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9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为了孩子上幼儿园陪睡校长?!家长心态已经魔幻到这个程度了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伊姐看电影 Author 伊姐 杉姐


瑞敏为这位妈妈“伟大”的付出感到心痛和难过,其实很理解这位妈妈的焦虑和紧张,在当下教育资源不够公平的体制下,大多数普通父母想让孩子跻身名校除了孩子自身水平和能力外,还有其他太多的决定因素。这些都让家长们很疲惫。但是如文中所说,请给孩子你实际能力里相对好的就可以;而不是你想象空间里最最好的,最最好的太累了。瑞敏 

转载自公众号:伊姐看电影

ID:eemovie



近日,朋友圈忽然被一组截图刷屏。

 

截图的内容大概是,一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读上一所好的私立幼儿园,陪睡了校长。

 

最开始,姜姓校长就各种暗示,甚至拿出如果不肯陪睡那“你儿子也不太适合我们学校”来威胁这位母亲。 

 


在好学校的诱惑之下,母亲选择了陪睡,但一次还不够,校长还想要第二次、第三次......

 

他给这位母亲发照片,说一些暧昧的话,明显是想把两人的关系发展成长期,到时候即使母亲不从,但她的孩子已经入了学,校长还可以拿其他名头来恐吓她。

 


不知这位母亲是心生恐惧还是没憋住,竟然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丈夫。



丈夫的意思呢?

 

  1. 不在这里上了,宁可回小县城读书也不在这里上了。

  2. 校长的素质这样,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

  3. 孩子不需要母亲用这样的方式为他赢得起跑线。

  4. 女方陪睡的做法是出轨、很丢人。

 

但母亲并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

 

  1. 为了孩子这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2. 自己陪睡完全是因为丈夫没有能力,非常委屈,和出轨无关。

  3. 陪睡是他们现在能负担得起的最轻的东西,她在为整个家庭牺牲。

 

在上面的微信截图中,夫妻两人各执一词,一个愤怒,一个委屈。

 

母亲还拿出电影《阿甘正传》中母亲陪睡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真的不是出轨而是无私奉献。

 

 

这张图的真伪现在无法考证,但是在图下面,各种评论却是真实的。如果说这样的截图只是“世间怪谈”,这些评论才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 买学区房要几百万,这个妈妈出去陪睡有几百万吗?

  • 我觉得可以理解,丈夫过分了。

  • 如果我有这个机会,我想试试。


不管这个截图真假,看到这些评论,才觉得今天的文章,还是要写。

 

 

首先就事论事,假如这组图是真的——


我要说的是,大家都在讨论这位母亲的三观,但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校长的存在,才是现实里关于教育的终极噩梦?


一个这样私德败坏、猥琐、三观崩塌恶臭的校长,还配谈教育吗?


这样的学校,霸凌、虐童、猥亵孩子,任何事发生我都不意外,妈妈自认为把孩子送进了最优质的学校,其实是把孩子推入火坑。


主动用陪睡换好处,本质就是娼妓;主动用权力换陪睡,本质就是强盗。


父亲的回话三观很正,没有任何问题。请不要用阿甘的事例类比,阿甘是残疾孩子,他母亲不是为了让他得到最虚荣的资源,而是接受正常孩子的教育,在没有爸爸可以帮助的前提下,不得已的行为,她知道这是屈辱。跟这位妈妈的主动周旋算计,是两个性质。


这样的事是小众低概率事件,但为什么评论区的回应让人惊悚?


因为精英教育的成本,本来就是很高的。这个时代,“为了孩子”的精英教育,已经成为中年人的诅咒。


南京最近被曝出一套天价学区房,13.2平米,老破旧居住条件却被哄抬到230万,而且这是一套公租房,只有居住权和租赁合同。



该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也对媒体回应,这样的房子并不能保证入学,但依然挡不住家长的疯抢。


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对家长而言,不仅仅是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升学率的保障,恐怕潜意识里最大的意义是——


  • 一整个孩子从小的交际圈,以及自己同时被提高的隐形的阶层感。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已经不觉得这样的爱无私了,这样的爱,已经变成了借由孩子完成私欲,很自私。


截图里有一句话被热议——“你一个月两万不觉得自己丢人?


很多网友说,觉得自己连丢人的线都够不上了。


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万元,夫妻两个人的话就是8万元。夫妻两个人不吃不喝也要攒个十二年半才有一百万,更何况在城市中吃穿住行、养娃,都需要很大的开支。

 

当欲望大大地超过能力,悲剧就会因此而诞生。

 


我是否在彻底指责这个母亲?不,某个意义,我也理解她的恐惧。


  • 好的国际小学,需要外籍身份,且需要通过招生委员会的家长身份审核,以及一年30万+的学费。


  • 好的民办小学,对孩子要求超高。某小学在面试环节在桌上摆着土豆、灯泡、电线等,让孩子们用土豆发电使灯泡发亮;大部分私立学校还对孩子的英语有要求,比如要可以自我介绍、复述、翻译短句、区分单词。

 

所有好的学校,现在不单对孩子有要求,对家长也有很多要求。


  • 比如,好的国际学校,有极其频繁的亲子共建活动,家长必须有一方全职照顾孩子,随时待命;


  • 比如,好的民办学校,家长学历低了不收;职业不符合学校要求也不收;就连体重也有要求,因为超重的家长说明其自我管理能力不合格。

 


 (某校幼升小的家长考题)


你以为这是中国特色?请读一本书,来自纽约上东区家长的亲身经历《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在纽约,顶级教育资源的稀缺,只有更离奇——


  • 学区房购买除了钱,还需要学区委员会对父母三代的教育、资产和出生地背景审核,投票通过。


某个意义,顶级的学区房,在中国,富一代就可以解决,在美国,需要富三代。


但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顶级?为什么一定要第一?失去了“顶级”和“冠军”的人生,已经到了如此不值得一过的地步了吗?


为了挤进“顶级”和“第一”,我们现在让孩子做了什么?


孩子0岁学游泳、两岁学认字、背唐诗,6岁学奥数......


以前我们说“赢在起跑线”,现在我们说“赢在射精前”。

 

四岁神童在电视上走红,竟然能挖字背诗、背飞花令、识各个国家的国旗、听歌识曲各个领域,无一不晓。

 


四岁神童精通圆周率、古诗词、道德经、千字文。转成一个魔方用9秒,架子鼓一分钟内可以敲1000多下,手速快到不可思议。

 

 

一位母亲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如果把我碾成粉末,能为我的孩子铺一条康庄之路,我将毫不犹豫地跳进粉碎机。


可是,这真的有用吗?这种紧张焦虑和过度牺牲感,本身就会毁了孩子。


在教育上,靠买学区房、靠拼命刷补习班,靠砸钱就能培养出学霸吗?天真了。


除了经济条件背后的,是父母的资源、格局、价值观和自身不断学习的习惯。


今年,某省高考720分状元的爸爸,得知儿子喜讯,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天地有大美,美的是自然;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我对过度充满设计感的“精英教育”是充满质疑的,因为我是作家,作为分析人类样本的人,我深知命运的不可测,韩剧《天空之城》也真实反映了——


  • 过度设计、步步为营,时刻被“第一”绑架的教育,是对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极度异化,极少部分孩子浴火涅槃,大部分无法承受的正常孩子,只留下心理疾病。


我更加不认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精英教育”,因为,为了这种东西,家长为孩子的付出程度,有时候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


崔永元推荐过一部纪录片《含泪活着》,讲述了中国上海的一家人,老丁为了赚钱供女儿出国留学,独自在日本打工8年。

 

他相继拿下5份技术执照,电焊工、气焊工、铲车工、吊车工、清扫工。每天打几份工,为了省钱,八年来从未回过家。


女儿终于考上美国大学的那一年,来日本和父亲小聚了一日,父亲决定继续留下来打工,直到女儿毕业。 


夫妻两人团聚,是在十三年之后,母亲去美国看女儿,路过日本,住了一日。

 


为了女儿可以出国留学,实现阶级跃迁,父亲和母亲的代价是什么——是几乎放弃了自己全部的人生。

 

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一对小夫妻带着女儿和父亲住在一套小小的房子里,小到什么程度呢?

 

父亲只能睡阳台。

 

为了能让女儿读更好的学校,他们决定卖掉这套房子,换一个更小的学区房,也就是说老父亲连阳台也不能睡了,只能去住养老院。

 

但养老院老人住不惯,最后只有去流浪。



可是就算这样的孩子上了顶级大学,甚至得到顶级职业,我一点也不羡慕。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好惨,他们内心背负的压力,是家长完全不能理解的灼热枷锁。


以下那些话我们耳熟吗?


  • 我为了你才不离婚的,不然我早换个活法了。


  •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 你现在如此如此,对得起我为了你当年如何如何吗?


孩子们该领这个情吗?说到底,这到底是父母潜意识的等价交换,还是以孩子意愿和幸福为前提的呵护呢?



我当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懂得《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句著名台词:评判他人之前,先看看他有没有跟你一样的筹码。


但我依然想说,请给孩子你实际能力里相对好的,相对好的就可以;而不是你想象空间里最最好的,最最好的太累了。


何况后者其实是无法被量化和定义的。


教育其实体现了一个人对人生的全部理解,在这个理解里,我觉得大家都得有一点认命精神。


认命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是不够优秀,认命他可能就是个普通人,认命他有自己的命我们无法左右——


最重要,认命无法成为“顶级阶层”,是自己的真实人生。


普通人就没有人生意义了吗?人生的意义难道只有竞争吗?邓超导演的新作《银河补习班》7月26日上线,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从没有“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你人生的意义,分布在人生的每一天。



泰国有个学霸女孩,获得了Sarnrak奖学金。她妈妈没有高学历,更没有钱,只是一个卖水果的小贩。

 

但是,母亲卖水果认真的样子、观察市场的能力、计算进货出货的智慧,让女儿学会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一整套商业的逻辑。


她的妈妈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并温和对待孩子,就完成了全部的教育。


我要说寒门也可以出贵子吗?不,我要说,每个孩子带着使命来到这世界,松弛才可以看到他身上的光。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阿里创始人马云、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沪江创始人伏彩瑞、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华为总裁任正非......

 

很多知名企业家大都是出身普通,各种传记里,也没有父母为了他们上牛小,付出一切,甚至动了陪睡念头的记录。


我甚至觉得,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能力引导孩子,就放弃引导他吧,别用你的狭隘害了他,至少让他自由一点。


真正优秀的人,真的会自发努力,找到生命的光,前提是,父母不要用自己的狭隘,把这个光熄灭了。


在生命的无常里,松弛、乐观,做能力范围内的努力,以及有敬畏感和底线,是普通人对抗残酷世界唯一的武器。


如果这些不能帮到你,其实所有的形式主义、外在标签都会成为空壳,最终也都无法帮到你的——这句话,真的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啊。


伊姐(周桂伊),14岁出版小说集,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33岁出版畅销书《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专访明星十余年,爱电影的妈妈,分享光影中的感悟,关于育儿、关于婚姻、关于爱。原创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关注「瑞敏儿童教育资源」

点击查看以下热文

回复 5 获取更多精选热文

《我养的不是孩子,是碎钞机!》

《孩子常说这两个字,是在向父母求助》

《为什么养男孩比养女孩累?原来,我们一直对男孩不公平》

《3岁小男孩打脸31岁中国巨婴:你可能忘了原来可以这样培养孩子》

《二胎鄙视链最底层,俩男娃妈妈的感受》

《“婚后我俩有了孩子,每天都在偷偷吃榨菜……”》

《一张让无数人泪崩的图!道出“姥姥带娃”的真相!》

《“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61岁犯罪心理学教授竟然这样说……》


回复相关数字看瑞敏独家内容和服务

33:中文绘本在线阅读

31:英文有声绘本在线阅读

40:免费海量原版英语启蒙资源

41:常见儿科问题的中医偏方集锦

23:儿童社交焦虑测评(自助免费)

22:儿童孤独感测评(自助免费)

21:儿童感统发展测评(自助免费)

20:儿童行为问题测评(自助免费)

19:Conners多动症筛查(自助免费)

12:NYLS儿童气质测评(自助免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