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晓冬:水城共融——城市河流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不断前行的 风景园林网 2023-09-17

2023年5月26日,运河景观风貌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河北沧州举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石晓冬发表演讲,通过梳理古今中外理水营城的传承与发展,并结合大运河国际方案征集、“点靓凉水河”行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典型项目案例营造水城共融的实践与探索,阐述了河流及其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韧性城市的重要抓手。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自委总规划师石晓冬演讲

一、理水营城的传承与发展





1.文明因水而生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2.水与城市共生共荣

城市发展需要用水、防水、管水、排水,水又支撑、制约或振兴城市发展,水与城市协同发展。

古籍《管子》中提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是中国早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经过历史长河的演进,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今天已经发展到水城共融、和谐共生的阶段。

3.巴黎与塞纳河

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从6世纪起成为法国的王都开始,巴黎便沿河逐渐发展,历代国王大兴土木,相继修建教堂、博物馆、桥梁等各种建筑,塞纳河见证了巴黎城市肌理和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

21世纪初实施的“大巴黎计划”,尤其是奥运大事件引领下的滨水空间复兴,对塞纳河水岸进行了再生改造。营造绿色水岸:提升生态效能与环境韧性——生物多样性、优化沿岸植被荫蔽、河岸再自然化。活力水岸:重塑塞纳河沿岸的多样化功能——经济、生活、休闲、文化等多元功能的空间共融、分时共享。魅力水岸:促进滨水空间的开放共享——交通强化战略、新运动场所、在塞纳河里游泳、无障碍公共空间。

4.伦敦与泰晤士河

伦敦城有2000余年历史,罗马人为古伦敦奠基。伦敦的城市建设基本都围绕泰晤士河北岸的伦敦城地区和西敏寺地区展开。工业革命后,伦敦东拓至泰晤士河畔道格斯岛码头区,这一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航运枢纽,为伦敦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伦敦因河而生,城市自发生长。工业革命后,城市兴盛,伦敦成为世界著名都市,泰晤士河沿岸建立多个大型船坞,航运业蓬勃发展。

今天伦敦对泰晤士河的更新,让古老河岸焕发了新生机。进行内城更新,启动泰晤士河污染治理,河道重新成为城市景观轴与生态轴。划定“泰晤士河政策区”,大尺度多维度释放公共空间,更强化文化旅游、办公居住、休闲游憩等公共属性。

5.大运河与北京

六千里中国大运河,作为南北商贸的国脉,曾经给两岸一座座城市带来繁荣和富饶。沿线城市竞相借运河发展。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要让古老的大运河再次“活”起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北京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大运河北京段的北运河见证了北京的兴盛与繁荣发展。隋唐运河北段永济渠的开凿,为北京地区跨流域、跨地区的运河之始,开启了由水道运粮至北京的历史。金代开凿了以北京为漕运中心的人工运河。元代郭守敬实施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北京地区的水利工程技术达到历史最高点。清末现代铁路和海运兴起以及为抵御八国联军的进攻,漕运终止。 

运河滋养着北京,北京同样守护着运河。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8月,北京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大运河文化带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在沿线各省市中首先编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先行的顶层设计,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驾护航。

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于2023年4月8日正式开园。如今,沿着大运河遗迹穿行北京城,一处处文化遗产点缀在河畔,古今辉映,形成大运河文化带,见证千年运河的新生。

元明清三代,大运河是南北交通动脉,通州的兴起及发展与运河漕运密不可分。副中心时代,流淌千年的北运河承载了又一个历史使命:与副中心千年之城相伴,构筑“蓝图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格局。


二、水城共融的实践与探索





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大运河、黄河、长江、黄浦江等河流,关注流域发展和河道建设,提出了人水和谐、幸福河流、人民城市等治河理念,对河流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提高河道的亲水性,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赏、体验等多种需求。

更新规划理念,完善技术标准

首先是理念更新,由水岸割裂转向水城共融。

编制河道、滨水空间相关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导则,形成新的技术标准。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建设——水城共融

规划引领:统筹先行,不是短期地一蹴而就。开展整体系统性的规划编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再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分时分段的改造提升,循序渐进,逐渐与城市更新改造共同为城市发展出力,避免盲目无序治理。

蓝绿兼修:蓝绿一体,不是单一地修复河道。将水体治理与两岸绿地的动植物群落修复结合,在水体或景观点之间设置自然缓冲区,以养绿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质的自净能力,修复河流及绿地生态系统。

文产共兴:以文带产,不是一味地陈列保护。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加强文脉的延续,通过强化两岸的文化功能,形成滨河文化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产业融合。

水城联动:下大力度,不是简单地缝缝补补。加强两岸腹地与河流空间和功能的缝合,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对滨河地区用地进行整理转型,将滨河大量工业、交通用地等转变为以文化旅游、办公居住、休闲游憩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地。

持续共治:综合施策,不是传统地单打独斗。一是部门联动: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政府、权属单位的积极性,全民共治、多部门形成合力;二是公众参与:人民的规划,充分开展公众参与。综合施策,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建设、管理、运行模式。

水城共融初见成效

河流贯穿城乡山野,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逐步构建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共同组成的蓝网系统,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黑臭水体全部消灭,劣五类水体动态清零,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形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

五大河从断流污染到贯通入海、水清岸绿。干涸26年的永定河、断流22年的潮白河(北京段)在2021年实现全线通水。北京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首次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滨水公共空间品质逐步提升。建成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凉水河“全国示范河湖”等工程,中心城区景观水系岸线长度达到332公里,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展现城市历史与现代魅力的亮丽风景线。

典型项目实施案例

案例1:大运河景观设计全球征集方案

深化整合工作以17公里大运河城市副中心段为基础,重点对运河两岸约21平方公里 用地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

风貌主题与总体定位:全域博物馆,千年运河堤。

突出文旅与生态的空间结构:在“一脉贯通,五区联动”的基础上,突出五河交汇文化旅游核与六环生态休闲核,并在滨水沿线塑造主次景观节点。

三层岸线形成水城联系的纽带:第一层为“古韵驳岸”,通过码头、驳岸、绿化等景观设计彰显运河文物本体的历史文脉。第二层为“活力长堤”,每隔200—300米设置一处景观游憩场所,组织多种休闲活动。第三层为“城市林廊”,有效融合河道景观与滨水第一层建筑界面,形成水城共融的城市前厅。

目前,城市绿心打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滨水空间,已成为北运河畔的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北运河全线游船已正式通航,市民可乘船沿北运河领略40公里优美水域景观,享受这张城市副中心“金名片”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2运河赛艇大师赛在北运河畔开赛。城市副中心将依托辖区“多河富水”的优势条件,举办一系列精彩赛事,打造世界级的水上运动聚集地。

案例2:“点靓凉水河”行动

凉水河属北运河水系,纵贯石景山、西城、丰台、朝阳、大兴、通州六区入北运河,全长66公里,丰台区段长11.0公里。凉水河与南城关系密切,是振兴南城的重要纽带。

本项目河道详细设计1.7平方公里,滨水统筹实施4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提升12平方公里。通过高质量实施,使凉水河地区成为展现都城格局与时代建设的文脉水系,彰显人民中心与活力宜居的滨水空间。

规划治理理念:推动蓝绿空间一体化设计,从河道本体逐层向城市腹地扩展,实现由治水向营城的转变。

凉水河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之一,已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案例3: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

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为东二环至东四环之间的河段,起点为香河园路,经三里屯、左家庄、麦子店街道及朝阳公园,终点至东四环北路,水岸全长5.57公里。

创新“六共”治理模式:调动河道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参与机制,将以往“政府一家治河,单打独斗”的局面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新模式。“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六共模式,得到了沿线企业、居民的认可。

“建筑-绿-水”无缝衔接:按照一河两岸整体规划布局,以“六共”协作模式,水岸同治,形成了“建筑-绿色-水”的无缝衔接。各方积极配合实施沿线空间腾退,将企业面向亮马河一侧的空间视线打开,商业环境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从滨河空间治理、旅游通航、航线延伸,再到文化、旅游、消费相互融合,亮马河实现华丽蜕变,为市民开辟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也为首都建设一处国际化的亮丽会客厅。

实现“岸上绿道”“水上航道”同步贯通:亮马河两岸滨河市政道路改为沿河栈道和滨河慢行步道,减少了机动车对河道与周边地区的隔离影响,更便于人在河道与滨水区之间来往。游船航线由燕莎至朝阳公园,游船串联亮马河沿线观景点,是集游船体验、光影桥体、两岸文化空间提升、主题灯光演绎等项目于一体的“文商旅+科技”综合游览项目。

打造夜间经济,成为“夜京城”金名片:亮马河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更是凭借着文化与旅游消费的融合,上榜2022年度文化消费示范力金榜。

三、结语





河流及其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城市治理及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落脚点,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韧性城市的重要抓手。愿北京、沧州等沿运河城市都能因水而宜居,人民依水而幸福。


————END————


相关链接

专家齐聚渤海之滨,研讨盐碱地绿化及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运河城市盆景艺术展在沧州园博会惊艳亮相(内有视频)

以运河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 知名专家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站城融合·运河活化 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沧州)大师作品即将精彩呈现狮城

大运河畔燕赵风——走进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会场沧州园博园


专家齐聚渤海之滨,研讨盐碱地绿化及产业发展模式

以运河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 知名专家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运河城市盆景艺术展在沧州园博会惊艳亮相(内有视频)

参赛全攻略→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4月20日启动!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