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城市更新进行时——空间再生与内容生态构建的焕新之路

Luzern 风景园林网 2023-09-17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业界参与者,过去的20多年我们见证了国内城市化的突飞猛进,以及相应的建筑、景观、商业、社区、消费方式、经济模式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快速迅猛的发展迭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很早就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在这一论断放到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4%,大规模城市建设接近尾声,房地产市场似乎见顶的今天依然具有长远的启示意义。早期城市化的进程是以土地的城市化为推动,人口、财富的聚集为动力,伴随大规模的基建和房地产开发。而进一步的城市化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关系的转变,商业文明的迭代、空间、技术和文化的不断升级。从这一点上,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才方兴未艾,城市居民对更便捷、更丰富、更高水准的生活的向往在不断增长,无论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建设,还是商业空间改造都还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在城市发展早已过了高峰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城市更新一直是个重要话题,和社区规划、交通规划一起占据着城市规划行业的核心位置。经过20多年的高速建设、国内的城市也形成了大量的存量资产,而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和能级的提升更是加速了资产的陈旧速度。在城市更新的新浪潮之下,处于城市周边的厂房、过时的商业物业、设施不够完善的街区、社区、甚至使用不佳的公共空间都如同蒙尘的宝石,等待着重生。这次有幸在最后一刻参加HuanXin2.0的北京之旅,第一次对北京的城市更新、商业焕新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集中探究平时生活的城市悄然发生的变化。无论是空间的再生,内容的焕新还是产业的更新,都能体会到其间新世代、新消费、新商业涌现的活力,以及背后规划者、开发者、运营者的眼界、创新和努力。


01 郎园Station 
文商旅产生态融合的产业社区

深藏在将府公园东南一隅,被京承高铁、东五环、坝河以及亮马河所包围的郎园Station是个低调而有腔调的存在。30多栋老旧的纺织库房建筑在金网络怡成的精细化运营之下华丽转身,空间、内容、产业三头并进,成为了北京的产业园区中空间设计最潮、内容最新(也最让人出乎意料)的一个,产业生态也非常健康和强大。固然园区的再开发受益于产权单一、政策试点等一些不可多得的优势,但其在工业建筑再利用、空间设计、招商策略、商业与文化融合、产业生态构建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研讨的大策略和小细节,无论是从书展期间展现的人气、商业文化氛围的呈现,租金的收益,都可见一斑。



郎园Station兼具了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商业和文旅项目的特质,从其自身的定位-“森系微度假艺术潮流生活场”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一模糊边界、融合发展的思路。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占地13万多、原本都是大型工业厂房的郎园Station改造后像是一个有街可以逛,步行为主的城市街区,公园边上一个可以享受慢生活的文化小镇。在工业建筑粗犷的基底上,郎园成功的打造出了富有变化、充满创意的建筑立面、连续的商业界面以及尺度适宜的街道空间。而走进一些大型仓库建筑里面,原本宏大的厂房空间和桁架结构的工业风依然非常明显,成为了商业展示、大型展览、文化活动的最佳背景。结合招商的需求,郎园里面也不乏设计精巧的网红点,地形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的The Playscape儿童乐园,董功设计的光影效果超赞的点心铺,露营场景的Bonfire户外店、河边的空间小而富有变换的咖啡酒吧。


郎园Station是个很好逛的园区,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空间、内容、产业三方面的发力打造出一个以文化媒体为主体,融合了商业、文化、休闲功能的产业社区,其间精心构造的内容和产业生态,才是这里的灵魂。产业社区既不同于完全以商业休闲为主、缺乏产业动力的城市更新项目,也和传统的单一功能、生态贫瘠的产业园区有很大的区别。产业社区是由入驻企业、服务机构、商业、文化艺术休闲业态之间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生态位所构成的紧密关联、结构稳定,与外部有机互动的生态系统。产业社区是有产业内涵和深度的创新能力的,产业和商业、文化业态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是有烟火气的地方。根据与运营团队的深入交流,郎园的产业生态基本都是与文化传媒的定位相契合,能够同频共振的企业,其中内不乏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产业公司,也有初创企业。同时和一般的产业园区不同,这里的入驻企业不能租了之后“独自小楼成一统”,而是要求企业在首层开设展示或商业运营的空间,如不想自营也需要由园区代招公共商业业态,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园区的街道层具有整体感的商业文化气氛,另一方面也督促企业通过孵化商业子品牌、联名联营等方式更积极的参与到园区的生态共创之中。如某户外运动公司楼上办公,楼下开设露营风的Bonfire户外体验店,一作为主力产业的传媒公司开设的太空主题创意餐吧,我们的时光复合共享空间的底层公共区域,设计师聚落设计并自营的店铺等等。


商业和文化相互融合的内容生态是产业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产业社区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为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交流、测试、发布、销售和社群运营提供了空间。从跨越文旅和城市更新的内容业态分类来看,主要定位于年轻客群、创意人士的郎园触及了内容生态的各个方面。自然体验方面,郎园与将府公园空间融合,园内还有国家地理营地、城市根系空间植物美学工作室,提供大盒子商业不能提供的亲近自然的机会;户外运动方面有Bonfire,Yep!野派户外店,也有下挖十米北京最深的Hidive潜水中心,还有一个滨河篮球场;健康方面则有一个能喝红酒的心灵疗愈空间-天鹅湾;亲子教育方面有Haxxy暖亲家庭成长中心,一粒儿童空间,兽宠若晶矿石科普馆;零售商业方面有颇受年轻人心仪的浪漫百货、老鼎丰点心店、设计师家居店,北京最具北欧风的Apartment101家具店、中古家居、集合店、买手店等等;餐饮酒咖方面有车站风的Station Grill、花盐街、塔朵拉咖啡、未来范的Cyber Plants冷压果蔬汁、咖酒结合的Deck Coffee &Taproom;文化艺术方面不仅有良阅城市书房、小杉画廊,也有利用大空间纺织仓库打造的准点剧场和橙色空间,以及正在举办戛纳XR沉浸影像展的中央车站;此外,园区也有主打慢生活的摩尔设计师公寓,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内容生态


郎园Station从各方面标准来看都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文化产业社区。如果还有什么缺憾的,那就是南北濒临的坝河、亮马河这两条珍贵的城市水系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园区的空间是割裂的。如果未来园区能与公共部门共同合作,以城市更新的思路提升滨河空间环境,延伸亮马河三元桥段的成功经验,促进园区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进一步融合,则其一定会引发更多内容创造的可能性。


02 BOM嘻番里   
精准定位X世代的游戏化商业改造

六道口地铁上盖的BOM嘻番里是个老旧物业-原五道口服装市场的改造项目,4层2万平米的面积,依靠年轻化、场景化、游戏化的改造思路迅速出圈,被称为首创郎园的线下“元宇宙”主题商业项目。


元宇宙是这两年的热门词汇,但是抛开元宇宙的概念不说,BOM嘻番里在精准的Z世代年轻人定位之下,把线上线下结合的玩法做了深度挖掘,构建了一个大型实景解谜游戏场。商场二层以上需要买票进入,通过手机游戏与空间场景进行链接。统领整个空间和体验的是以90后操盘团队编制的《梦境之镜》游戏故事线,幻兽、X星人和探险家三大种族结为联盟,驻守梦境,要将要法力强大的千貘囚于梦中,保守世间的安宁。不同的商家门口可以发现他们在游戏世界中的“别称”,商场的各处分布着游戏相关的情节点位,消费者可以选择角色扮演,通过解谜或游戏互动的方式可以获得线索,解锁线上游戏的关卡。每天的特定时间,还将会有沉浸式戏剧演出,进一步让消费者入戏。

游戏化的思路整合了线上和线下体验,也链接了空间场景和内容,将传统的需求型消费与文化体验结合起来,为年轻人提供可以进行社交娱乐的消费空间。与游戏故事线相契合,嘻番里虽然不是直接去复制纯粹的游戏场景,但是在商业空间场景的打造上极具异次元和赛博朋克的风格,无论公共区域、店铺的门头风格、内部的展陈都充分体现了这一主题。商场的业态也在很大程度上与之呼应,商铺很多都是一般购物中心比较少见,更多从城市的胡同角落收集来的针对年轻人的小微业态和主理人品牌。不同楼层涵盖了潮流文化、中古集市、手办潮玩、特色DIY、vintage饰品、猫咖、AR游戏、剧本杀、桌游、脱口秀、动漫、电竞、Livehouse、主题小酒馆、新式茶饮、轻食等诸多业态,涵盖了Z世代兴趣社交的方方面面。  


根据运营团队的反馈,喜欢线上种草,线下打卡Z世代人群(18-25岁)占到全部消费人群的60%以上,30岁以下群体占全部消费人群的近90%,基本证实了项目定位的精准性。BOM嘻番里操盘团队是平均90后的年轻群体,在项目试运营期间,也通过社交媒体运作了多次非常成功的营销活动。

虽然个人对于具体的场景和内容的品鉴偏好有年龄的差距,但是这种游戏化整合线上线下的思路非常具有新意和借鉴意义,当NPC成为了导购,游戏场景师成为了建筑师,故事架构成为了商业流线,道具成为了美陈,我们的城市更新、商业街区,乃至文旅小镇、营地的规划运营的重构都会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03 西单更新场
打破边界-空间融合-场所塑造

由华润改造运营的西单更新场,定位为“青年潮流发声/生地”,主要面对年轻为主的消费群体。其不仅更新了西单文化广场原作为小商品集散地的地下商业空间,也完全更新了我们对于西单商圈的印象。


西单更新场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有效出租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店铺37个。为了响应政府方面明确提出的“减量、增绿、提质”方针,华润将原有地下四层改为两层商业与一层停车场,将低端商业减量提升为绿地与商业结合的复合功能空间,充分发挥项目的隐性价值。建筑改造设计方CallisonRTKL也顺势提出了 “打开屋顶、回归城市”的核心理念,在公园逛街才是正经事。地面广场是华润与西城区园林局共建的城市园林,打破了绿地公园与商业卖场的边界,在不同角落设置了多处直梯和步梯将地下室内空间和地上公园连接起来,便于消费者顺畅的进出下沉广场的商业。北侧宽大的步行阶梯,既是下沉广场的主入口,也是一个可以坐下小憩的露天阶梯剧场,可以举办小型沙龙、签书会等文化活动,再次模糊了公共广场和商业空间的界限。广场建筑顶层设置有屋顶花园,并通过过街天桥与周边的汉光百货,君太百货实现了双层空间的连通。基于TOD模式理念,项目将地铁1号线与4号线出入口直接接入商业空间,实现了地上地下联动互通。


更新场地下商业空间设置了三个不同主题的中庭,对不同楼层进行了垂直拉通,大面积的玻璃天窗让消费者沐浴在天光云影之中,完全感觉不到地下空间的封闭感。地下空间内部更是进一步打破了卖场边界,所有店铺都不设门,消费者可以在店铺和走道间自由的进出,整个消费休闲体验非常流畅。


处于西单和长安街沿线这样的位置,更新场改造需要兼顾的方面比一般城市更新项目更多很多。更新场的改造在复杂的城市条件约束下显得游刃有余,营造出了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生态,通过打开地面,模糊边界,建立联通,实现了项目与商圈、广场与商业、地上与地下、店铺与走道等多个层面上的空间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活力、多面体的场所,也是西单面向未来的城市会客厅。这才是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塑造具有长久价值的场所
与大刀阔斧的空间改造的调性一致,西单更新场的商业内容以概念店及青年潮流品牌为特色,品类跨越国际潮流时尚、精致轻餐、艺术文化及生活方式多个方面。其中北京首店、旗舰店、概念店、集合店等有14家,STUDIOUS是内地首家高能级门店,BAKE是来自日本北海道的芝士蛋挞品牌,在新消费领域引入了巧克力品牌Nama Cocoa、左右艺术超市北京首店、先锋艺术潮流品牌ITOO等。同时更新场也非常重视在地化,一半的品牌为北京本土的新锐品牌,如国内美妆零售集合品牌話梅HARMAY、精品咖啡品牌S.O.E Coffee、收藏玩具品牌塑唐以及颇受规划师本人喜爱的售卖纸雕城市地图的O³ DESIGN STUDIO等。


进一步的文化艺术内容运营上西单更新场也做了很多尝试,据悉更新场已举办多场展览,力图通过与更多潮流、艺术类前沿内容创作者的合作,为场所赋能。国庆期间再去更新场,正值“Awake Color-Fall波光之下“的AI实验艺术展,策展人将AI、自然与人作为共创团队,运用程序、音波、光晕、机械、诗词等媒介,将艺术家的构思与AI的算法相结合,呈现出多重场景的艺术装置。商业空间与艺术展览的组合并不是新鲜事,但可以看出更新场在通过持续的内容生态构建去激发商业空间场景力,艺术重塑空间,空间协同艺术,以更有创造力的方式动态持续的推进场所塑造。


04 优客工场/共享际/念念行旅/山海四合...
有机更新

这次跟随Huanxin参观了毛大庆在阳光100地下开设的最早的一家优客工场,咖啡、联合办公、初创型小微企业、儿童艺术教育、可供家长等待交流以及讲座沙龙的书吧、篮球场、有泳池的健身房,通过各种有规划和没规划的联系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远的国贸共享际,不仅有联合办公空间,也打造了服务于创新人群的众多小微业态,包括庆庆哥自己创办的毛大庆包子铺。而其主理人竟是一个竖琴专业、硕士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美女斜杆海归,用自己的热忱参与到共创的实践之中。


在庆庆哥的讲座分享中,基于这三年来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他提出了“发现生活、发明生意”的金句,确实这几年来经济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生活方式的新趋势新机会在涌现,比如最近浆板陆冲骑行露营的流行,亦或是人们对有温度的商业、社区街角的品质餐饮、绿色健康品牌的追捧。无论是在共享际还是优客工场中,都是通过场景的改造,商业、文体等内容生态的有机植入,形成消费者真正需要、符合生活方式选择的产品组合,实现产品即链接的目标,通过产品锁定具有强文化链接的社群,并形成系统的用户升级体系。



在东四地区的实践中,包括香饵胡同的念念行旅酒店、南阳共享际、东四北大街的山海四合书店以及东四共享际,都在步行距离之内,形成了多点分布、渐进更新的新模式。因为地处老城,能利用改造的建筑规模都较小,以老旧房屋为主,单个项目承载的业态也不算多,但是旧瓶装新酒,每个业态、每个店铺都是有调性的甄选结果,比如选书颇受好评的山海四合书店,之前就在原处并且改造后变的更火、不开连锁的胖妹拉面、曾荣登全球咖啡店排名的铁手咖啡制造总局、主打黑胶的爵士酒吧Joyland,以及剧场等等。这些业态通过空间的邻近达成了功能共享的效果,为更丰富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这既是存量建筑改造的商业实践,也契合了城市规划中的有机更新理论,通过小微更新、共创共生,在老城的空间肌理中形成了一个商业与文化的创新网络、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承载了焕新的生活方式。虽然东四的更新和上海的更新实践中很多街道不留死角的精致新潮还有距离,但是这种老旧共存倒是也很有老北京的特点,在共享际品牌之下,通过合作共创,走出了不同于南锣鼓巷,五道营胡同的新的城市更新之路。


05 RE而意自行车
社群驱动的生活方式品牌/城市第三空间

RE而意自行车由原六角鬼丈事务所的建筑师菅根史郎创立于北京,以自行车售卖和骑行俱乐部为主线,涵盖餐饮咖啡、户外服装、杂货、绿植等领域的生活方式品牌,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骑行生活主题的城市第三空间。品牌名中的RE,源于Recycle、Research、Recareation和Revolution的前缀,以表达健康环保可持续的品牌理念。据说创始人曾因高强度工作导致健康出了问题,是自行车运动让他找回了健康,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而对于大多数城市中产来说,骑行也让他们找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而意的嘉里中心店里,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自行车产品,从意大利老牌Bianchi,到现在大热的Brompton折叠自行车,以及而意自己的产品,周边放置了相关的骑行服装、装备以及其它衍生产品,让人自然的联想到户外骑行生活的美好场景。而在商场原走廊动线的位置上,而意开设了服务骑行社群和周边社区的咖啡餐饮,自然渗透的空间中,木色、绿植和纸灯的搭配,显得非常有生活气息。


在与联合创始人罗园的座谈中,她说到了而意的客群定位,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客户撑起80%的销售额,核心客群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他们的消费力是最强的。但是参与活动最活跃的是20多岁到30多岁这部分用户,也就是中年人买单,年轻人种草,提前体验未来的生活方式。罗园并不认为自行车运动是个小众的行业。热爱骑行的欧洲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了,但这几年还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亚洲也是这样。虽然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但实际中国的自行车拥有量还不到1%,远远低于那些欧洲国家。创办品牌之初,作为运动的骑行在北京还是非常小众,外国人参与的多一些。但是疫情之后,骑行突然火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同时经历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开始有时间重新思考什么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转变。过去三年而意的会员以每年翻倍的速度持续增长,如今已经超过2万,几家门店也渡过了初创期,开始有了盈利。
骑行是一种运动文化,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个跟社会价值观与经济发展程度都有关系。当骑行不再以通勤为主要目的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和自行车运动有关的群体画像逐渐清晰,骑行文化也随之产生。面向这样一批爱好骑行,有粘性又有消费力的人,而意的复合空间模式应运而生,门店叠加了更多的衍生产品、丰富的文化内容,来吸引成员的加入,并以社群的运营和俱乐部丰富的活动来持续经营用户,用骑行文化构建出城市慢生活的场景。罗园也坦言社群对于门店的运营乃至销售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位于嘉里中心的第一家店,在店的客人很多都彼此熟识。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活动是由客户来策划,会员来组织,不只限于组织骑行,也包括读书会、插画、烘焙等在内的一系列沙龙以及和其它品牌的合作活动。


而意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品牌,提供的不仅仅是有关骑行生活的场所,还是基于休闲生活的第三空间。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空间呢?我认为它包含了空间属性(有吸引力的实体门店空间、精心的选品),内容生态(骑行文化展示、骑行活动),它还通过社群链接了有着相似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客群,以线下空间为据点逐渐发展演化。而且第三空间应该对于周边社区也有辐射能力,是社区中富有吸引力的场所。一定程度上,这些共同构成了第三空间作为社区场所的本质。


06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
年轻力策展型商业/城市设计思维

朝外大街曾是北京重要的商业要道,九十年代的蓝岛大厦也曾经是北京高端商业的翘楚,而今日的朝外已经湮没在世贸天阶、国贸、三里屯等更时尚的商圈的阴影之中。面对竞争以及对面美克洞学馆华丽转身带来的示范效应,昆泰集团已经开始了朝外地区国有资产的升级改造工程,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主承载区,规划建设为可以对标波士顿滨水创新街区、西雅图南湖区、英国东伦敦科技城的国内首个UIC(城市创意空间)街区。作为其中的亮点,昆泰邀请了以策展型商业出圈的上海TX淮海项目的操盘团队URF盈展共同进行Box朝外项目的再开发。Box朝外/年轻力中心作为一个全新的创想空间,力构中国年轻力文化网络,通过智能技术集合创新零售、艺术展览、娱乐,为年轻一代构建一站式体验社交目的地。


以“文化先行,消费随至”的先进理念开创“策展型零售”先河的盈展是项目核心操盘团队,商业大咖司徒文聪介绍了以年轻力为导向的企业愿景:践行新青年文化自信与创新中国生活方式,实现与“年轻力同行”的企业方向,并不断创新发展以期世界级“年轻力消费”综合集团。“Play inside the box, think outside the box。”年轻人有不一样的生活、社交、消费、娱乐习惯,必然有不一样的空间需求。在项目的展示区中,我们看到的创意年轻人画像让人眼前一亮,颇受启发:扬星辰大海之志,走脚踏实地之路;坚持“志同道合”的处事原则,秉持“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无体验不消费;既具备多元文化视野,又拥有民族文化自信;习惯科技在娱乐场景的应用。


这次考察的几个项目,我们都能感受到在客户画像和定位上,一方面客群更细分,定位更精准,另一方面,特定人群的画像更丰满、立体、多面、多元,另外,并且随着客户的成长而变化,引领认知。Box 朝外对青年人的五条描述,是画像,也是生活态度和宣言。而展示区的空间风格、陆冲板及软装部品、用乐高制作的沙盘,也都一以贯之的传递出这种年轻态度。


与西单更新场一样,城市设计的考量贯穿在整个改造设计当中,打破了建筑单体的局限,让年轻的活力外溢到城市街道上。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室内与室外,中庭与街道都在打破边界,有机融合。北京首个室外空中篮球场、地下艺廊、最美胡同、东岳庙文化广场、露天自由营地、街头涂鸦潮流市集等,都将在焕新后的街区亮相,这些是都是商业与城市的协奏激发出的创意空间。而屋顶俯瞰朝外大街的露天自由营地,计划汇集潮流夜店、露天电影、艺术装置以及休闲酒吧俱乐部,为繁忙城市里的年轻人提供可充电的夜森活高地,则已经在最近的试点活动中得以先期展示。


招商和内容运营上,司徒文聪之前的一次讲座对策展型商业做了诠释:“我们去年打造了策展型零售的手法,我们背后放了几个重要的工作的公式,第一个是场景化,我讲了很多关于场景的内容;第二个策展化;第三个是自媒体化;第四个是游戏化。这四个工作分别通过我们在空间的融合过程中,把场景、策展、自媒体和游戏混搭在我们的商业中,令年轻人可以回到商业中的主要的原因”。

运营团队的介绍提到街区将引入国际“首店”,实现品牌产品“首发”、开展时尚“首秀”,同时吸引新创意经济、新数字经济、新服务经济“三新”企业入驻。从中也可见在朝外地区,商业上升为产业孵化的角色,直接面向朝阳区的痛点,让年轻人再回舞台的中心表演,让商业升级为产业,产业驱动空间的更新。这也最终是所有城市更新项目都要考虑的从空间到内容,再到产业的升级路径。

Box朝外无疑是北京城市更新项目中最令人期待的一个,我们将拭目以待。


07 美克洞学馆
场景美学


朝外Box街对面的美克洞学馆原是1998年开业的百脑汇电脑城,这里曾是与中关村相对应的装机大本营,但时代的变迁让物业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其最终于2019年停业。家居制造商美克美家通过对物业彻底的改造升级,以场景美学诠释品牌演变,实现了品牌的突围。作为新晋网红打卡胜地的美克洞学馆,其出乎意料的立面改造在朝外大街上赚足了路人的眼球,而室内改造设计以洞穴为灵感,融入西域的雅丹地貌以及龟兹风格的丝路元素,营造出充满艺术感的穴居文化场景,曲线旋梯和不规则采光穹顶甚至让人联想起远在巴塞罗那的高迪的梦幻设计风格。
美克洞学馆集合建筑、家居、艺术、设计、生活、阅读、餐饮、休闲业态于一体,是城市新中产探索和体验新零售艺术空间的载体,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呈现,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有了超凡场景审美力,才有了链接和转化的可能

 

08 檀谷   
社交-社群-社区/共创实验中的京西度假社区

位于京西潭柘寺镇的檀谷是一个还在生长中的城郊微度假小镇,以“城市山居,学园市镇”为定位,由京投发展开发运营。2020年,项目由“檀香府”更名为“檀谷”,更名背后,可以看出京投发展由传统住宅大盘开发向生活方式小镇运营转变的决心。京投邀请了曾操作过多个主题复合空间的原朝阳大悦城副总郑铮担任商管总经理,而其负责的也超越了商业,涵盖了整体内容生态的构建和生活方式的营造。
檀谷的空间规划延续之前整体的开发规划,包括不同分期的住宅、学校、户外主题生活方式空间,滨水生活街区等,职住学游场景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覆盖。而作为首期的慢闪公园已经开放。


檀谷的成功转型核心来自于正在构建中的丰富的商业与内容生态,以吸引社交导向的年轻客群和家庭客群。除了京投自营的生活汇、业主食堂等社区基础业态以外,更多的内容可以是来自三里屯、朝阳大悦城、或是阿纳亚等地的潮牌新牌、年轻力品牌,可能是来自北京胡同深处只有特定社群才熟知的小店,也可能是专注于运动、艺文、潮玩的俱乐部、主理人或内容创作者。奥雅旗下的洛嘉儿童在这里打造了国内首个以自然+艺术为主题的社区儿童自然探索中心,9月后会有周末常态化的自然活动。许知远的单向空间&十三邀小酒馆、罗园的而意骑行驿站、董工设计的民宿和剧场、来自南阳共享际的Joyland音乐,旧物仓这些既熟悉而又让人惊喜的内容都将入驻檀谷。而一些更新的品牌,如Berry Beans自行车咖啡馆,赤耳精酿、宠物友好空间,大水花艺术中心,机车俱乐部、Livehouse、熊亮奇幻乐园则将进一步完善檀谷的商业与内容生态。
从内容业态分类来看,檀谷的业态也是涵盖了所有的品类,自然生态、户外运动、健康体验、文化艺术、亲子教育、商业零售、餐饮酒咖、品质生活、特色住宿都各得其所,而不同品类之间的界限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尤其是文化艺术方面,更是结合了山谷的地形生态景观特点,未来会有精彩的呈现。


作为“特色新物种”首期开放的慢闪公园,设计上由清华的周榕老师进行总体策划,活水萦绕其中,场景丰富而自然,充满艺术感。但更重要的是慢闪公园作为生活方式的展示,实验场,潜在的业主可以看到未来生活的样子,参与到未来的创造中。空间、设施、品牌、内容、主理人、活动等等,都在这边做了集中展示和探索,跨界和融合。上海咖啡馆的翘首一尺花园的北京首店,包括与未来将入驻商业街区的单向空间联合举办的慢闪概念展和林下市集,跨界主理人/艺术家/植物探索者承办的日落剧场,将电影与美酒相结合的三克映画露天电影放映,印第安帐篷中的儿童主题工坊,爵士音乐会,PLFF主理的黄昏音乐会,以及联合举办的露营、山野陆冲活动等等,共同持续创造着高颗粒度的公园生活实验。慢闪公园开幕五天,线上曝光便达到1600万,线下客流5万+。

可见,在构建商业和内容生态方面,檀谷的策略方法有不少过人之处,首先要要找到对的品牌或主理人,要求有调性,有烟火气,有温度,让人待得住,还要和其它业态联动。招商还要求品牌一起研发共创,创立更适合山谷气质的场所,共同探索和演化。而这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偶然,比如熊亮通过艺展合作达成的共建IP奇幻乐园的美事。檀谷商管可提供全方面、全链条的服务,帮品牌找设计师,找店员,帮着营销,或是先去慢闪公园做快闪店,实验先行。此外,檀谷充分挖掘了与品牌联名的方式,尤其是联合更多品牌举办跨界的社群活动,进行更多的内容生态初探,比如最近与来自三里屯的the Roof&UNICO餐厅联合举办的旱冰、潮舞派对活动。
从空间到内容生态到持续的活动涌现,从青年社交到兴趣社群,再到到完整的度假社区的营造,檀谷商业文旅形成了完整闭环发展逻辑。回到檀谷整体的开发逻辑,配套先行,运营赋能,商业(及文旅内容)导流,提升销售物业溢价和去化,形成可持续运营、内外兼顾的度假社区,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具体的商业内容,业态配比、运营方式、持有投入都真正用心去斟酌,而不是过于简单的控制持有销售的二八分还是三七分。兼有住宅销售物业和持有物业、文旅属性的度假社区需要开发商以业主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内部上下一心,各条线齐心协力,外部与各种资源品牌、合作伙伴合作共创,真正成功吸引一批代表生活方式的商业和活动品牌、合作伙伴,建立丰富的商业和度假内容生态。正是做到了这些才让檀谷有了向阿纳亚看齐的资本,同时檀谷还坐拥京郊的距离优势,兼具文旅和商业之利,未来可期。

通过檀谷商业内容的剖析,我们不禁与阿纳亚、朝阳大悦城以及这次参观的其它项目进行比较,发现这些成功的项目在更高的层面有了许多的共通之处。檀谷这样的度假社区需要竞争的并不是那些缺乏内容、运营不佳的所谓文旅大盘项目,而是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生态的商业、城市更新和文旅项目,城内、城郊、城外、更远的文旅目的地一定程度上又都在一条线上竞争,竞争的是客群的时间和关注,和如何以自己更领先的社交-社群-社区营造能力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09 戏精桃花源
国风文娱/年轻化业态导流

戏精桃花源项目位于富力城5层,由原来的大食代改造而来,以国风沉浸式的剧本杀为商场带来了新的标签,实现了年轻化的客群引流。戏精桃花源由90后朱子龙创办的戏精学院打造,延续了戏精文化一贯的“国风”风格,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背景,引入与“国风”主题相契合的商业品牌,通过沉浸式空间内容、实景演员以及剧情演绎,结合文创周边、餐饮、零售、沉浸式游戏等业态,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沉浸式娱乐休闲空间。
业态的更新带来了更加具有年轻力和文化创造力的运营内容。戏精桃花源营造了自己的运转规律,自己的货币,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以游戏化的方式吸引着年轻人为主的客群。当晚参与的剧本围绕着唐太子李享、李林甫和安禄山的故事展开。参与者在换服之后参加不同的角色组,可以根据提示找到相关的场景,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与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互动,找到线索并完成剧本。国风感满满的场景,大概了解而又所知不深的历史细节,书本上离的很远而此刻又展现在你眼前、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都把沉浸式的体验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验之后我们对于富力城的印象也自然随之而变。



横向的思考

北京的九个项目跨越了城市更新、商业空间运营和文旅度假等不同类型,然而横向比较我却发现了越来越多共同的关键词:更新、内容生态、年轻力、策展型商业、游戏化、场景化、社群、社区、空间融合、城市设计、生活方式、生态系统、运营赋能、共创、迭代…这些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而这些应该就是打开未来的钥匙吧。
趋势之一
面临疫情这几年带来的消费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很多项目的经验分享都谈到了回归,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回归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区……这自然也要求我们开发运营者回归初心。
趋势之二
集中看了北京的项目,可谓精彩纷呈,从更新的方法上不管是独孤绝技也好,六脉神剑或是七种武器也好,城市更新的框架还是离不开空间的改造、内容的焕新和产业的升级这三个层次。空间的改造,除了建筑室内的设计以外,拥有城市思维,融合城市空间,打造空间生态、塑造场所也是作为牵涉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实践的基本要求。内容焕新方面,通过招商、造商、深度运营、合作共创的策略打造商业与内容的生态系统,是城市更新、空间运营的核心,关系到行业参与者的成败。最终,产业的生态构建是项目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产业有自己的规律,难以规划和机械的招商,而极致的内容打造本身则更容易升级为产业。空间-内容-产业各自都有自己复杂的生态系统,也许未来的操盘者也得是个“生态学家”。
趋势之三
成功的项目打造的内容生态看着固然美好,但其中的过程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社交、社群、社区也是很多项目谈的比较多的。而我认为从以不同场景的社交,到深度链接的兴趣社群的建立和发展,再到具有紧密联系、动态稳定结构的社区的形成(包括产业社区、商业社区、度假社区等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构建内容生态的方法论,毕竟链接产生生态。社交-社群-社区的发展模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更新,上升到人的层面,不管是情感元素也好,社交网络也好,量子纠缠也好,都和这发生了关联,催化了空间内容的转变。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与感性,商业中的逻辑与创意,也都在这一层面得到了统一。而生活工作在一个有温度有联系有共同兴趣目标的社区中,同时也是我们做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吧。

大规模建设主导、增量发展的城市化时代已然过去,我们需要从过往经验的幻象中唤醒,从主动的唤心、换芯到空间、内容的全面焕新,才能获取未来各方的欢欣。


————END————



-关于园冶杯-

About YUANYE AWARDS


园冶杯国际竞赛始创于2010年,历时1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行业内参与面、参赛量、规模均处于顶尖水平的国际赛事之一。第十二届园冶杯国际竞赛共吸引20多个国家及地区参与,其中专业奖项有500多个企业近1300件企业作品参赛,大学生奖项有470多所高校、近万名学生的4000余件学生作品参赛,近6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评审。

After 12-year development, YUANYE AWARD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with the widest participation, the largest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largest scale. The 12th YUANYE AWARDS has attracted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participate. Among the professional awards, there are more than 500 enterprises and nearly 1300 design works participating in; among the student awards, more than 4000 works fromnearly 10000 students of 470 universities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etition. Nearly 60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China and abroad participated in the review.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13届园冶杯专业奖报奖平台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13届园冶杯学生奖报奖平台

-联系方式-

Contact

专业奖

电话:+010-88366270、88361171邮箱:service@chla.com.cn

Contact for Professionals

Tel: +010-88366270、88361171Email: service@chla.com.cn

学生奖

电话:+86 (0) 10 88360800

邮箱:yyb@chla.com.cn

参赛学生QQ群:717323796、459097384

参赛高校联络员QQ群:255900300

官方微信公众号:@园冶杯组委会

Contact for Students

Tel: +86(0)10-88360800

Email: yyb@chla.com.cn

QQ Group: 717323796、459097384; 255900300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D: YUANYEAWARDS



相关链接

康文玲:设计引领城市更新
让城市历久弥新——北京平安大街东段街道更新 / 澳斯派克
王凯 | 城市更新: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2022健康宜居与低碳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沧州运河活化国际设计师竞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64450203

18500787853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