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慈溪新世纪学校策划中的走班制改革是因材施教还是变相快慢班?
教育那点事儿
「专注教育资讯 余慈地区具影响力教育微信平台」
主编:▕学长▏欢迎添加私人微信号:cixixuezhang
教育信息 | 校园故事 | 优秀案例 | 育人理念
话说。。。
学长最近在后台收到很多关于新世纪学校的爆料。
说新世纪分快慢班啦?
新世纪学校校长脑袋被驴踢了!
校长为了政绩为了出风头,把我们的孩子当小白鼠实验品!!!
舆论纷纷,新世纪怎么啦?
学长决定探访新世纪,看看到底出什么事?
一到学校,就发现校门口好多来表达诉求的家长。
这个家长所谓的快慢班,其实真正的名称叫“走班制”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新世纪的想 法很赞哦!
但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学长通过渠道,获得了学校关于分“快慢班”的第一手绝密资料,悄悄与大家分享一下,请勿扩散,阅后即焚!
1、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校情分析:作为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虽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往的教学方式已难以实现;近年来,来自市内其他民办学校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其实学校拥有自身生源基地的前提下,我校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改革,已然成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师情分析:建校十余年来,我校铸就了一支勤奋踏实的师资队伍,但综观学校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以全面的学业压力来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不显著;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式相对陈旧。
生情分析:少数生源来自于城区,绝大多生源来自于农村,生源基础差异悬殊。
1“指导性走班”的基本设想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阐释:(1)学习基础差异悬殊,教师势必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教学标准,于是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进”的现象,这不是某一个班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学科的问题,而是所有班级和所有学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2)课堂吃不饱课后补,课堂吃不进的课外补,这就浪费了优秀学生的拓展时间和学困生的巩固时间,于是,老师只能花大量的时间通过强化巩固来提高成绩,为了操作方便,往往是将学习任务分配派给班级的每一名同学,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而更加繁重,教师更是苦不堪言,自然无法分身开发其他的素质课程,新课程改革没有推进的土壤;(3)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倘若等到教育部门硬行缩减必修课教学时间后再行改革,局面会更加被动,学校质量必将受到致命影响。
分层走班的概念解读:分层走班与“快慢班”“好差班”“特色班”等具有本质区别在于:(1)学习者在建制上不脱离原有班级,除走班科目外,其他学科教学及自习课时间均在原建制班级上课,由原班级班主任管理;(2)按学生学科基础组织走班教学,是临时性走出班级听某一学科的课,当学习过程中该学科成绩有大幅提升后,可进入更高层级教学班听课,教学班成员定期调整。
学科分层走班与常规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实施教学分层。
必修课程的分层走班方案
(1)初二数学和科学两个学科先行走班。选择数学和科学两个学科先走班,是因为这两个学科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较大,通过走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按学生现有的学科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将每个年级均分为A、B两个部,其中A部五个班级,B部六个班级,每个部分三个层次,基础班(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A部一个班,B部两个班(11班学困生较多);提高班(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A部和B部各三个班;拓展班(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A部和B部各一个班。A部和B部用同一批课任教师授课,A部上数学时,B部上科学,A部上科学时,B部则上数学。
(3)根据所在年级走班学科教师的特点安排各层级的任课教师,备课组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制定不同层级教学方案:(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作业;(4)测试;(5)评价。
管理保障:
建设学思小组:学思小组实现优、中、差搭配的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先学后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下午第四节课开展学习小组的相关活动。学思小组设学习组长和管理组长各一名,初期活动内容以复述巩固课堂学习知识为主,一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并创造展示的机会,后期将拓展到新课自学答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学后教”,各班要制定学思小组的积分考核机制。
教学班学科代表制度:各行政班按不同的走班去向分别设一名学科代表,如数学A班课代表,主要负责走入“数学A班”同学的作业收缴,上课点名和课堂纪律反馈。
德育导师制的建设:每15-17名学生设一名德育导师,要求导师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以下情况:兴趣特长、交往情况、家庭情况、在家表现、学科学习情况(包括学科间的偏科现象和学科内的知识掌握情况),走进学生内心,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制。
备课组活动:活动时间固定为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各组活动地点另行通知;活动内容:(1)开学前:完成学期教学计划与进度制定,备课组讨论,备课组长上传;分课时制定第一周教学进度,分配每一课时作业编制任务(走班班级分层编制作业,非走班班级按学生情况规定相应的完成度);完成第一周课时教学设计,以备第一周集体备课时随机抽取组内人员主讲讨论。(2)开学后:①上周五到本周四课堂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情况小结;②根据不同层级和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编3-5道试题,作为学生的假期作业;③明确本周五到下周四教学进度,讨论,分配每课时作业编制任务;④教学设计主讲人发放教学设计,谈设计意图,并提交讨论,整改,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组内教师课堂教能力(也可围绕不同层级教学班某一内容不同的教法展开讨论)。
重视各层级班级教学考核,以班级整体质量与进入前一层级人数为主要考核依据,全面提高各层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
拓展课程的开设
以备课组为单位,开设学科拓展课程(如“古诗词赏析与写作”“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化学”“旅游英语”),每学期两到三次,逐步形成学科拓展校本课程。
选修课程的开设
以学科组为单位,编制校本选修课程(教材),将原有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升级为选修课程。
利用社会资源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增设“正身拳”等选修课,进一步完善课间操品牌建设;与棋社、书画社合作,开设相关智育美育课程。
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实践基地,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武警部队训练营地等。
起始阶段,确保每个学生至少能参加一个学科的选修课程,逐步增大覆盖面。
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确保课改科学实施。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建设,为课改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科研和师资保障:通过课程改革的专题培训,使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建立以分层教学、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组系列活动,实现教研组活动的课题化;通过教师的教科研积分制考核、通过备课组建设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制度保障:制定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非考试学科的绩效考核突出选修课任务的承担与社团建设的成绩,建立相关绩效考核机制,以制度保障课改的顺利实施。
(资料仅供参考,详细以新世纪正式发布为准)
这个方案一出,引发了新初二家长的大讨论。
有支持的,有强烈反对的,也有无所谓的。
家长要求与学校展开对话!
新世纪学校领导也与家长展开了交流。
家长表达了如下观点:
1、不要不要的,坚决不要。理由呢?没有理由,就是不要不要的。
2、支持课程改革,但为什么是我们的孩子呢?
3、为什么不在新初一搞?而在新初二搞?
4、你这个实验万一失败了,倒霉的就是我们家孩子。你能保证百分百我孩子成绩会提高吗?
5、这个分班怎么分,是按照分数来,还是学生自由选择?
等等……
因为这个在本地也是前无古人的重大教育体制改革,谁都没有搞过,家长的担忧,无不道理。
看看新世纪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指导和市教育局的总体布局下启动的。作为第二梯队的慈溪市新世纪实验中学,优秀的学生有,但后进生也有不少。现有的局面是,在每一个班级里,当老师讲课照顾优生时,中等以下的学生因为听不懂浪费了许多学习时间;当老师讲课照顾中等生时,优生早就听懂了浪费了时间,学困生还是听不懂浪费了时间;当老师讲课照顾差生时,中等以上的学生浪费了时间,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想要追慈溪一流的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现象看来,如果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勤奋,把课堂上学生留下来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强化巩固来弥补,就算是要达到现在这个程度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想继续通过老师和学生“卖命”的方式来取得微薄的成绩,试图找到一条更快的“致富”途径。因为这样做,我们因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考试学科学习上,还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办法完成省教育厅要求开设20%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要求,所以,根据省教育厅的文件和市局对我校的要求,在学校最重要的初二年级开始实施这项改革。
这项改革只是整个课程改革的小小一环,但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我们距离“让新世纪实验学校没有一个陪读生”的目标近了一步。
“走班制”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走班制和我们以前理解的重点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分快慢班是省教育局明令禁止的行为,但分层走班却被写进了省厅文件,文件要求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分层走班教学。走班,是在保留现有班级的基础上,某一个学科(比如数学)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分层走到相应教室上课,上完这一学科后再回到现有班级上其他学科,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学得更多。换句话说就是,原来初二几班的学生在走班后还是初二几班,只是临时离开班级去适合自己程度的教室里上某个学科的课,除走班科目以外的其他时间,仍留在原来的班级上课和自习。同时,快慢班是固定的,而走班就不同了,当孩子在最基础的班级里得到极大提高达到了中等水平时,我们会按照年级统考成绩让他进入中等班级上课。这样做,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极大的。而且,大家也不用想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能不能进到好一点的班级里去,因为让他进到好一点的班级他根本就听不懂,但是你可以鼓励他好好学习,让自己提高后进入高一层次的班级里听课。
另外,在不同层级的班级里,学校会安排相应特点的老师来教学,会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担心的忧虑:
一是是否会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学困生学习难得进步,是因为课堂听不懂造成的,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班级里听课,课堂上能听得懂,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校将安排老师对有情绪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以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是分层是否会公平公正。学生期中期末的学业成绩早已发布,学校将会严格按照初一下学期两次学业成绩指导学生走班。
三是对因为考试发挥失常或考试成绩处于临界点的同学是否有打击。我们试图通过这一方式激励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通过两个月左右的努力走入到更高层级的班级,同时给基础班和提高班的任课教师以更大的考核压力,促使他们关注考试发挥失常或处于临界点的同学拓宽知识面,以便顺利走入更高层级的班级听课。
四是学生的课后辅导怎么办。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现任课任教师担任所在班级的指导老师,以填补学生的课后辅导的空洞。
五是学生的管理会不会比以前乱。通过行政班走班课代表制、学思小组制、德育导师管理制等相关制度与措施,解决走班学科学生的管理问题。
我们再来分析分析
从2000年开始,全国多地多所中学都纷纷将推行“走班制”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实践。
各地推行走班制中学概览(部分统计)
推进时间 | 学校 | 推行内容及亮点 |
2003年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 | 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由选择班级,一个学期允许学生两次调整班级。 |
2007年 | 武汉外国语学校江南分校 | 根据学生每门学科的基础状况、智力水平将其安排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除了语文没有分班,英语、理科(数学和科学的合称)均分为A、B两个不同层次的班。A班学生的基础好,教学内容相对拔高;B班学生基础稍弱,教学以巩固基础为主。 |
2008年 | 深圳宝安区观澜某中学 | 在教学过程中相邻两班(如1班和2班)的学生互相“走班”。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分别集中到不同的班级中进行教学。 |
2010年9月 | 山东省多所高中 | 班级教室挂牌教学区,讲桌上贴着两份学生座次表,分别为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学生座次表,便于教师管理,哪个学生缺勤,是哪个行政班的,教师一目了然。 |
2012年 | 北京三十五中、十一学校、四中、八十中、北大附中、古城中学等 | 取消行政班,传统的班级教室变成主题教室,老师固定在教室里,学生按个人兴趣和实际水平,选课走班。十一学校包括语、数、外、物、化、生、体育、艺术、技术在内的12门课程全部参与走班选课,形成了“老师不动、学生动”,每节课针对25至30人的授课制度。一般是初一、高一、高二走班,高三年级不走班。 |
社会上对走班制也有不同的看法
赞扬声 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
“走班选课”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以一个行政班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把学生作为个体,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课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走班需要并适应非固定的教室、同学。它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学生个体上。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深入挖掘学生潜力
实行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在承认、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可以流动,这也是“走班”教学的一大特点,这对学生既是一种压力,但更有激励。
不以成绩总分论英雄
北京多所走班制度学校的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很愉快的学习生活体验,更加丰富的社团活动,更加充裕和灵活的时间安排,让孩子们更加欢迎“走班制”的制度,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以总分“论英雄”。一个行政班很难实现因材施教,打破行政班这种生态环境,在某个学科、年级推行走班、选课,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学生在45分钟课堂上的学习时效性。学校的这一大胆探索对学生来说是好事,不是外行提出的给学生分类、贴标签。
质疑声 变种“快慢班”能做到公平教育?
在新的班级中,由于彼此不熟悉,学生很难做到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此外,把学生分层,给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带来不好的心理影响,一定程度挫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在推行走班制度的很多学校,老师曾接到基础较弱的学生升入A班的哭请,自己心里挺为难,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不公平不说,基础差的学生如何适应A层教学进度就是个大问题,进了A班却跟不上,还是会掉队,到时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大。
人为干扰学生正常成长,加剧两极分化。
学生按层次“走班”上课初衷是改变好学生“吃不饱”、基础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但很多观点在质疑这是打“快慢班”擦边球,是人为给学生分等级,会加剧两极分化。
走班制度不符合中国教育国情
在中国的实际国情下,每个孩子几乎从幼儿园起,每个阶段都生活在较为固定的班级集体当中,突然失去集体,是否会令孩子感到心灵无所寄托,做事情无所适从,缺少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一旦孩子在心理或情绪中出现负面的波动,由于没有固定的班级,则心理问题极易被忽视。
结语
“走班”不是新名词,多所学校实践并积累了诸多心得。作为对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走班模式和固有班级模式相比,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走班能否真正做到公平教育?走班到底能走多远?但无论怎样,中国教育模式改革不会停止脚步,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依然值得深入探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详细以学校正式发布为准
新世纪学校这个事情后续发展如何
请持续关注 教育那点事儿
---END---
(你想说点啥,可以点击下方评论,留下您对走班制度的宝贵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