮阳、垂直绿化、保温系统和隔热系统等。
措施:穿堂风、地道风、阳光房、光电板、遮阳和西墙绿化等。
示范户太阳能光伏:大概一户200平方,太阳能集热板有30平方,光伏板就可以带动室内的空调、各种冰箱、电器甚至包括充电桩。
第二是污废处理
现在的乡村甚至许多城镇都还存在污废处理问题。下图为废物利用的理想模型图,目前技术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到2030年,相信可以做得更好。其实中国乡村的问题,并不是景观问题,现存的大量乡村已经很漂亮,从美学角度上,根本不需要建筑师和规划师,而是需要解决很多生活问题,尤其是污水排污等环境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构,从2019年底就开始进行“栖居3.0”国际太阳能竞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建筑科技集团联合参加了竞赛。国内一线设计院共有15家入围,方案后自筹经费及进行样板房建设。团队的联合方案,在修建过程前两版采用木结构,后面的方案采用钢结构,是想通过木结构和钢结构探讨未来乡村装配式住宅的可能性。从现在来看装配式造价会比较高,但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及装配式的广泛运用,未来成本会降下来,也更能适用于快速便捷的乡村建设。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更多详情。在线观看论坛实况,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END————
“沧州运河活化国际设计师竞赛”
火热进行中
相关链接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64450203
18500787853
邮箱:editor@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