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好人总是输,孩子怎么办|江歌案启示录

2017-11-20 瑞敏儿童教育资源

江歌案件刷屏,是媒体人都在抓的热点。但是瑞敏一直没有忍心写文章,虽然我很想写,很多话想跟大家说。迟迟无法落笔,是因为江歌是青岛妹子,从目前媒体公开的信息,江歌性格中的善良,热情,直爽,对朋友的真挚和不设防,像极了我身边很的朋友,也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真的好心疼江歌,江歌的妈妈,以至于我仅仅在为这篇转载的文章写序言的时候,眼泪始终溢满眼眶。


我一直在反思这种赤子真情的性格,如何能保持,但又免于受害于那些不值得我们真心对待的人。内心柔软有原则、身披铠甲有温度,恐怕是最好的诠释。希望所有孩子们,都可以有原则地善良;也希望孩子们所有的善良,都可以被温柔对待。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

微信ID:youthMBA

少年商学院是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

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站式国际课程与实践项目。


“家长可以传授给孩子最重要的一课便是,如何离开父母独立生存。”——弗兰克·克拉克,爱尔兰艺术家

 

最近,日本留学生江歌一案翻出。一年来,面对苦苦追寻真相的江母,江歌为其挡刀的所谓“闺蜜”却始终冷漠,甚至辱骂、威胁,让人悲愤、唏嘘。案情细节未明,我们无意评说,但为人父母,我们却不得不思考:江歌对朋友的仗义、善良,真的值得吗?

 

一个朋友说,“这一次,好人又输了。”类似的事情,确实太多了,如四年前佳木斯市桦南县,17岁年轻女护士好心扶孕妇回家,却被孕妇丈夫奸杀,又如今年轰动一时的杭州保姆纵火案……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欠孩子一堂善良课。不是说我们忘了教孩子善良,而是我们需要帮孩子明确,真正的善良,需要边界,需要锋芒。


告诉孩子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孩子稍微懂点事后,我就会和他聊这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从温州动车事故,到江苏常熟员工宿舍纵火事件、深圳西乡沃尔玛砍人事件,再到这次的江歌案。

 

我只是觉得,今天的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乐的事情,并且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再说,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与这些新闻绝缘。与其让孩子自己了解真相,甚至对社会心生恐惧,不如我们做家长的主动出击,主动和孩子聊新闻,让孩子学会思考并保护自己,而不是自我封闭。

 

那么,该如何把握分寸,才能避免社会新闻的模仿效应,既提醒孩子保护自己,又免让孩子心生过大的恐惧?台湾格瑞思心理谘商所所长莫兹婷老师在接受《亲子天下》采访时,曾建议:

 

首先,家长不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测孩子之前听到什么,只要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地关心孩子对事件的了解。比如,“你知道有位大姐姐为了保护自己的好朋友被坏人伤害了吗?”以此破题。

 

其次,讨论事实,不要传达偏见。惊悚社会事件的爆发往往伴随着丑化、标签、偏见,如“社会藏著很多杀人魔”,这些以偏概全的想法,会让低年级孩子对世界产生错误判断,对人感到不安与不信任。更好的做法,是指对孩子传递客观事实。

 

具体如何做,莫老师列过一个沟通清单:

 

1. 发生什么事?避免提及过度的细节(如割几刀、流多少血等),会催化孩子不必要的联想及恐慌。

 

2. 发生率有多少?用孩子能了解的经验,比如“从过去到现在,它的发生比起路上车祸的发生机率少很多”,帮助孩子避免“这类事件常发生”的误解。

 

3. 为何会发生?帮助孩子了解“坏人”的困境,如:他没有朋友、不快乐,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也不会找人求助,所以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头脑生病了,最后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这是情绪和心理教育,帮助孩子从中学到:“快乐”是需要学习,也是可学习的;情绪是需要被照顾,父母可成为他情绪的聆听者。

 

4. 怎么保护自己?告诉孩子,社会正在积极改善,一切会以孩子的安全为重,比如“加强安全防护”等。

 

还是那句话,唯有主动出击,我们才能引导孩子看见阴霾后的阳光,守住孩子心中善良的种子。


善良的前提:不委屈自己

 

具体如何保护自己,我始终坚信一个大原则——没有边界的善良,基本等于自残。

 

善良是一颗美好的内心,更是一项需要从小练习的高级的技术。孩子需要知道,有一些时刻,他们不需要那么善良。

 

英国的乔治小王子就读的Thomas’s Battersea——一所精英学校,把“善良”列为了学校的核心育人理念。他们定义的“善良”,有两个层次,第一,“尊重他人”——在这里,孩子们甚至不被允许拥有最好的朋友,而必须跟所有的孩子都成为朋友。第二,“尊重自己。”


Thomas’s Battersea育人理念

 

传统中国文化评价一个人善良,往往是说这个人懂得“隐忍”,但英国人乃至美国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善良的前提是不冒犯别人,也不委屈自己。

 

所谓“冒犯别人”,就是当面或者背后对一个人的收入、婚姻、家庭、种族、外表等评头论足,这一点,我们也非常重视。

 

但关于“委屈自己”——明明对某项决策做法有意见却不愿、不敢提出,这是我们极为缺乏的。所有的善良,一定得让自己快乐,如若不是,就是“伪善”,宁可不要。

 

牛津词典里有一个词—— assertiveness,Being assertive or assertiveness means “forthright, positive, insistence on the recognition of one's rights” ,翻译过来,就是坦率、正面、坚持让对方承认自己的权利。

 

我们姑且称之为“主张力”吧,英美孩子从小就训练这种能力。具体如何做?且看下面这张海报:



第1步:说出来你的感受。比如:“你这么做,让我感到……”

 

第2步:说出来这种感受的原因。比如:“你这些做,导致我……”

 

第3步:说出来你要什么。直接告诉对方,不要再这么做了,但也要听听对方怎么说,据此,一起提出来积极的解决方案。

 

如果前三步走完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就进入第四步——走开!自己的安全第一!

 

告诉孩子,同时做到了尊重/保护自己、尊重/保护他人,当然很棒。

 

如果我们不能兼顾,一定要先保护自己。

 

善良的底线:保护自己

 

是的,先保住自己,是善良的底线。

 

今年,英国有一桩险些发生的儿童绑架案成了全球性的大新闻。

 

那天,一个妈妈正带着两个孩子,突然间腹部剧疼,不得不去医院并立即被送入了手术室,留下两个孩子在手术室外等候。

 

这时,三个人过来搭讪了:“你们好,你们真可爱,帮姐姐一个忙吧。姐姐的男朋友害怕打针,躲进了男厕所。你们都是善良的小朋友,帮姐姐把他叫出来好不好?要不然他会死的。” 

 

万万没想到,两个孩子把头一摇:“不用了。”

 

三个人又急又恼,再下“迷魂药”:“妈妈爸爸没告诉过你要有爱心吗?如果你不帮姐姐,那你就是自私自利的坏孩子,妈妈爸爸和老师,一定会惩罚你的。”

 

没想到,两孩子还是摇头:“不用了。”

 

后来查明,这三个人是非常恐怖的孩童绑架嫌疑人。

 

这起案件之所以成为全球焦点,就在于孩子们的绝佳表现。原来,孩子们牢牢记住了平常妈妈教的安全法则:

 

 “如果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孩子寻求帮助。”

 

很多人会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但全球畅销书Safely Ever After却提醒我们,孩子总会遇到和陌生人交流的情境,过早地让他们把陌生人和危险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孩子们建立自信,相反,父母应该有针对性地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人是狡猾的人,这种人才是孩子们应该远离的。

 

这位英国妈妈就做到了这一点。


幸运逃过绑劫案的一家

 

其实不仅是孩子,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柔弱女性也一定要记牢:你们才是需要被保护和帮助的人,比你们强的人即使真的需要帮助,也会找比他们更强的人!如果选中了比他们更弱小的你,一定要拒绝!

 

韩国有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经典电影,叫《素媛》,讲的是10岁女孩素媛,在一个下雨天的上学路上,遇见一位醉汉向她求助,希望打伞送他,善良的她答应了, 结果,在一处废墟,醉汉残暴地性侵了她,导致素媛后半生只能靠人造肛门排便。

 

电影中,小素媛说,“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也想过直接走,但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孩子因为从小帮大人的忙,脑子里慢慢装进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这份善良,却最终招致了他们的危难,让人何其心碎!


电影里的小素媛

 

所以,告诉孩子,是的,我们要乐于助人,但我们也要清楚,这个忙是不是得我们来帮。上学、放学路上,如果遇到问路并要求我带他前往的、病倒、乞讨等“可怜”的人,让对方寻求警察局、便利商店的协助,甚至拉住身边其他路人请求协助,千万别觉得“小事一件”就轻易协助。

 

如果对方硬要孩子协助,甚至拉住了孩子,孩子就得尽情大叫,尽量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保护自己的12条法则

 

最后,附上哈佛医学院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博士在其著作《当良知沉睡》中总结的识别“反社会人格者”、保护自己的12条法则,慢慢教孩子练就一双慧眼:


《当良知沉睡》中文版

 

1.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就是坏到了骨子里,虽然他们可能非常帅气美丽,充满魅力——这是最高法则!

 

2. 听从你的直觉。

 

3. 事不过三。跟一个人建立新关系的时候,拿这个原则检验其价值观、承诺和责任。不要把钱、饭碗、秘密或感情送给一个“事会过三”的人。

 

4. 质疑权威。再说一次,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焦虑,当对方宣称自己可以控制别人、施加暴力,甚至发动战争时,尽快保持距离。

 

5. 提防拍马屁。人人都爱听赞美的话,但赞美和谄媚截然不同,后者很假,而且总是伴随着操纵。

 

6. 重新定义你对尊敬的看法。我们常常把“害怕”误认为是“尊敬”——我们越怕某个人,就越觉得他值得我们尊敬。

 

7. 不要跟对方纠缠不清。不要试图在智力上胜过这些人,这会让你忽略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保护你自己。

 

8. 避开反社会人格者。拒绝跟他们接触或是沟通。辨识谁是反社会人格者很难,就算辨识出来了,跟别人解释这件事情甚至更难。但不管怎么说,你就是得避开这种人。

 

9. 放下妇人之仁。有一种情况是,当对方一再激怒我们、欺骗我们或是暗中伤害我们时,我们还是会习惯性地表现得客气、有礼,但反社会人格者恰恰利用了这一点。

 

10. 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如果你不想控制人,而是想帮助人,那就只要帮那些真的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反社会人格者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你的错,并不是你造成的,因此替他们赎罪或是矫正他们,不是你的使命。你的使命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11. 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是其他理由,而同意帮反社会人格者隐瞒他的真实性格。“请不要说出去”是窃贼、虐待儿童的人以及反社会人格者最爱用的一招,说的人通常不是咬牙切齿,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别被这些话迷惑。

 

12. 保护你的灵魂。别让某个没有良心的人说服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道存在。记住,大多数人都有良心,大多数人都能够去爱别人。

 

最后,想再重申一次: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就失去帮助别人之心。也不要只想帮助别人,就忘记了自己的弱小。善良的边界,止于我们的能力之前,止步别人的家门之前。




——参团方式——

按住图片2秒☞选择识别☞进入微店

明早8点开团,记得扫码收藏

长按二维码识别收藏


关注「瑞敏儿童教育资源」

回复 5 查看以下精选热文

《江歌遇害案:对不起,我不想原谅你》

《喂芥末,撞桌角,喷消毒水……携程幼儿园孩子遭虐待,还有多少暴虐的老师逍遥法外!》

《千万不要给孩子穿保暖内衣,包括冬天!!!》

《章莹颖之后又一中国女留学生在美死亡,凶手居然是……》

《你觉得孩子好带,那是因为你生的不是儿砸》

《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评论亮了!》

《这部三观不正的教育神片,每个父母都该去看看》

《高晓松:我主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10块钱的日本小学生午餐,竟让世界肃然起敬!网友:我们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

《已婚女人的底限:娘家人不能受委屈》


回复相关数字看瑞敏独家内容和服务

33:中文绘本在线阅读

31:英文有声绘本在线阅读

40:免费海量原版英语启蒙资源

41:常见儿科问题的中医偏方集锦

23:儿童社交焦虑测评(自助免费)

22:儿童孤独感测评(自助免费)

21:儿童感统发展测评(自助免费)

20:儿童行为问题测评(自助免费)

19:Conners多动症筛查(自助免费)

12:NYLS儿童气质测评(自助免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