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乡 |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风吹麦浪

青春西外 2024-05-23


7月20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梦•乡村情”实践调研团5位成员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四皓村。这个季节,村里的田已经播上了玉米种子。回想6月初调研团成员跟随马院老师们来这里做踩点考察的时候,村民们还忙着收割麦子,腾出土地种玉米


 图为四皓村麦田风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应芳供图


调研团成员来到麦田地里,看到村民们在麦田里劳作,小型机械在农田里运作。在向村民们说明来意之后,调研团的成员加入了收麦子的队伍中,给他们运送劳作工具,帮着搬运作物


 图为实践调研团成员给村民们帮忙收麦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应芳供图


调研团成员在和叔叔阿姨们的交流中了解到,村子中的劳动力大多都进城务工,他们也是休假回来两天整理一下家里的地。虽然挺累的,但是看着好好的一块地荒废、杂草丛生,于心不忍。


图为实践调研团的成员与村民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鹏荣供图


调研团成员向村民扈叔叔问道:“叔叔,你这田里收的粮食卖出去,能挣多少钱呢?”叔叔笑着说:“种这么一点只够自己家里人吃的,哪还有多余的卖出去呢,自己种的吃着也放心,健康味道也更好吃。”麦田旁的付阿姨表示自己家里人少,收麦子大概能卖1000块左右,但是前期自己和丈夫花了两天来播种,误了两天工就损失了800多块。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一些地区人力劳作仍是必要的劳作方式。在四皓村农业用地较为分散,每个区域面积不大,购置机械成本高,且小面积田地并不适合大型机械运作,叔叔阿姨们只会在农忙时节需要大面积的统一收割作物时,几家一起联系隔壁村有机械的人来进村统一收割,收费标准为一亩地60元


图为收割机在麦田工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罗鹏荣供图


离开麦田,调研团成员走在村中的小道上,偶地会看见有些家门前的空地上铺着金灿灿的谷物,有的家中庭院较小,就索性铺到家门口的公路上,有的是带着枝叶,有的是一颗颗谷子。

图为村民在家中晒谷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雨骞供图


坐在村中小广场乘凉的奶奶告诉调研团成员,每家每户都会在天气好时,把家里的谷子拿出来晒晒太阳,以免发霉长虫坏掉,因为还没有脱壳,所以放在地上根本不会变脏,晒过之后会进行细加工处理。土地是一辈辈人的衣食父母,是农民生养的根本,是农民的命根、农业的源头、农村发展的根基。在收获的季节,看到一堆堆金灿灿的作物,这种喜悦只有经历过四季变换的人们才会感受到。


往期精彩: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图文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

中国梦•乡村情”实践调研团

编辑 | 陶丽

审核 | 武文思 余歌航 吴子静

指导老师 | 余歌航 马佳音

校团委新媒体发展中心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